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含英
摘要:幼兒喜歡用自己的圖式語言表達他們的所見所聞,以及對生活、學習的獨特感受,教師或家長可根據(jù)幼兒對繪畫內容的口述,在畫面上配上文字記錄。幼兒以圖畫形式呈現(xiàn)的日記,譜寫著孩子們成長的歷程。本文闡述了實施繪畫日記的教學策略,成人通過解讀幼兒獨特的繪畫語言,給予個性化評價,探尋幼兒的心聲,繪畫日記記錄了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成為成人世界連接童心世界的“蟲洞”。
關鍵詞:繪畫日記;童心用
繪畫是孩子最初表達對周圍世界認識的最好方法,成為孩子的第二種語言。他們通過繪畫形式使自我得以肯定,蘊涵著思想、活力和愉悅,譜寫著個人的成長歷程,因此,新《綱要》指出“基礎美術教育對幼兒來說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藝術教育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我們認為:依據(jù)幼兒愛看圖書、愛聽講故事的心理,借用“連環(huán)畫”的原理,把自己想說的事情、想象的世界利用繪畫來表現(xiàn),這種“繪畫日記”的形式提供幼兒充分表現(xiàn)自我、讓繪畫真正成為幼兒內心語言表現(xiàn)的良好途徑。在這種繪畫日記的過程中讓幼兒做到“能想能說能畫能表達”,真正拿起自己的畫筆記錄下童年生活的點點滴滴[1]。
繪畫日記描繪的不是一個物體、一幅范畫、一個靜止不動的場景,而應充分激發(fā)幼兒想說想畫的欲望,就如寫日記一樣,要“有話可說”。
一、豐富體驗,充足素材庫
生活永遠是最好的老師,也是任何學習活動不可或缺的知識源泉。幼兒在接觸周圍環(huán)境和生活中的人、事、物的過程中,對生活越熟悉、越動情,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沖動就會越活躍、越強烈,越容易創(chuàng)造出生動、新穎的形象。春天我們帶孩子去踏春,領略春意盎然的生機;夏天去游泳,感受水中嬉戲的樂趣;秋天去爬山,觀察樹葉飄落的變化;冬天玩雪滑冰,看雪花紛飛的景象等。教師可以讓幼兒在觀察和實踐中體驗和感受。我們組織幼兒洗手帕,親身經歷浸濕、擦肥皂、搓洗、漂洗、晾曬等過程,創(chuàng)作“洗手帕”連環(huán)畫,畫面中的人物動態(tài)豐富又貼切。
二、捕捉靈感,激發(fā)創(chuàng)作欲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從興趣著手,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欲望是引導幼兒進行繪畫日記的有效途徑之一。當我們?yōu)槿狈χ黝}而苦惱時,只要留心觀察幼兒感興趣的生活現(xiàn)象,就很容易選出合適幼兒創(chuàng)作的繪畫主題。漫天飛舞的雪花是幼兒的最愛,堆雪人、打雪仗、滑雪,其樂無窮。捕捉這一興趣,一幅幅妙趣橫生的“雪中樂”躍然紙上。春天帶領幼兒舉行放風箏活動,放飛心靈,幼兒創(chuàng)作熱情高漲。在幼兒親身經歷了種樹的快樂、揀垃圾的辛苦、擦洗桌椅的勞累之后,幼兒在繪畫這些場景時才會“有話可說,有話好畫”[2]。
三、童心指引,尊重幼兒原創(chuàng)
“兒童依靠直覺能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視覺意象。兒童所表現(xiàn)的視覺意象,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主觀需要上”。我們教師就要以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以一顆童心看待他們的畫面。比如,在畫自己時為了說明身體的后面還有屁股,孩子干脆把屁股畫在了紙的背面;還有一個孩子把肚臍眼、屁眼畫成兩個并列的圓點。另外,孩子經常把事情發(fā)生的過程表現(xiàn)在同一畫面上,比如上面是小雨點,下面是大雨,那是“先下小雨,后來下大雨了”。即使畫面凌亂,成人看來不知所以然,孩子們也能說得句句在理。所以,兒童在表現(xiàn)世界的根本性結構特征方面,具有非同尋常的創(chuàng)造力,也有獨樹一幟的表現(xiàn)力[3]。
