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杰++樸哲浩
摘 要:由于2017年春季天氣變化無常,已于往年致使呼倫貝爾市大興安嶺以北地區(qū)樹木大面積出現(xiàn)樟子松、銀中楊、柳樹、糖槭出現(xiàn)枝條樹干樹皮干枯死亡及植株整株死亡現(xiàn)象。現(xiàn)將樹木發(fā)生異?,F(xiàn)象的原因分析如下:
關鍵詞:大興安嶺;樹木死亡;原因分析
中圖分類號:S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24-0245-01
1 引種品種
1.1 糖槭
(1)分布:糖槭原產于北美洲(加拿大東部及美國),我國東北有引種栽培,華東及華南地區(qū)亦有栽培。(2)生長習性:糖槭喜涼爽、濕潤環(huán)境,及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5.5- 7.3),PH值過低會引起落葉。喜光,耐一定遮陰。不抗空氣污染、持續(xù)高熱、干旱、和鹽堿。在壓實的土壤中發(fā)育不好。
1.2 銀中楊
形態(tài)優(yōu)美,雄性不飛絮,凈化美化環(huán)境,適宜城鄉(xiāng)綠化,是以熊岳的銀白楊為母本,以中東楊為父本,經人工雜交選育而成,該品種為雄性無性系。樹干通直,皮灰綠色,披白粉;樹冠呈圓錐形。樹姿優(yōu)美,葉大型,葉片兩色,葉面深綠色,葉背面銀白色,密生絨毛。生長期短,常被作為綠化樹木和觀賞植物,經濟價值較高。
(1)分布:我國新疆有野生天然林分布,西北、華北、遼寧南部及西藏等地有栽培。(2)生長習性:抗旱、耐鹽堿,耐寒,在齊齊哈爾經歷了-39.5℃低溫,未發(fā)生凍害,生長良好。
1.3 柳樹
(1)分布:我國黑龍江、遼寧、北京(妙峰山)。生于河堤上,在哈爾濱市栽培。(2)生長習性:喜光,耐寒,濕地、旱地皆能生長,但以濕潤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長最好;根系發(fā)達,抗風能力強,生長快,易繁殖。
以上三個品種均是上個世紀70年代后,從黑龍江地區(qū)引種進來的,柳樹是最早的,其次是銀中楊、糖槭,雖然引種多年但表現(xiàn)并不盡人意,當年成活率可達98%-100%;銀中楊和柳樹次年保存率在60%-90%之間,遇上不好年景在50%上下,糖槭好一些,遇上不好年景枝條樹干有日灼現(xiàn)象,枝條死亡嚴重,植株也有死亡現(xiàn)象。究其愿因有以下幾點:
(1)營養(yǎng)不良原因:1)以上三種引種樹木,均不是當?shù)仄贩N系嶺南黑龍江廣泛分布的,在海拉爾及周邊地區(qū),生長季比在引種地少了近2個月,生長不到一個周期,秋天落葉時,葉片沒有變色,即葉片綠色就速凍到枝條上了,因為沒有生長到季,營養(yǎng)生長沒有完成,營養(yǎng)元素沒有轉移到樹體內,可造成翌年營養(yǎng)不良,至翌年枝條發(fā)育不良,枝條營養(yǎng)供不上死亡,是造成整株死亡原因之一。2)2016年秋季溫度急劇下降,致使嶺北地區(qū)所有樹木沒有落葉,營養(yǎng)元素沒有轉移到樹體內,可造成翌年營養(yǎng)不良,致枝條營養(yǎng)供不上死亡,是造成整株死亡原因之一。(2)打破休眠原因:以上三種引種樹木,它的產地是嶺南,生長季比在引種地少了近2個月,生長不到一個周期,提前強迫進入休眠。也可致翌年發(fā)芽不好,是造成整株死亡原因之一。(3)干旱原因:由于新區(qū)連年干旱,地下水位降低,致使根系的有效根吸不到水,造成生理干旱,春季氣候變化無常即4月份溫度的驟升與驟降,根系沒活動(暨地下還沒有解凍突然高溫)造成生理干旱是造成樹枝死亡或整株死亡原因之一。(4)氣候原因:春季氣候變化無常 ;即4月份溫度的驟升與驟降,就海拉爾和鄂溫克旗4月溫度有12天夜間溫度在零下-1°--10°而白天溫度均在零上8°-18°共計11天,使植物產生了凍害。即白天零上18℃以下,夜晚0℃以下,植物體內發(fā)生凍,因而受傷,甚至死亡。