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水滸傳》中,綠林好漢動不動就說:“八百里水泊梁山?!辈唤肫鹈襟w報道有的地方政府和策劃公司打算再現(xiàn)“八百里水泊”盛景,還有人一本正經(jīng)計算水泊現(xiàn)存面積和“方圓八百里”的差距。
其實,“八百里”是虛指,用來形容距離很長或面積很大,它甚至不是一個“概數(shù)”,只是一個習(xí)慣用語。古人形容某種動物走得快、跑或飛得遠大都用“八百里”,如《魏武帝集》記載曹操贈楊彪“八百里驊騮馬一匹”?!斗馍裱萘x》里黃飛虎的坐騎五色神??梢砸灰埂白甙税倮铩?。
“八百里”用來形容山水之廣大在各種文獻或作品中極為常見。《山海經(jīng)》寫道:“昆侖之墟,方八百里,高萬仞。”在《西游記》中,“八百里”出現(xiàn)得非常多,如“八百里黃風(fēng)嶺”“八百里流沙河”“八百里通天河”“八百里火焰山”“八百里荊棘嶺”“八百里獅駝嶺”等等?!缎煜伎陀斡洝酚涊d:“徐靈期謂南岳周回八百里。”
寫洞庭湖的詩歌中“八百里”出現(xiàn)的頻率就更高了,如“洞庭八百里,玉盤盛水銀”“風(fēng)帆美滿八百里,夕從岳陽樓上看”“九千丈月照衡岳,八百里程歸洞庭”,“衡陽七十峰,洞庭八百里”,“洞庭八百里,日夜浮朱欄”,“恨殺巴陵秋,洞庭八百里”,“洞庭八百里,一夜南風(fēng)回”等等。
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還常常可以聽到“八百里洞庭”“八百里秦川”“八百里鑒湖”“八百里涼山、千里彝山”之類的提法。
其實,古人很少進行精密的測量,上述這么多不同的山、湖也不可能恰好面積相等,“八百里”就像古漢語里的“七十二”和“三千”一樣,是虛指,并且是習(xí)慣性地常用法,當(dāng)作者要形容較遠的距離或較大的面積時往往就用了這個詞,這樣顯得有氣勢,但這只是方便的寫法和趁手的修辭,而不是確確實實正好有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