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鹛?/p>
《樂記》載:“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故形于聲?!币簿褪钦f,聲音與內心是不可分割、相依相存的。在聲樂學習中,作為學習者,我們既要追求規(guī)范的聲音,又要有深厚的內在文化修為作為支撐;故,善學歌者,必“聲”“心”合一。筆者以自身多年學習聲樂之經驗體會,略寫如下。
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對教師有著強烈的依賴感,弱化甚至忽略了個人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的重要性,因此總是難以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鬃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故在聲樂學習中充分發(fā)揮個人主觀能動性是學好聲樂的重要先決條件。筆者擬就聲樂課堂學習中三個具體環(huán)節(jié)贅述如下。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痹诼晿穼W習中,課前預習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堂的學習效率。課前預習包括做好所要演唱作品的案頭工作、提出預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思考課堂上教師有可能提出的問題等。
案頭工作是學習一首新作品的第一步,其中最基本的內容就是讀譜,即對譜面節(jié)拍、節(jié)奏、音符、語言、表情術語等的準確認知,這些都直接影響著我們對作品的理解及表現(xiàn)。在完成了基本的案頭工作之后,第二步是對演唱作品相關資料的查閱工作,包括查閱作曲家創(chuàng)作該作品的歷史時期及創(chuàng)作背景,作品的時代特點及風格表現(xiàn)等。第三步就是自己要在琴房里進行初步的演唱及表演設計。這一過程是在前兩個過程完善的基礎上,落實到實踐的最初階段。此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案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借鑒音頻或視頻資料進行模仿,或將問題帶入課堂詢問教師。這種主動預習的學習方式,為更好地進入課堂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為了進一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學生還可以主動思考課堂上教師會對自己提出哪些要求。在此基礎上,當我們進入課堂時,狀態(tài)就會更加主動,知道怎樣更好地配合教師,從而把握有限的課堂時間查漏補缺,解決問題。
良好、認真的課堂學習是聲樂演唱水平提升的關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解決練習中的技術問題,提高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力。課堂學習主要包括發(fā)聲練習和作品演唱兩方面。
發(fā)聲練習是聲樂學習者掌握歌唱技能、平衡歌唱器官、提高歌唱水平及能力的重要過程,也是為歌唱藝術服務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我國著名聲樂教育家沈湘教授認為,“學習聲樂與學習器樂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聲樂沒有現(xiàn)成的樂器,它是要在聲音訓練的過程中去創(chuàng)造。學習聲樂的過程,也就是制造樂器的過程。在制造的過程中使用,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我們通過練聲發(fā)現(xiàn)并解決歌唱的技術問題,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我們了解并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發(fā)聲原理,幫助我們更快、更準確地理解教師在練聲過程中提出的要求。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提示和引導發(fā)出正確的聲音,并集中注意力,記住良好的發(fā)聲狀態(tài)、歌唱器官的感覺、身體的感受及音響效果,并在接下來的練習中向正確的歌唱狀態(tài)靠攏。在這個過程中,有問題一定要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從而達到良好的課堂效果。
作品演唱是將歌唱技術運用到具體的聲樂作品中,并實現(xiàn)作品藝術表現(xiàn)的過程。這一過程更多的是解決作品中的聲音運用、咬字吐字、情感表現(xiàn)、肢體語言、表演設計等問題,也是學生將所做的課前預習工作反映到作品表現(xiàn)中的過程。學生在課堂實際演唱中根據(jù)教師提出的建議進行調整,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作品的藝術處理。
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還需注意兩個問題:第一,盡量準確地背會所演唱的作品,這樣在進行完整的作品表現(xiàn)時,就會有更多的精力去消化和吸收教師所提出的要求。如果在進入課堂后還在被譜面的音準、節(jié)奏等問題牽絆注意力,勢必會影響課堂的進度及效率。第二,聲樂是一門合作藝術,鋼琴伴奏對于聲樂演唱者完整地塑造藝術形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聲樂學生,與鋼琴伴奏密切合作也是極為重要的,這就需要聲樂學習者在課前、課后及時進行合伴奏的工作。
