郟吉芳
歷史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其主要傳授學生歷史知識以及技能,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解決問題以及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需要教師靈活的將知識和教材靈活地融合在一起,以此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形成良好的價值觀以及人文素養(yǎng)。
一、初中歷史教學與人文精神的概述
1.歷史教學和人文精神之間的關系。英國著名的美學家柯林伍德曾經(jīng)指出:“沒有藝術的歷史,只有人的歷史?!比宋木瘢櫭剂x,即以人為本,是以人類的自我關懷,表現(xiàn)對人的尊嚴、價值以及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是一種全面發(fā)展的理想人格進行塑造以及肯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靈,就在于它有人文以及有自己獨特的精神文化。而歷史是一門文化的傳承,積累以及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歷史學科它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多含義上則是指形態(tài)意義上的科學。
2.基于人文精神塑造的初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歷史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教師在教學上只單純地將教材內容照本宣科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在課堂上感到乏味,枯燥的記憶歷史知識只會讓學生感到乏味以及失去所有的興趣,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地失去了個性,思維能力得到禁錮,變得不會擴展以及僵化,學生對歷史的探索欲望越來越淡。根據(jù)資料調查顯示,初中歷史教學在向死胡同遞進,與其他課程相比,歷史的人文教育屬最差。對于以上的情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將新課程理念知識結合概念進行融合,徹底地貫徹教學方針,展現(xiàn)豐富的教學方式,這樣才有利于塑造學生的人文精神。
二、怎樣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做好人文精神塑造
1.塑造民族與愛國情感。初中歷史是一門具有愛國主義思想內容的學科,其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歷史課對中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是教師的教學目標之一。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豐富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在歷史課本上,愛國主義的內容是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其愛國素材異常的豐富。教師可利用教材中的一個知識點對其進行謳歌,可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以及民族意識。例如在《鴉片戰(zhàn)爭》一課時,教師可在課堂上和學生講解禁毒英雄林則徐的故事,教師在講解故事的時候語言要生動有趣,語氣抑揚頓挫。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手段的方式,聲樂相結合,給學生營造學習環(huán)境的氛圍,帶領學生回顧歷史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學生在聽完教師故事后,教師可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感言,對禁毒英雄林則徐有什么深刻的認識,學生和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相互交流,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以及民族意識。
2.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個性與人格。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單單要學生掌握知識技能,了解歷史知識,還需要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生活觀念,形成健全的個性。教師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以及塑造學生性格上的缺漏,對此展開相關的素質活動。素質教育的本質是培養(yǎng)以及塑造學生有正確的價值觀,這樣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以及提高學生的自身素養(yǎng)。在歷史教材上有許多內容都體現(xiàn)了人文精神的塑造。如在學習《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時教師可對學生進行講解國共兩黨之間發(fā)生的戰(zhàn)爭故事,中國面臨著內憂外患的情勢,而面對這些,中國是如何頑強地與敵人進行爭斗。毛澤東說過“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干凈,全部都殲滅中國境內一切干預抵抗的國民黨丹東拍,解放全國人民,保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以及完整。”說明了中華民族具有不息的精神,將中國的紅色精神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出來。通過以上案例進行對學生教育,有效地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發(fā)展觀。
3.塑造科學態(tài)度。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不能只讓學生學習理論知識,還應該讓學生通過學習進行思考和領悟,能從歷史教材上吸取經(jīng)驗以及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真正地感悟以及教育,學生經(jīng)過長時間教育,其內心世界以及精神都會發(fā)生變化,最紅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就會得到相應的提高。如教師在進行近代文學教學時,不能單單的對愛因斯坦或者牛頓等著名人物的科學成就進行闡述,而需要教師從這些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從這些歷史人物成功經(jīng)驗對學生及逆行引導,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相應的得到擴展,進而對人物的精神進行探索。
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質以及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歷史教師必須要與時俱進,在教學的過程匯中不斷地總結教學經(jīng)驗,帶領學生學會思考和學習,這樣學生才能適應這個時代的發(fā)展,成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作者單位:江西省玉山縣冰溪鎮(zhèn)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