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中國鐵建十八局集團隧道公司在承建鄭萬高鐵湖北段過程中,成功研發(fā)“小導管軟巖高壓注漿預加固技術”并在高鐵軟弱頁巖富水隧道首次成功使用。
鄭萬高鐵湖北段6標線路全長35.633km,11座隧道總長29.415km,Ⅳ、Ⅴ級軟弱圍巖占隧道總長的88.3%。鄭萬高鐵襄陽段最長隧道——黃家溝隧道全長7827 m,是全線重難點工程,地質(zhì)復雜,主要以砂質(zhì)、碳質(zhì)頁巖為主,強風化,質(zhì)軟,遇水成泥。受裂隙水影響,圍巖整體性極差,收斂變形量較大,容易發(fā)生滑塌、掉塊,安全風險大。
為加快施工進度,在黃家溝隧道施工中通過TSP、瞬變電磁等設備并結合超前水平鉆、加深炮孔等技術進行超前地質(zhì)綜合預報。由于隧道涌水嚴重,圍巖軟弱,采取小導管軟巖高壓注漿預加固技術。先行施作20~30m的超前深孔,進行裂隙水的引排;在開挖過程中,在掌子面沿隧道輪廓施做超前小導管,采用3SNS-A柱塞式高壓注漿泵進行注漿,筑起固土止水的“金剛罩”,另外加密隧道環(huán)向盲管設置間距,增大排水能力,治理水患。
小導管軟巖高壓注漿預加固技術不但抑制了圍巖變形,讓“豆腐渣”石質(zhì)迅速固結,由軟變硬,而且降服了隧道“水魔”,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黃家溝隧道施工進度由原來的30~40m/月,提高到了50~60m/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