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dāng)陷入文字陷阱的時候,小創(chuàng)總要忍不住感嘆一句:“漢語真是博大精深?。 蔽覀儊砜匆豢催@些漢語詞匯的“冷知識”,不怕你不跌破眼鏡哦!
“小鳥依人”最早是用來形容男子的
我們經(jīng)常用“小鳥依人”來形容年輕女子或小孩兒依偎于人的嬌柔可愛的樣子,但你知道嗎,這個詞最初是用來形容五大三粗的漢子的!唐太宗用這個詞評論他的書法老師褚遂良,說他“竭誠親于朕,若飛鳥依人,自加憐愛”,把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我的老師就像小鳥一樣棲息在我的身邊,忠心耿耿地陪伴著我,我十分欣慰啊”。
“老伴兒”最早也不是用來稱呼配偶的
老爺爺和老奶奶常常稱自己的另一半為“老伴兒”。其實,“老伴兒”這個詞源于明朝,明憲宗派老太監(jiān)覃吉給太子當(dāng)保姆。這個老太監(jiān)為人正派,忠于職守,太子非常尊重他,就稱他為“老伴兒”。
“扯皮”其實是門手藝
“別跟我扯皮,沒用!”這里的“扯皮”是指無原則地爭論、爭吵。然而在古代,“扯皮”是做鼓的一道工序,是一門十分專業(yè)的手藝。給鼓釘上皮的時候,要先將皮泡軟,緊緊地套在鼓的框架上,再由徒弟用力扯,以便讓師傅釘上釘子,固定好皮。在師傅把皮釘好之前,徒弟就要不停地“扯皮”,這可不是動動嘴皮子就能完成的事兒。
科舉時代的“倒霉”
我國古代江南地區(qū),在自家孩子參加科舉之前,家長會給孩子打氣,他們在家門前立起一根旗桿,稱之為“楣”。如果孩子考中了,旗桿就一直立著;如果孩子沒考中,家長就會把旗桿撤掉,稱為“倒楣”。久而久之,“倒楣”就成了“倒霉”,這個詞與科舉也毫無關(guān)系了。
“爛醉如泥”并不像泥巴
“爛醉如泥”是什么意思?是醉得癱軟在地上,像一攤泥巴嗎?錯了,這里的“泥”指的不是泥巴,而是一種生活在海里的蟲子。這種蟲子沒有骨頭,離不開水,一到陸地上就會“失水而醉”,就跟人喝醉了一樣。所以,“爛醉如泥”中的“泥”指的是這種泥蟲。
“河?xùn)|獅吼”和獅子沒有半點(diǎn)兒關(guān)系
“河?xùn)|獅吼”這個詞和陳季常家的那位“母老虎”脫不開關(guān)系。但是,你是否有過疑問,既然這個詞和“母老虎”有關(guān),為什么不是“河?xùn)|虎吼”而是“河?xùn)|獅吼”呢?其實,“河?xùn)|獅吼”和獅子沒有半點(diǎn)兒關(guān)系,“獅子吼”是佛教名詞,指的是“如來正聲”,有威嚴(yán)的意思?!澳咐匣ⅰ蓖傅氖羌依镒钣袡?quán)威的人,所以,說到“母老虎”,大家就會想到“河?xùn)|獅吼”這個詞了。
由此可見,詞不能亂用,話不能亂說。說話有風(fēng)險,開口請三思哦!
(文、圖選自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