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劇在20世紀末曾風靡一時,而至21世紀初青睞度漸由韓偶像劇取代,其原因有內(nèi)部本土元素、拍攝手法、演員及劇本等因素,也有外部宣傳造勢力度有別的原因。
關鍵詞:日劇;韓劇;偶像劇;青睞度;原因
20世紀70年代到21世紀初,日劇一度風靡亞洲,有過諸如《血疑》《東京愛情故事》這樣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之作。但近年日劇收視嚴重下滑,在日本收視過20%的劇集已屈指可數(shù),而與此同時韓劇卻大受觀眾追捧。是什么讓日劇的地位逐漸被韓劇取代了呢?本文先由內(nèi)因比較說起,即從劇集自身的本土元素、拍攝手法及演員劇本等方面分析日劇的薄弱點;再延伸至外因,說明日韓劇宣傳造勢的原因。
一、 本土元素的處理
日劇的本土色彩非常濃厚。日劇大多程度不同的保留著本土元素以借此吸引外國觀眾,日本的美食、櫻花、武士等都是日本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但過分強調(diào)本土性而不考慮觀眾文化背景的差異就可能適得其反。例如,不少日劇中主角的住處往往是簡單樸素的傳統(tǒng)和室,鋪著“榻榻米”的陳舊房間和暗淡的光線缺乏現(xiàn)代氣息,給人以空寂感和距離感。至于繁瑣的日本禮節(jié),比如飯前飯后所說的“いただきます”(我要開動了)、“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我吃好了)、鞠躬禮、跪坐姿勢等都與其他國家有較大文化差異,觀眾的接受度成為日劇走向國際市場的重要考量。另外,日劇人物服飾趨向兩極分化,大多過于樸素無吸引力,少數(shù)又因改編自動漫而過于夸張,比如《龍櫻》中幾位學生的衣著扮相相當“卡通”,而幾位老師卻身著古裝,這種動漫式的夸張手法雖新鮮獨特,卻令年紀稍長的觀眾難以接受,縮小了潛在市場。
而韓劇在本土化與國際化之間就拿捏得當,既保留了大家感興趣的韓國文化,比如飲食、滑雪、傳統(tǒng)節(jié)日等,又加入了不少流行元素,人物服裝打扮上處處精心設計,甚至很多著裝在劇集播出后引發(fā)新的時尚潮流,進一步間接擴大韓劇影響力。韓劇取景亦十分講究,多數(shù)劇集既出現(xiàn)富有韓國特色的街邊小食攤,又不乏充滿現(xiàn)代氣息的浪漫餐廳,無形中增加觀眾的親切感,讓人產(chǎn)生共鳴。
二、 拍攝手法的采用
(一) 唯美氛圍營造
日劇取景和構圖擅于將東京塔、彩虹橋等人文景觀和櫻花、楓葉、飄雪等自然景觀融合在一起,也擅于借助光影襯托人物,達到交相輝映的效果。但單一的畫面色彩及日劇慣用的冷色基調(diào)影響了唯美氣氛?;薨档墓饩€用在恐怖片中可以烘托詭異氣氛,但言情劇也用冷色光就顯得陰郁嚴肅、缺乏朝氣,讓人看得“心發(fā)堵”,無形中降低了視覺享受。而韓劇非常注重氛圍營造,畫面以暖色為主基調(diào),給人以輕松、清新的感覺,恰如其分地烘托言情劇的唯美感,再配上符合場景與人物心境的音樂,例如《我的女孩》中女主角捉弄人時用嘻哈的配樂《happy happy》,而當她被迫與男主角分手時則伴以深情的女音《愛上鯊魚的人魚》,使整部劇充盈著靈性,易讓觀眾融入劇情中去。日劇雖也有很多不錯的配樂,例如《一公升的眼淚》中淡雅的純鋼琴曲與主題曲《only human》以及《魔女的條件》中的《First Love》都深受好評,但整體上不如韓劇配樂多樣,在亞洲的影響力也就難敵前者。
