程 超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在近些年,我國的文化得到了迅猛發(fā)展,整體的藝術結構在逐漸變革,對于戲曲文化也在得到一定的轉變,很多從事戲曲文化的工作者也在思考有關各種文化的融合過程。戲曲文化是凝聚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精髓,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也有著自身獨有的情景化理念,它是中國歷史和時代發(fā)展的縮影,有獨立的表達形式,由于其的人文價值和民族特色化,要展示它的價值,就需要結合現(xiàn)代藝術形式,結合現(xiàn)代藝術的結構。而對于鋼琴文化來說,是西方非常流行的藝術形式,這種藝術也在中國得到長足發(fā)展,但是仍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本土特色。隨著創(chuàng)新時代的推進,藝術工作者也開始了創(chuàng)新,形成了多種將鋼琴結合傳統(tǒng)戲曲的作品,這標志這我國的藝術形式得到了轉變性的發(fā)展。
在如今高校的鋼琴教育過程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融入戲曲文化元素,實現(xiàn)鋼琴藝術的民族化過程。比如在專門的技巧練習曲中,可以選擇融合有傳統(tǒng)戲曲文化藝術的作品,比如著名的《京劇曲牌鋼琴練習曲》,這首曲子由四個曲牌作為創(chuàng)作素材,即《柳搖金》、《柳青娘》、《石榴花》和《小開門》。
首先,第一首為《小開門》,這個旋律生動活潑,該京劇中涉及的內容有行路過場、打掃設宴等,還有帝王的擺駕上場。在這首曲子中,教師要注意重點引導學生聯(lián)系左手彈奏鋼琴,能夠在長期的練習后還可以保持快速并且均勻的情況,這首曲子在力度上也有一定的對比,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示范演奏。第二首為《柳青娘》,該曲曲調活潑,有一定的喜劇色彩,一般用于男女愛慕之情時會采用此詞牌的音樂。這首音樂的重點和上一首不同,是需要教師重點引導學生的右手的彈奏訓練,而且右手需要注重對節(jié)奏進行調整,及時變換,需要保證在整個過程中突出高音旋律。其次是《石榴花》,這首曲子不同于以上兩首的京劇形式,是著名的昆曲,要求學生左右均勻交替鍛煉,在對該曲進行彈奏時,還需要保證傾斜于旋律音,讓節(jié)奏更加突出。最后一首也是昆曲,需要學生練習雙手伸張,右手注意突出高音,而左手保持低音,保證右手彈奏和弦的能力。這首曲子主要鍛煉學生對鋼琴鍵的敏感度和手指快速點奏。
關于戲曲元素在音樂會練習曲中的運用過程也是教師實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戲曲元素融合鋼琴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選擇齊爾品的《音樂會練習曲五首》。這首音樂作品融入了中國傳統(tǒng)的宮商角徽羽五種音階,有一定的創(chuàng)作難度和彈奏難度。這個作品是鋼琴曲中比較能夠體現(xiàn)戲曲元素的典型作品,藝術欣賞價值非常高。
首先第一首是自由陳述的結構,帶有一定的技術性,對鋼琴演奏者的技術也有一定的要求。在這首作品中蘊含著多個宮調轉換,首先從G中的D微調開始,變成E商調,作品中含有比較多的打擊樂素材,整體體現(xiàn)有鑼鼓點不斷的特點。第二首是以模仿古琴的音色為主,采用的是純五度的音層、大二度等的和聲色彩,節(jié)奏比較自由而又有節(jié)制。在整個曲中五聲音階的運用,充分將我國的傳統(tǒng)的風格表現(xiàn)出來。整個曲子的彈奏力度非常低,需要演奏者著重控制鋼琴踏板,讓觀眾體會空靈、寂靜的感受。第三首為線性的樂段群結構。整個音樂的曲調從F宮變成E宮,到G,到F。這首曲調中還融入了我國傳統(tǒng)樂器琵琶的音調,讓鋼琴來模仿琵琶的音調,使用托卡塔音型從而產生鑼鼓音響。這首曲子的風格多變,需要演奏者雙手交替,有一定的中國風情。第四首是不對稱的三部結構,出現(xiàn)四次的節(jié)拍轉換,對傳統(tǒng)樂器音色進行模仿。這首曲子重點在于左手的跑動,而右手及時更進。這個曲子練習的難度逐漸增加,其中還有四度音程,技術難度也隨之增加。最后一首是變奏曲式,情緒莊重,模仿木魚擊打的傳統(tǒng)音效。這首曲子有三連音組合、十六分符音階、八度連接的音型,還有琶音跑動。其中蘊含的和弦變化提高了技術難度,但是對學生的八度技巧訓練有比較良好的效果。
總的來說,我國的傳統(tǒng)戲曲文化是一種充滿著魅力的藝術,對于中國民族的音樂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將傳統(tǒng)戲曲文化進行傳承也是下一代學習者的目標。鋼琴作為從西方傳入的一種樂器,和我國傳統(tǒng)的民族樂器進行比較,鋼琴在我國的發(fā)展歷史微不足道,但是通過各個高校鋼琴音樂家、教育家的不斷努力和探索之下,引導著鋼琴藝術進行民族化發(fā)展,將傳統(tǒng)戲曲元素和鋼琴藝術有了完美的融合,這種現(xiàn)狀下必將推動鋼琴藝術形成中國特色,在世界藝術中綻放獨特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