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豪
本次論證著手新公共管理這個話題,比對其他國家管理方式中新公共管理,例如美、韓等地區(qū)。通過對先進國家的體系的借鑒和研究,來反觀自身不足,取長補短,完善我國稅務行政管理體系。
新公共管理的特點
新公共管理的定義是什么?上世紀80年代來自于西方某些國家,是一種截然不同的公共行政理論,近期西方行政改革都是以此為參照。新公共管理不僅僅是一種理論基礎,更是一種管理制度。它建立在經濟學基礎上,將市場經濟作為主體,對于我國來說是打破了政府對于某些產品與服務的壟斷僵局,它十分重視結果,不僅僅是過程。政府服務工作經過檢測后,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顧客是上帝,顧客的標準是所有服務的標準。
新公共管理最早發(fā)祥于英國,是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組織,接下來從英國傳遍了其他西部國家,這些國家是:法、澳、荷、加等。為這些國家提高了公共管理質量,促進了當?shù)氐慕洕l(fā)展,也增強了部分西方國家的經濟實力。
新公共管理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這7個層面上:
定位。新公共管理需要首先對政府職能進行定位,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如何,政府不可以凌駕于社會之上,杜絕官僚主義。為人民辦事的公務人員,不是擁有特權的人,而是應該稱為企業(yè)中一個辦公人員,負責客戶服務和客戶管理。納稅的人民就是政府的服務對象,“納稅人”獲得政府的福利待遇是非常合理的。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客戶的需求為出發(fā)點。政府應當對大眾的需求有非常積極的響應。
公共服務的效率與質量。新公共管理重視的是結果,是政府對大眾服務所達到的產出。相比之前更重視公共服務的質量。
反對傳統(tǒng)的公共管理。傳統(tǒng)的公共管理,具有一個特點,完全按照規(guī)章制度辦事,不看具體情況。新公共管理著重行政類管理,關注所設定目標是否完成。
新公共管理的新管理方法。新公共管理強調的是成功的管理手段和方法。通過競爭的方式,達到效益最大化,針對服務的質量和目標進行系統(tǒng)的管理,打破原來舊有的壟斷性。
新公共關系的辦事人員。新公共關系當中有各種明確的制度,這些制度都是參與到為人民服務的公務人員所制定的,他們參與到真正的服務當中去,最了解如何制定相應的制度,責任如何配分。
新公共管理將舊有的公家部門實現(xiàn)了私有化。
新公共關系具有靈活性。新公共關系的整體傾向,重視人才,在工資分配發(fā)送上非常靈活,采用多勞多得的方式。而不是盲目地采用私營企業(yè)的管理方式,也不可以將政府和人民的關系完全看作客戶與甲方的關系。由于在某個角度來說,新公共關系的管理方式反映了公共行政的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所以我們的公共管理制度借鑒起來還是十分有積極意義的。尤其是關于稅收的管理。
新公共管理成功案例
新公共管理的概念出發(fā)自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的體系,它最能夠突出公共管理發(fā)展的指向性。公共管理方面開始改革,首先從西方的一部分國家發(fā)起,它們之中某些國家的經濟水平和公共服務層次,對西方國家自己的稅務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促進。
美國在1998年的時候,就進行了公共管理制度的改革,頒布了新的法案。其新使命被描述為“通過幫助納稅人了解和實現(xiàn)他們的納稅義務,并通過使稅法公平適用于所有納稅人,來為美國納稅人提供最高質量的服務”。從架構上來說,他們的稅務局,成立了一個面向客戶需求的部門,相當于企業(yè)當中了解顧客需求的部分。而納稅人在稅務機構被視作上帝。經過先進的信息技術處理,這個部門大大減少了不必要的部門分支,降低了組織結構的成本,提高了效率和對客戶服務的質量??冃У脑u估也是非常有體系的,對于在此部門工作的員工也是非常合理地評判出他們所應得的報酬。
下面舉一個新加坡的例子。新加坡的國家稅務局有一個理念是:稅務管理在國際上要居于領先地位,由受到良好培訓的、專心工作的稅務人員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新加坡實施新公共管理的時間是1992年,比美國實施新公共管理的時間早一些。他們將分部門的管理統(tǒng)一成為稅務局。這個稅務局對于稅務管理是非常有利的,它的特點在于靈活,具有很高的機動性和靈活性。不僅僅能夠雇用到技術比較好的工作人員,還能夠將零散的稅收部門合并到一起,大大地減少了繁雜的稅收部門,建立了納稅人一站式服務中心,砍掉不必要的機構,減少重復浪費成本高的問題。
韓國同樣是進行了改革的,1999年9月1日韓國接著采用新公共管理。新的管理模式更加透明,更加合理、高效。韓國采取的制度是功能導向型管理制度,保證了稅收高效、公平合理。他們還啟用了外部評價的方式來監(jiān)控國家稅收。
