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蘇香
(井岡山大學藝術學院,江西 吉安 343009)
“高雅藝術進高校”這一活動是2005年由我國教育部、文化部、財政部三部委共同提出倡導的,這是一項根據(jù)我國國情及文化發(fā)展現(xiàn)狀提出的特殊文化藝術活動。其對大學生的藝術審美、欣賞取向、素質培養(yǎng)、等綜合知識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一定的教育和填充作用。對培養(yǎng)高校校園的文化氛圍、開辟大學生的第二學習課堂、增強大學生的集體及愛國意識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高雅藝術進高校”作為素質教育和審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在高校中的開展起到了增強校園的文化氛圍、提高大學生的藝術審美、欣賞取向、培養(yǎng)了綜合素質、開辟了第二學習課堂、增強了集體及愛國意識等,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
1.增強校園的文化氛圍
隨著網(wǎng)絡時代的大勢到來,高校校園里隨處可見各種流行的、另類的文化形式和傳播活動,一些負面的信息和價值觀的傳播正極大的影響著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審美取向、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觀念等。有時候我們只疑慮學生為隊流行音樂的喜好,而忘了問這樣一些問題:“我們何時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真正的高雅藝術的環(huán)境?學生們在學習生活中沒有機會接觸到的東西談何了解、談何喜歡又談何去實踐?”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去指責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和取向,而是應該從中反思我們在教育和普及上的缺失。從而切實行動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慢慢改變局面,逐漸培養(yǎng)起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2.提高藝術審美、明確欣賞取向
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價值取向正處于不成熟和不穩(wěn)定期,認知水平也存在著許多表面和片面性,容易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而從年齡來說大學生也正處于最有青春活力、富于探索的人生階段。當我們理解到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在教育和普及工作上通過給他們提供大量的、優(yōu)秀的、經(jīng)典的藝術作品,并通過邀請專業(yè)的表演藝術家進行表演、開展專業(yè)藝術知識的講座、名人的文化藝術之旅的分享等活動,使大學生從中切身實際地感受到高雅藝術的熏陶、學習到高雅藝術的知識、感悟到老一輩藝術家的人格魅力和孜孜不倦為夢想而努力的求知精神。
3.開辟第二課堂,培養(yǎng)綜合素質
新時代要求大學生們一方面要學習大量專業(yè)知識,一方面還有擴充專業(yè)以外的知識面,所以我們的腳步也需跟上時代的步伐,兼顧到知識傳播的深度和寬度。高雅藝術的教育作用不同于理論的說教,而是通過欣賞的方式,使學生從藝術體驗得到樂趣與奧妙,從藝術感受中獲得與之相關的社會歷史和人文地理等知識,使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啟迪。同樣,在高雅藝術的活動中除了被動和單方面的給予,我們還可以發(fā)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大膽、自主地組建一些相關的社團,比如合唱團、樂器愛好者社團、音樂創(chuàng)作社團、當?shù)鼗蚰骋恍问降囊魳费芯可鐖F等作為第二課堂。讓學生不僅在高雅藝術的欣賞中享受到美和愉悅,而且通過積極自主地投身到藝術的實踐和操作中去,充分了解、體會和感悟到藝術的真諦,同時也與其自身的專業(yè)知識有一個學科的交叉與對比。既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綜合素質。