認真的課堂學習是聲樂學習者掌握良好歌唱方法、實現(xiàn)完美歌唱表現(xiàn)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所以,聲樂學習者一定要把握住有限的課堂時間,做好課堂筆記和課堂錄音的相關工作,做到“心到、眼到、口到”。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良好的聲樂學習效果不能僅僅依靠有限的課堂學習來實現(xiàn),更需要課下的仔細琢磨和刻苦練習。因此,扎扎實實地落實課下練習是學好聲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課堂筆記的整理。聲樂學習者可以通過整理課堂錄音,將課堂中良好的歌唱狀態(tài)、歌唱中的相關問題及教師的解決辦法以文字的方式進行記錄,更好地幫助演唱者形成良好的歌唱感覺記憶。
第二,在生活、學習中反復琢磨思考。聲樂學習是一種較為抽象的學習形式,因此作為聲樂學習者想提高學習效果,就要在課下的時間里不斷思考、細細琢磨,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第三,每天進行扎實的課下練習。“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正是對表演藝術艱辛之路的最好總結。聲樂學習沒有捷徑可走,聲樂學習者必須保證每天堅持不懈的練習,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一點一滴地積累。從把握良好的聲音運用,到獲得一定的演唱機能與技能,必須經過一個艱苦的過程,這就是聲樂學習的必然規(guī)律。聲樂演唱者想從量變達到質變,必須進行扎實的課下練習。
第四,照鏡子是聲樂表演練習的最佳途徑之一。通過照鏡子,我們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歌唱時的外在問題(如表情狀態(tài)、肢體語言等),及時糾正不正確的發(fā)聲狀態(tài),從而更完美地表現(xiàn)作品。
有了良好的演唱技法,就可以實現(xiàn)完美的藝術表現(xiàn)嗎?遠非如此。對于聲樂學習者而言,良好的演唱技法只是聲樂演唱的基礎,其最高境界是通過聲音進行完美的藝術呈現(xiàn),這就需要聲樂學習者具備良好的音樂修養(yǎng)及文化素養(yǎng)。
聲樂作為一個藝術門類,涉及音樂領域的多方面內容,如對作品要素的理解和把握、對不同音樂文化的認知、對不同音樂體裁形式的理解、對音樂情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等。因此,對聲樂學習者而言,要對作品有深入透徹的了解,就需要具備相當?shù)囊魳沸摒B(yǎng)。良好的基本樂理知識和視唱練耳能力,能幫助我們更快地掌握作品的音準、節(jié)奏和譜面標記等;和聲、曲式等音樂分析的能力及對基本作曲技法的了解,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詮釋、表達作品的內涵;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時期、歷史背景及作曲家的了解,則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從而做到完美詮釋作品,與觀眾產生情感的共鳴。例如歌曲《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根據(jù)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詞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古曲,歌唱者在演唱時首先要對這首詞的詞義及思想感情有所了解,并且針對作品中的昆曲唱腔進行研究與學習,在此基礎上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方可展示作品的藝術魅力。
伴奏也是聲樂藝術表現(xiàn)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聲樂演唱相互依存、相輔相成。聲樂伴奏能夠烘托氣氛、營造意境,幫助歌唱者理解作品,并將作品所表達的內容更好地呈現(xiàn)給觀眾。例如歌曲《黃河漁娘》的鋼琴伴奏部分,第一段第一句采用震音和三十二分音符,之后伴奏織體以旋律性織體與柱式和弦織體交替出現(xiàn),表現(xiàn)了黃河的壯麗,氣勢豪邁又不失深情。有了這樣的音樂鋪墊,演唱者在演唱時既要大氣豪放又要婉轉細膩。
聲樂的學習是全方位的,對作品的準確理解及表現(xiàn)需要我們聲樂學習者具有備良好的基本音樂素質。所以,我們要不斷閱讀相關書籍,開闊視野,從而提高自己的音樂修養(yǎng)。
歌唱的最高境界是傳情達意、表現(xiàn)人文思想。一個優(yōu)秀的歌唱家,需要同時擁有高超的歌唱技巧和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荷伯特·凱薩利在《心的歌聲》一書中說:“歌手在他的本行藝術之外,應該有廣泛的興趣,他可以從中間得到轉換和使精神恢復,并且可以按接觸的生活的很多方面來刺激他的想象?!彼?,我們要養(yǎng)成多讀書的習慣,通過大量閱讀各類文學作品,了解不同藝術門類的相關知識,并結合觀看不同形式的藝術表演,不斷激發(fā)自己的靈感,豐富自己的內在。另一方面,藝術來源于生活,我們要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將真實的生活體驗代入具體作品的表現(xiàn)中,從而讓歌唱得到升華,更加感動人心。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在創(chuàng)作《紅樓夢》插曲《葬花吟》時,結合屈原的《天問》寫出了林黛玉的昂首向天問——“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后經“紅學”專家的認可,曹雪芹的文學創(chuàng)作確實在思想上受到了屈原的影響。當我們了解到這一創(chuàng)作背景之后,再去詮釋《葬花吟》時,就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含義。