新公共管理的理論為西方各個國家的稅收帶來了實質性的轉變,這是西方政府制度改革的機遇。為全世界如何合理、高效地改革公共管理制度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楷模和成功案例,也為各個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國家建立完善的稅收體系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的經驗。這三點經驗分別是:將企業(yè)思想引入政府系統(tǒng),采用績效的激勵方式來評估每一位為政府工作的公務人員的績效如何,嚴格遵守所制定的相應的制度,提高目標的明確度;將納稅人當作客戶看待,顧客就是上帝,客戶有什么需求,政府就要切實地為滿足客戶的需求而努力,為他們提供多維度、符合要求的滿意的服務;重視結果與產出比,一定要把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放在第一位,靈活得做出對外界評價的反應,更好地完善服務的質量和服務的效率。
我國需要借鑒他人成功經驗
目前我們處于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隨著我國加入WTO,我國經濟也更深地融入到了世界的經濟當中。而近些年來我國也積極地借鑒了西方國家成功的公共管理理念,將他們成功案例作為參照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政府作為一個公共的機構,其稅務部門非常有必要借鑒新公共管理制度的積極成果,采用“調動人力,削減成本,提升服務”作為基本的策略加以改革。
削減和完善組織架構
稅收之所以能夠實現(xiàn),就是因為有專門掌管稅收的部門存在。而如果掌管稅收的部門沒有一個科學的、完善的組織架構,對于稅收職能的實現(xiàn)就有非常大的阻礙。endprint
傳統(tǒng)的稅務機構體系縱向結構是按行政區(qū)劃設立的層級制結構,有一級政府就有一級稅務機構;橫向結構則是下一級比照上一級,基本對稱。稅務部門信息化程度的迅速提高,為組織機構的扁平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組織扁平管理是指,減少多余的管理層級,減少多余的管理人員和管理部門,實現(xiàn)上下級的直接溝通。這種扁平化管理,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信息交流,十分有利于溝通,并且因為減少了許多中間不必要的環(huán)節(jié),能夠最大限度地縮減開支,而且將各種稅收業(yè)務程序簡化。
按照流程再造理論,摸清稅收信息管理的內在規(guī)律,按照信息的流向和結轉的方式歸集稅收業(yè)務,從而對機構進行合理布局,找到效率和制約的最佳平衡點。
保證工作高效運行
機構之所以能夠高效運行,就是因為有著明確的分工和制度。包括崗位職責、遵守制度、工作的流程。運轉良好的工作機制是能夠保證工作高效、高質的關鍵所在。如果沒有這個良好的機制,稅收工作就會受到很大的阻礙,不能夠順利完成。所以必須將每一個工作崗位應該遵守的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和具體工作者是誰弄清楚。按照指標來完成任務,確定每一個工作任務都能夠專業(yè)化、結構化地解決,對于規(guī)章制度的建設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則,就能夠進行簡單而高效的管理。進一步強化內部管理,完善具體制度,搞好部門配合,加強部門間信息的傳遞和交接,避免錯位、缺位,消除“管理空檔”和“真空地帶”,建立起部門職責明確、工作程序規(guī)范、運轉順暢、文明高效的政務管理體系。同時,牢固樹立稅收成本觀念,將稅收成本觀念引入稅收政策制定和實際征管工作中。盡快建立規(guī)范、系統(tǒng)、科學的稅收成本核算制度,明確成本開支范圍、成本核算方法、成本管理責任等內容,加強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定期對稅收成本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納稅成本進行測算,向社會公開,接收輿論監(jiān)督,構建科學的衡量稅收成本的指標體系。
對稅收進行優(yōu)化
首先要提升工作理念和服務理念。一定要樹立一個原則:服務等于管理。只有把國家收上來的稅收,全都合理地用在納稅人的身上,才是更好地體現(xiàn)稅收意義的渠道。由高級地位向服務地位轉變,由審判長變成裁判員,由檢察員變成服務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身份的轉變對于納稅人服務意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實施人力資源管理
充分的調動公務人員的積極性,讓公務人員提升業(yè)務能力和業(yè)務技巧,更大的創(chuàng)造效益和效率,更好地為納稅人服務。而且要做到能者上,庸者下,真正讓有能力的人施展才華為國家服務。實行多種獎勵制度,激勵公務工作者為了達到目標有意識的努力向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