4.培育集體意識及愛國主義情操
情操是人們通過社會實踐的體驗和藝術作品的熏陶而實現(xiàn)的,是人心理品質的一種體現(xiàn)。不論是集體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這些都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需通過人類后天而習得的,那我們如何提供這方面的環(huán)境和教育呢,我想這正是我們作為教育者需要去思考的問題,我們都聽過“言傳身教”這個詞,意思是說你如果總是對孩子講大道理,你還不如直接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潛移默化他。這就告訴我們任何的思想教育如果只靠空洞說教或生硬灌輸,而缺乏實際的感情投入是實現(xiàn)預想目標的。而高雅藝術的這種形式正式通過藝術家們實際藝術活動來喚起激情、引起學生的共鳴、打動學生的情感從而“潤物細無聲”地達到以美引善的目的。經(jīng)典藝術作品都是現(xiàn)實生活的材料和事件的濃縮,具有形象性和典型性,它集中地反映揭示現(xiàn)實生活的本質,因此一部好的藝術作品就像一面時代的鏡子,它能夠極大引起地大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fā)其思想認識。喚起學生對自身、學習、生活的熱愛,從而使學生擴展到對更廣義的他人和祖國的熱愛。
通過高雅藝術進高校的普遍開展,我們看到大學生們在各個方面都有了提高,如果我們普遍認同和贊許“高雅藝術進高?!边@一活動對高校產生了積極影響和重大意義,那么我們更應把“高雅藝術進高?!被顒臃旁谏鐣D型期先進文化與“三俗”文化爭奪陣地,大力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大環(huán)境中來,認真審視該活動開展的最終目標和對象。我想最終的目的應該是“進入校園”加大高雅藝術在大學校園的教育和普及推廣力度,然后“走出校園”普及到更深、更廣的觀眾和市場中去,直至普及到全民、全社會。讓高雅藝術如此有價值的文化成果不能僅限于在高校中傳播和受用。
1.什么是高雅藝術?
所謂高雅藝術,他是階級意識和文化特權的產物,‘雅’一般指經(jīng)過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文人雅士或有教養(yǎng)的贊助人及鑒賞家歷史地形成的一套嚴格的趣味判斷標準和風格系統(tǒng),它更多地表現(xiàn)為服務于少數(shù)人的特權文化或精英文化。而文藝自身的內在規(guī)定性又決定了他在藝術形式創(chuàng)新上的唯美主義傾向,高雅藝術作為文藝中較為純粹的一種,他集中了藝術中“非功利的”的主要形式因素。這種形式是并不為某種現(xiàn)實的目的而存在。即高雅藝術是“非功利性”。
2.高雅藝術另一面的“俗藝術”是怎么回事?
顧名思義“雅”的對立面是“俗”,這里講的俗是指通俗之意,通俗藝術它是文化藝術構成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特點是大眾性、淺表性、易懂性等。在當今的大文化環(huán)境下我們還得認清俗文化藝術中有“通俗”和“低俗”,通俗文化雖然內容形式較簡單易懂,但其內涵仍是積極向上,健康有益的。而低俗文化則是不符合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觀和審美觀的。它們只是穿著通俗文化藝術形式的外衣,以各種文化藝術形式的表演來混淆人們的視聽,所以應該具有最基本的辨識能力。
3.協(xié)調好“高雅藝術”與“通俗藝術”的關系
