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海英 王翠英 鞏朝雁 張新偉
了解鏡片的沉淀物,并且能夠正確地護理接觸鏡是保證佩戴舒適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必不可少的條件。接觸鏡佩戴在人眼上,處于淚液等組成的環(huán)境中,該環(huán)境中各種各樣的物質都會與接觸鏡發(fā)生接觸,淚液中的蛋白質、脂質和代謝的細胞碎片容易沉淀在接觸鏡表面。
沉淀物是指任何吸附在鏡片表面和內部,不能被淚液沖掉且不易被常規(guī)護理方法清除的物質,沉淀物不僅影響了鏡片的理化性能,也影響了眼睛的正常生理。接觸鏡護理的目的就是要清除這些沉淀物及污染物,保持鏡片的清潔并減少致病因素,從而保持眼部健康和舒適,并保證鏡片在使用壽命內能夠正常使用。
軟鏡材料具有海綿狀特征,水分子和有機分子可以自由出入,在鏡片內和鏡片表面易形成沉淀物。RGP鏡片材料孔徑較小,沉淀物一般不易滲透進鏡片的基質中,多殘留在鏡片表面。
軟鏡含水量的提高會增加沉淀物進入鏡片內部的機會;離子型鏡片由于鏡片表面的電荷吸引,比非離子型鏡片更易吸附蛋白沉淀物,而不帶電荷的脂質沉淀物更易被非離子型鏡片所吸引。例如,F(xiàn)DA軟鏡分類中的第Ⅳ類高含水離子型鏡片,更容易吸附蛋白沉淀物,所以使用此類材料的鏡片,應在短周期內更換,以避免蛋白沉淀。目前市場上此類材料的鏡片均為短周期更換型,因此,此影響已能夠通過頻繁更換鏡片解決。硅水凝膠鏡片多為非離子材料,更容易因脂質沉淀物對視力產生影響,應更加注意清洗中的揉搓步驟以清除沉淀物,并盡量選擇佩戴周期更短的鏡片。
鏡片表面的光滑完整性影響著鏡片沉淀物的形成。例如,鏡片表面的劃痕和破損更容易聚集沉淀物;部分硅水凝膠鏡片表面的鍍膜工藝增加了鏡片表面的摩擦力,也會造成沉淀物附著。
接觸鏡處于淚液之中,淚液的性質直接影響鏡片上的沉淀物形成。例如:有人淚液中的脂質較多,故鏡片上易形成脂質沉淀物;巨乳頭性結膜炎患者淚液中蛋白分泌異常,鏡片上則較易形成蛋白沉淀物。
鏡片的佩戴時間越長,沉淀物的數(shù)量和種類越多,這些沉淀物即使用清潔液和去蛋白等手段徹底清洗仍然會存在30%左右的蛋白殘留,因此長戴型鏡片及更換周期較長的傳統(tǒng)型鏡片的沉淀物更多。
佩戴者的依從性決定了鏡片沉淀物的形成,護理不當、衛(wèi)生習慣不良、依從性差者的鏡片沉淀物會明顯增加。
經常處于多煙塵、高污染、酸堿揮發(fā)性環(huán)境中或從事相關職業(yè)者,鏡片的沉淀物較多。
內源性沉淀物又分為淚源性沉淀物和非淚源性沉淀物,淚源性沉淀物主要來源為淚液中的成分,如:蛋白質、脂質、無鹽及細胞代謝產物等;非淚源性沉淀物分為:銹斑、霉菌、變色等。
主要來源于周圍環(huán)境的污染物。如:化妝品、異物以及在護理鏡片過程中感染的細菌、脂質、霉銹等。
常見的沉淀物有:蛋白質、脂質、生物膜、膠凍塊、無機鹽、真菌和其他沉淀物。
原因:正常淚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及其相應成分,佩戴接觸鏡后眼部的免疫反應和排異反應使淚液中的蛋白質成分增加。佩戴接觸鏡的過程中,淚液中變性的蛋白質堆積在鏡片表面形成蛋白膜。
影響蛋白質沉淀的因素有瞬目不良、淚液中蛋白質含量高、淚液量不足、高含水量離子型鏡片、過夜佩戴鏡片、鏡片使用時間過長、眼表部的慢性炎癥、未定期使用去蛋白酶片或護理液中不含去蛋白成分。
表現(xiàn):裂隙燈下可見鏡片表面透明的薄膜狀或硬塊沉淀物,乳白色,可部分或全部覆蓋鏡片,由于疏水性增加,鏡片表面常積聚水滴。
影響:中度到重度的蛋白質沉積,可引起視力下降和眼球表面損傷。蛋白質沉淀物鏡片的佩戴者常常抱怨眼部和眼瞼有刺激感。如果這種情況持續(xù)較長一段時間,患者可出現(xiàn)接觸鏡性乳頭狀結膜炎(CLPC)或巨乳頭性結膜炎(GPC)。蛋白質沉淀物還會導致戴鏡后視物模糊、眼部異物感,并可吸附其他沉淀物如脂質、灰塵、微生物等。當鏡片兩面都有沉淀物時,通常前表面更嚴重,因為暴露的前表面易干燥。如果鏡片的后表面有明顯的蛋白沉積,角膜表面可能因鏡片后表面的機械性作用而受損傷,造成角膜熒光染色著色。