每個幼兒都有自我表現(xiàn)和表達的需要,他們不僅用語言、也常用藝術的手段,用自己的聲音和動作,用自己的畫表達和表現(xiàn)自己的感受和內心體驗。在邊照鏡子邊寫生畫自己活動中,老師鼓勵幼兒把鏡子中的自己真實地畫出來??捎胁糠趾⒆硬]有按照鏡子里的樣子畫。遠遠開始畫得很干凈后來畫面變成一片漆黑,他還得意的說“到了晚上,你們就看不見我嘍?!敝刂貨]畫自己卻畫了雙奧特曼旅游鞋,這是他夢寐以求的禮物。孩子用繪畫表達自己,宣泄自己的情感,我們應理解并尊重幼兒獨特的“說”畫語言。用童心指引,使幼兒的情緒得到宣泄,情感得到滿足[4]。
四、接納不完美,積極正面評價
現(xiàn)實生活在孩子們的幼小心靈里留下許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們獨特的體驗和感受,使他們獲得了大人們所體驗不到的生活情趣,他們的畫也因此而透露出一股天真浪漫的稚氣。香港著名幼教專家陸趙鈞鴻在《不會讀寫,就讓他們畫出來》一文中說:“繪畫是幼兒對生活的最自然的表達。他們不僅會用畫表現(xiàn)其所見,更會用畫表現(xiàn)其所思、所想、所說。因此,幼兒的繪畫活動,很需要懂得兒童心理的成人去鼓勵和指導”。一幅兒童畫,就是一個小心靈的探索。我們不能以成人畫的框框去評價,應該去領悟孩子為什么用這種畫法來表達自己的感受,用一顆童心去感悟幼兒的作品,給予適宜的評價。如有一幅整個畫面涂滿黑色,畫面物體橫七豎八的作品,孩子展現(xiàn)了暴風雨將要來臨的景象:烏云、東倒西歪的樹、大塊的黑色……想象豐富,構圖大膽,我似乎感受到了孩子作這幅畫時焦慮的心情及對暴風雨來臨的恐懼……一幅繪畫作品,無論成敗,教師都應站在保護創(chuàng)造心、自信心的基點上進行積極正面的評價,接納不完美,增強他們對創(chuàng)作、對生活的信心[5]。
五、支持運用,滲透生活化
繪畫日記不僅僅是一種繪畫形式,更是幼兒在各領域里認識客觀世界的一種途徑。因此,除了集體美術教學活動外,我們也積極利用日?;顒樱瑒?chuàng)設生活情景,讓幼兒在各領域里運用繪畫日記的形式記錄自己的真情實感。有小朋友生病很久沒來幼兒園,大家都很想念他。我們啟發(fā)幼兒把自己想說的話畫下來,以“畫信”的形式寄托想念之情;在科學活動“想辦法”中,幼兒運用繪畫形式把奇思妙想描繪出來;在新年聯(lián)歡會上我們啟發(fā)幼兒把繪畫“心語心愿”卡掛在新年樹上;臨近畢業(yè)我們鼓勵幼兒把最想說的心里話畫下來裝進“漂流瓶”……繪畫日記記錄的不僅僅是一張圖畫,更是一份心意、一個夢想、一個成長的秘密,一段心靈的歷程[6]。
繪畫日記中幼兒更能自主、自信、表現(xiàn)也更加細致。每幅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表現(xiàn)符號,充滿童趣。真可謂“童畫爛漫繪心語”,繪畫日記記錄了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也成為成人世界連接童心世界的“蟲洞”。
參考文獻
[1] 楊景芝.美術教育與人的發(fā)展:兒童美術教學法研究[M].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
[2]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3] 朱家雄.根據(jù)幼兒認知發(fā)展的規(guī)律進行繪畫教學[J].幼兒教育,1990,(11):8.
[4] 黃人頌.學前教育學參考資料.上冊[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 樂泉,徐夏昌.書法自學入門[M].江蘇美術出版社,1996.
[6] 胡立濤,胡行娜.兒童想象畫教程(兒童繪畫入門學習教材)[M].吉林美術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