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毛
曹操墓終于被確認(rèn)了,但是很遺憾,墓里沒有像馬王堆那樣出土絢爛的美食文物。這實在讓我非常失望,因為在我眼里,曹操不但是軍事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書法家,還是一個美食家,一個美食精神的先驅(qū)。
實際上曹操還真有一本美食“專著”《曹操集·四時食制》,我認(rèn)為這本書對后來的豫菜有很重要的影響。
后人也非常認(rèn)可曹操在美食方面的成就,根據(jù)曹操“唯才是舉”,歌詠“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意境,創(chuàng)造了一道叫作“天下歸心”的菜來紀(jì)念他。這道菜是用大竹節(jié)蝦象征英雄豪杰,把蝦掛糊,粘勻面包糠,炸熟,擺盤。擺盤的時候圍繞在由雞蛋清、干淀粉和面粉做成的心形餅周圍。
《曹操集·四時食制》記載了一道名菜是“羹鯰”,即用鯰魚做的肉湯。鯰魚古時候稱為鲇龜,是夏天吃的美味,還有食補的功能。
還有一道叫“駝蹄羹”,這道菜嚴(yán)格意義上講不是曹操本人所創(chuàng),是他的兒子曹植創(chuàng)造。駱駝常在沙漠行走,駝蹄肉質(zhì)肥厚,非常筋道。“駝蹄羹”湯汁鮮美,味道非常,曾經(jīng)聞名魏晉時代。
曹操的美食家封號并不是浪得虛名的,我統(tǒng)計過,在《三國演義》中,出現(xiàn)在飯局中頻率最高的就是曹操,這雖然經(jīng)不起歷史考證,但至少說明了曹操是個很愛吃、很會吃的人。
當(dāng)今許昌的烹飪高手,如桃園大酒店,根據(jù)三國歷史創(chuàng)造了三國名菜,有60多道,其中40多道都是與曹操有關(guān)的,稱為“曹操名菜”也不為過,比如華佗圓子、許田圍獵、魏都蓮房、貂蟬拜月等。
《曹操集·四時食制》記載曹操很愛吃雞,對雞肉哪個部位的味道如何非常了解,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雞肋”故事。
當(dāng)年曹操進攻漢中,久攻不下,準(zhǔn)備撤兵,但又心有不甘,猶豫不決。一晚廚師送雞湯來給曹操吃,湯中有雞肋,這時恰巧夏侯惇來問當(dāng)晚的軍令口號,曹操有所感觸,隨后說道:“雞肋?!北妼⒉唤馄湟?,只有主簿楊修理解,讓手下人收拾行囊,并說“雞肋,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魏王不久要班師矣。”曹操被楊修猜中心思,惱羞成怒,以擾亂軍心為名,殺了楊修。但過了不久,還是班師回中原了。
還有一道菜是曹操親自命名的,叫作“官渡泥鰍”。和袁紹在官渡對峙的時候,軍糧匱乏,一個餓得不行的士卒在水澤中抓泥鰍燒著吃,被以違反軍紀(jì)為名抓過來交給曹操處罰,曹操讓這個士卒再依樣燒了兩條來吃,覺得味道非常鮮美。他沒有處罰這個士卒,反而讓他推廣到全軍,解除了一時的饑荒。官渡之戰(zhàn)大勝后,曹操再次獎賞這名士卒,而且把這道菜命名為“官渡泥鰍”。
曹操八方延攬人才,在銅雀臺大宴群臣,有道名菜后來收入了曹操官府菜,當(dāng)時曹操命府中的廚師,做了一道“銅雀展翅”,象征曹操的霸業(yè)擴張。還有一個故事也是大家很熟悉的,匈奴進獻了點心,曹操很高興,揮筆寫了“一合酥”,楊修解為“一人一口酥”,號召大家分吃了,這次得到了曹操的夸獎,后來“一合酥”被列入了曹操官府名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