宋代蘇洵《上田樞密書》曰:“天下之學者,孰不欲一蹴而就造圣人之域?!比魏问虑槎疾粫p而易舉地取得成功,聲樂學習亦是如此。聲樂學習是一個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習者都會遭遇迷茫、彷徨的時期,好像不管怎么努力都感覺沒有進步,我們將這個時期稱為瓶頸期。作為聲樂學習者,首先要認識到瓶頸期是聲樂學習過程中的正?,F(xiàn)象,這也從側面說明學習者到了一個跨越臺階的階段。我們要正視瓶頸期,自我反思,分析原因,調整狀態(tài),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靜下心來鉆研思考,切忌盲目練習。著名歌唱家吳碧霞也曾經遇到過聲樂學習的瓶頸期,她認為自己當時處在一個模式化的狀態(tài)中,無法繼續(xù)前進。于是她選擇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出國深造,在新的環(huán)境中重新審視自己的學習過程,最終博采眾長、融會貫通,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演唱風格。所以,在聲樂學習中遇到瓶頸期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做好自我調整,分析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從而順利度過聲樂學習中的瓶頸期。
分析進入聲樂學習瓶頸期的原因是幫助我們度過瓶頸期的關鍵。每個人導致瓶頸期的原因不同,但大致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對聲樂理論知識的掌握不夠。聲樂理論是歌唱技能的基礎,如果對理論知識的了解不夠深入,在課堂上往往不能真正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在練習過程中不能很好地辨別聲音的正誤,學習時始終懵懵懂懂、模模糊糊,最終造成聲樂學習停滯不前。這一現(xiàn)象尤其在聲樂學習的初級階段較為普遍。
第二,演唱技能的不足。演唱技能是每個聲樂學習者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導致演唱技能不足的原因大致包括不正確的聲音審美觀、不良的歌唱習慣,以及歌唱器官的不合理運用等。不正確的聲音審美觀導致錯誤的發(fā)聲,從而造成錯誤的歌唱。不良的歌唱習慣,如身體僵硬、表情不自然、肩膀手臂抬起、下巴脖子緊張等,都會影響良好的發(fā)聲。歌唱器官的不合理運用主要包括氣息的運用和控制不合理、發(fā)聲器官不能合理地運作、共鳴腔體不能很好地調節(jié)并形成統(tǒng)一的共鳴整體,這些都影響著良好聲音的獲得。
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瓶頸期的出現(xiàn)大多是由于理論知識的缺乏和演唱技能的不足造成的,那么,該如何解決呢?
如果是理論知識匱乏,我們就要學會多讀、多看、多問。多讀,就是要經常查閱聲樂學習的相關資料,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并將所讀到的內容和遇到的問題進行記錄。多看,指的是要學會讀譜。聲樂的學習不僅僅是歌唱,更是在掌握豐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最終實現(xiàn)聲樂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演唱者要準確分析作品的旋律、節(jié)奏節(jié)拍、調式調性、和聲曲式、作品結構,把握作品速度力度,準確認知音樂術語和表情記號,以及作品背景、作曲家創(chuàng)作意圖等。多問,是指當我們在聲樂學習中遇到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及時與教師交流、溝通。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就要求作為學生的我們,要主動思考、主動學習。
針對演唱技能的不足,我們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聲音審美觀念,要培養(yǎng)對正確聲音的記憶力,即對正確發(fā)聲時歌唱器官的感覺、發(fā)聲狀態(tài)、音響效果等的記憶,從而獲得良好的聽覺分辨能力。其次,要培養(yǎng)良好的歌唱習慣。例如,練習時要學會照鏡子,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外在肢體和表情的問題并予以糾正;養(yǎng)成做筆記的習慣,對聲樂練習中的問題、聽講座、音樂會或比賽的感悟等進行記錄,并及時與教師交流;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肮び破涫卤叵壤淦鳌?,好的聲樂學習習慣猶如一雙隱形的翅膀,能夠幫助聲樂學習者提高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遇到瓶頸期時,只要我們正視問題,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并做到及時與教師交流、溝通,就能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打破瓶頸期的壁壘。
美玉須精雕細琢,好鋼要千錘百煉。作為聲樂學習者,要想獲得美的聲音,在學習過程中就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并且廣泛涉獵相關的藝術門類,提高綜合素養(yǎng),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表現(xiàn)作品。同時,我們要懂得聲樂學習是一個艱苦的過程,需要不斷地練習,一點一滴地積累?!胺踩寺曇舨坏?,各有所長?!痹诓煌穆晿穼W習階段,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作為聲樂學習者,需靜下心來,不要急于求成,找到自己擅長的,以長補短。最后,祝愿所有的同儕都能成為“有聲有心,‘聲’‘心’合一”的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