處理:每日徹底揉搓和清潔鏡片,使用含蛋白質成分的護理液,定期使用去蛋白酶片,及時更換鏡片。
原因:瞼板腺和Zeis腺分泌脂質,通過瞬目分布到眼表,形成淚膜的外層。佩戴接觸鏡后脂質轉移到鏡片外表面,當鏡片表面有過多的脂質堆積時,則形成脂質沉淀物。瞼板腺發(fā)達、淚液脂質含量過高、鏡片材料容易吸附脂質、護理液含親脂成分等原因都容易引起脂質沉淀。
表現(xiàn):鏡片表面有微小半透明顆粒,也可為光亮、表面疏水的薄膜,多不完整,取鏡后可以在脂質膜上看到指紋。
影響:脂質薄膜的厚度和透明度不一,會影響鏡片表面淚液層的完整,常表現(xiàn)出戴鏡視物模糊和鏡片脫水。
處理:用含有表面活性劑的護理液徹底清潔鏡片,避免采用具有親脂特性的鏡片護理液。
原因:生物膜是眼睛對接觸鏡的一種排異反應。當佩戴接觸鏡后,鏡片的機械性刺激和干眼刺激使得結膜杯狀細胞分泌黏液增加,大量的黏液吸附在鏡片的表面形成透明的生物膜。較薄的生物膜經過揉搓很容易脫落下來,但長期佩戴或清潔不夠使得生物膜增厚,就難以清除。形成的生物膜更容易吸附其他蛋白質、脂質沉淀物,所以經常地揉搓和清潔鏡片可以減少生物膜和其他沉淀物的生成。
表現(xiàn):鏡片表面均勻、透明的層狀附著物,揉搓后可以起皺、脫落。
處理:用含有表面活化劑的護理液充分揉搓、沖洗鏡片。
原因:各種原因引起的淚液pH偏酸化,高含水量離子型、長戴鏡片容易出現(xiàn)膠凍塊,主要成分為脂質沉淀物,還包括少量的蛋白質、無機鹽、黏液等。其他的影響因素還包括:淚液的質量、淚液中相應成分的異常、瞬目不良、鏡片表面的污染等。
表現(xiàn):透明或半透明的光滑斑塊,白色或乳白色,突出于鏡片表面,邊緣光滑。佩戴者主觀感覺異物感強,鏡片活動度大,視力有波動。
處理:膠凍塊常出現(xiàn)在長戴型鏡片中,一旦出現(xiàn)較難去除,一般需要更換鏡片。
原因:淚液中無機鹽的含量過高。
表現(xiàn):常與蛋白膜一起出現(xiàn),可見鏡片表面存在白色顆粒狀沉淀,部分埋入鏡片的基質中,部分突出鏡片表面。
處理:用加熱的生理鹽水浸泡,對鏡片表面產生較大損害時則需更換鏡片。
原因:護理系統(tǒng)和鏡片長期置于潮濕環(huán)境、使用不含防腐劑的護理液或過期的護理液。
表現(xiàn):鏡片的基質里可見黑色、灰綠色、黃色、粉紅色的片狀或絮狀物。
處理:真菌有引起真菌性眼炎的可能,發(fā)現(xiàn)后要及時更換鏡片和護理產品。
接觸鏡的其他沉淀物多種多樣,如銹斑、藥物成分、護理成分等,需每日徹底揉搓和清潔鏡片以防沉淀物對眼健康的影響。
沉淀物會導致鏡片脫水干燥、參數(shù)和形狀改變、提前老化、變色、縮短鏡片的使用壽命。
沉淀物會使鏡片透明性下降,影響視力;由于眼瞼對鏡片沉淀物的粘附增加,鏡片移動過度,產生眼瞼刺激感和視力波動;降低氧傳導性,增加角膜缺氧的風險;摩擦角結膜,引起角結膜上皮的刺激和損傷;發(fā)生瞼結膜過敏反應,如巨乳頭性結膜炎;沉淀物還會增加病原微生物附著的機會,導致角膜感染的風險增加。
可以使用裂隙燈顯微鏡、暗室場顯微鏡、鏡片投影儀和放大鏡檢查鏡片表面的質量。
裂隙燈是最常用的檢查鏡片表面沉淀物的儀器,在戴鏡情況下的裂隙燈檢查即可對沉淀物進行判斷,仔細觀察鏡片有無劃痕、破損、污染、變色、沉淀、變形等情況。在臨床上可以囑咐被檢查者盡量不眨眼,鏡片表面液體蒸發(fā),鏡片處于半干燥狀態(tài),此時沉淀物容易辨認,是檢查鏡片表面較理想的時間。也可摘下鏡片直接用裂隙燈或投影儀觀察以明確沉淀物及其性質。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短周期的接觸鏡作為矯正視力的工具,沉淀物在臨床上越來越不受重視,但是仍然有部分佩戴者不注重復查,不能按時更換鏡片,護理不當,出現(xiàn)嚴重的沉淀物,致使戴鏡不適甚至出現(xiàn)嚴重的并發(fā)癥,因此要特別強調消費者教育,確保接觸鏡的佩戴者安全舒適地佩戴接觸鏡。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