(二) 獨白嵌入
獨白堪稱日劇一大特色?!渡癜?,請給我多一點時間》《愛的和弦》都是以一段充滿懸念的獨白開場,成功達到吸引觀眾的效果。的確,獨白是一種很好的藝術手法,尤其對于言情劇,它可以直接展現(xiàn)主人公內(nèi)心世界,起到承接劇情和打動觀眾的作用。但如果大篇幅使用獨白表達人物主觀感受,就可能影響劇集的故事性,獨白過于冗長空洞難以讓觀眾集中精力。比如《戀愛革命》中女主角的獨白就顯得啰唆,好似記流水賬,表意也較晦澀。更為極端的是,《CHANGE》中木村長達近二十五分鐘獨白,著實讓觀眾難以忍受。韓劇獨白用的不多,主要還是通過精彩的對白、豐富的表情和動作行為來表現(xiàn)人物情感,讓觀眾透過細節(jié)感知角色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只在必要的時候才通過獨白畫龍點睛。
三、 演員遴選與演技追求
在演員方面,韓劇重視外表,大多男女主角美得像童話里的王子公主,讓人眼前一亮;年齡也較年輕,富有青春朝氣,這就很容易吸引觀眾眼球。加之韓國藝人培訓已形成產(chǎn)業(yè)鏈,演藝圈每年都出現(xiàn)不少新人,這為韓劇注入不少新鮮感。相對而言,日劇更注重電視劇內(nèi)涵,未將演員外貌放到首位。所以日劇中的俊男靚女沒韓劇耀眼,尤其男主角,大都相貌平平,主要靠精湛的演技征服觀眾,然而在韓劇演員、演技同樣出彩的背景下日劇就可能受到?jīng)_擊。另外,近幾年日劇面臨演員青黃不接的問題,偶像劇中新面孔并不多,大家耳熟能詳?shù)哪?、女演員也多是早些年前成名的木村拓哉、山下智久、長澤雅美、新垣結(jié)衣等。拿木村拓哉來說,年過不惑依然在飾演言情劇男主角,觀眾產(chǎn)生審美疲勞和抵觸情緒也在所難免。
四、 宣傳力度有別
日劇在中國內(nèi)地的宣傳力度遠不如韓劇。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參與內(nèi)地拍戲做節(jié)目。韓國如有新劇上映便會到內(nèi)地做首映禮宣傳,抑或參加綜藝節(jié)目來提高知名度,諸如李承鉉、李多海等韓星甚至能在節(jié)目中全程使用中文,更有藝人直接將拍戲重心轉(zhuǎn)向內(nèi)地。而日本明星卻鮮有這方面的合作。其二是贏得內(nèi)地電視臺對韓劇的熱播。內(nèi)地主流媒體央視八套(CCTV8電視劇頻道),會在海外劇場播放各國電視劇,韓劇曾經(jīng)超過一半,日劇則只播過寥寥數(shù)部。內(nèi)地最受年輕人青睞的湖南衛(wèi)視更是不間斷播放最新韓劇,且?guī)缀酢安ヒ徊炕鹨徊俊保苿恿饲嗌倌旯n熱潮,二者的青睞度足見一斑。當然,日劇也有勝于韓劇之處。日劇比較貼近現(xiàn)實,立意深刻。韓劇主旨大都停留在愛情上,雖演繹得動人能滿足觀眾的愉悅。而日劇即便是言情劇也不會只談風月,還會引發(fā)觀眾思考的社會問題或某種催人奮進的力量,從長遠來看能夠讓人受益匪淺。
參考文獻:
[1]http:∥wenku.baidu.com/view/bfc48e0f6c85ec3a87c2c5fd.html《日韓劇對比》.
[2]史歌.日劇為何敗于韓?。縖J]藝術評論,2006(03).
作者簡介:
羅興社,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