(原因是夜晚溫度下降時植物的細胞間隙的水分結成冰,即所謂晚間結冰,結冰后細胞間隙內溶液提高,細胞內水分外滲,造成原生質嚴重脫水,第二天解凍溫度又急劇上升,植物受高溫或陽光照射而快速解凍,水分很快散失,植物就會因短時大量脫水而死亡。所以早春急劇變化的春暖會引起植物的嚴重災害,是造成樹枝死亡或整株死亡的根本原因。(5)根系原因:以上三種引種樹木屬速生樹種,喜水、喜肥、耐高溫,不耐干旱,由于北方氣候降水量小,空氣濕度過小,植物整體蒸騰作用過快,造成植物生長緩慢,造成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物質少,營養(yǎng)貯存不良,減少它的抗逆性,抵御不了北方的寒冷的冬季及干旱的春季,是造成樹枝死亡或整株死亡原因之一。(6)病蟲害原因:上三種引種樹木,易得病蟲害,由于春季氣候變化無常,向陽一面的樹木韌皮部易受日灼,變色部分樹皮死亡,病害易從此處侵入,尤其是黑星病、腐爛病,是造成樹枝死亡或整株死亡原因之一。
2 當?shù)仄贩N樟子松
為喜光性強、深根性樹種,能適應土壤水分較少的山脊及向陽山坡,以及較干旱的砂地及石礫砂土地區(qū),多成純林或與落葉松混生。樟子松耐寒性強,能忍受-40~-50℃低溫,旱生,不苛求土壤水分。樹冠稀疏,針葉稀少,短小,針葉表皮層角質化,有較厚的肉質部分,氣孔著生在葉褶皺的凹陷處,干的表皮及下表皮都很厚,可減少地上部分的蒸騰。同時在干燥的沙丘上,主根一般深1~2米,最深達4米以下,側根多分布到距地表10~50厘米沙層內,根系向四周伸展,能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樟子松是當?shù)仄贩N,喜凈,今年有部分松針變黃整株死亡究其愿因有以下幾點。
2.1 根系原因
有些樟子松當初種植時的根部都包裹著紗布,紗布耐腐蝕10年也沒有腐爛,嚴重影響了根系的生長,影響根系吸收水分和營養(yǎng)的能力使樟子松生長緩慢,抵抗能力嚴重下降沒有抵抗嚴寒和干旱的能力,是樟子松急速退化的主要原因,樟子松松針變黃和植株死亡的原因之一。
2.2 干旱原因
由于海拉爾區(qū)及鄂溫克旗等地連年干旱,地下水位降低,致使根系的有效根吸不到水,造成生理干旱;春季氣候變化無常,即4月份溫度的驟升與驟降,根系沒活動(暨地下還沒有解凍突然高溫)造成生理干旱是造成樹枝死亡或整株死亡原因之一。
2.3 氣候原因
春季氣候變化無常;即4月份溫度的驟升與驟降,就海拉爾和鄂溫克旗4月溫度有12天夜間溫度在零下-1°—-10°而白天溫度均在零上8°-18°共計11天,使植物產生了凍害。即白天零上18℃以下,夜晚0℃以下,植物體內發(fā)生凍害,因而受傷,甚至死亡。(原因是夜晚溫度下降時植物的細胞間隙的水分結成冰,即所謂晚間結冰,結冰后細胞間隙內溶液提高,細胞內水分外滲,造成原生質嚴重脫水,第二天解凍溫度又急劇上升,植物受高溫或陽光照射而快速解凍,水分很快散失,植物就會因短時大量脫水而死亡。所以早春急劇變化的春暖會引起植物的嚴重災害,是造成樟子松松針變黃和整株死亡根本原因。
3 其他地區(qū)樹木受災的情況
早在2000年,遼寧、吉林也曾出現(xiàn)過樟子松大面積枯亡的情況。經林業(yè)專家鑒定,氣候變化是主要原因。2007年6月阿城25000畝樟子松面臨枯亡,同樣經省林業(yè)廳請專家鑒定是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導致的樟子松大面積死亡。2005年前后扎蘭屯也曾出現(xiàn)過溫度差異迅速變化,地下還沒有解凍突然高溫三四天導致樹木出現(xiàn)蒸騰現(xiàn)象,也就是生理性干旱。
遼寧省采取的應對措施是,鑒于大面積單樹種栽植容易患病的特點,后來在樟子松種植區(qū)域采取“條混”、“塊混”的方式,樹種混合種植,即采伐枯亡的樟子松,然后在空間處栽植其他樹種,“由于栽種時間短,這幾年還沒有顯出效果?!鄙硇愿珊禌]有太好的解決辦法。
以上是呼倫貝爾市大興安嶺以北地區(qū)樹木死亡原因分析,基于以上原因分析,希望以后嶺北的地區(qū)栽植這幾種樹種時,要規(guī)范種植、慎重選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