如何在當代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進程中,讓“高雅藝術”與“通俗藝術”并存且相互轉化,是我們需要認清的并做出相應努力的問題。高雅藝術一向以“非功利性”來探索人類的精神世界和追求有深度的表達方式為特征,這一特征從本質上就使得高雅藝術的接受者和消費群是需要具備一定文化、藝術修養(yǎng)的、甚至是專業(yè)人士。比如,是否接受過系統(tǒng)的音樂教育,或是否熟悉一門樂器或是否掌握某一門演藝技巧其對音樂會的感受是差別很大的。通俗藝術則是大眾文化特征,它更貼近普通百姓的生活,因此藝術內涵和形式也通俗易懂。我們如何讓高雅藝術從“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嚴肅狀態(tài)里走出來,改變它以往脫離生活、脫離群眾高高在上的形象,使得高雅藝術的消費群體不斷壯大,真正建立高雅藝術與人民大眾二者之間的良性互動,讓“高雅藝術”不僅在高校中開花結果,還要讓他“走出高校”,延伸到普通民眾里發(fā)揮其更大的作用與價值,真正起到提高全民的精神素養(yǎng)和素質的作用,這是值得思考和面臨及解決的問題。
1.內容在不失高雅經(jīng)典的基礎上大眾化、民族化、豐富化
藝術應該是貼近百姓、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各類文化藝術形式都應努力餞行“藝術的生命力蘊含在人民群眾之中”的實踐標準,那么“高雅藝術”也不例外。它應遵循雅俗共賞,理論結合實踐的原則。從“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嚴肅藝術里走出來,尋找適合現(xiàn)代大眾口味的創(chuàng)作題材和表現(xiàn)方法,吸取通俗藝術的真實樸素的情懷,突出本民族的文化藝術特色。從而提升自身的活力與競爭力,在雅俗共賞中發(fā)展壯大起來,逐漸走向市場。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建立高雅藝術與人民大眾二者之間的良性互動,讓高雅藝術在普通民眾里發(fā)揮其作用與價值,真正起到提高全民文化素質的作用。
2.在宣傳形式和藝術表現(xiàn)上創(chuàng)新化、多樣化
高雅藝術的傳播同樣需要借助載體,借助各類網(wǎng)絡媒體的宣傳和推廣力量,用全新的方式宣傳和推廣經(jīng)典藝術和傳統(tǒng)文化。針對不同的地方、不同年齡,不同階層,創(chuàng)新不同的舞臺形式和表演形式通過電視臺、廣播、網(wǎng)絡、報紙等媒體對活動進行的報道,讓不僅僅是大學生,其他的如中小學生、公務員、普通民眾都有機會對“高雅藝術”進行了解和欣賞,讓其得以以充分展現(xiàn)和推廣從而吸引到更多的觀眾。藝術表現(xiàn)上要創(chuàng)新多樣化的表象形式,如音樂劇、舞臺劇、影視劇、話劇、兒童劇等。欣賞方式也可以多樣化,如純音樂式的欣賞、理性品位式欣賞、綜合體驗式欣賞、參與式欣賞等等。創(chuàng)造條件讓知名藝術家們的演唱、演奏音樂會、專業(yè)音樂樂團的音樂會、歌劇院的歌劇、國粹京劇和各大傳統(tǒng)劇、具有影響力的通俗歌手的演唱會等下到更廣泛的社會基層,市級、縣級、地方等進行演出。
3.在具體實施上應遵循長效、全民機制
文化藝術的素質和修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實現(xiàn)的,它需要長期、專業(yè)的指導和學習、付出時間去操作練習才能慢慢積淀和成長起來。因此要建立長效機制來努力推動“高雅藝術進校園”這一活動長期、深入、地開展下去。在社會上走進各個不同階層和群體。如:開展進入社區(qū)演出活動、送戲下鄉(xiāng)、進入地方性影劇院演出活動等方式。讓人們通過欣賞和領略藝術工作者的精彩表演從而了解喜愛上“高雅藝術”。讓每一個普通的民眾都有機會享受到經(jīng)典文化藝術的熏陶和滋養(yǎng),而不僅僅是在高校里開展和實施。只有不斷讓高雅文化藝術延伸到更廣泛的社會群體中去,才能使社會文化廣泛、持久地深入下去,才能使藝術真正起到培養(yǎng)人的素質、提高人的審美、陶冶人的情操。
高雅藝術中的經(jīng)典藝術作品都是現(xiàn)實生活的材料和事件的濃縮,具有形象性和典型性,它集中地反映揭示現(xiàn)實生活的本質,因此一部好的藝術作品就像一面時代的鏡子。通過高雅藝術進高校的普遍開展,我們看到大學生們在各個方面都有了提高,如果我們普遍認同和贊許“高雅藝術進高?!边@一活動對高校產生的積極影響和重大意義,那么我們更應認真審視該活動開展的最終目標和對象,讓“進入高校”的高雅藝術最終“走出校園”擁有更多的觀眾和市場,把文化的種子播撒得更深、更廣,直至普及到全民和全社會中去。讓民族傳統(tǒng)優(yōu)秀作品引導全民眾向真、向善,讓廣大群眾在欣賞和比較中學會鑒別,促進精神文明的全面和諧發(fā)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