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佳
寓言以短小精悍的故事來揭示深刻的道理,讀來生動有趣,令人回味無窮。在寓言故事教學中,教師要遵循寓言故事的文體特征,采取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悟其理,得其法。那么,在寓言教學中,如何才能實現(xiàn)這些教學目標呢?
寓言具有文字簡約、哲理深刻的特點,教師要注意避免讓學生生硬接受寓言寓意的教學方式,而要注重文本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與營造,強化學生的審美體驗,從而使學生在水到渠成般的情境中領(lǐng)會寓言的道理。
如在教學《南轅北轍》一課時,筆者在創(chuàng)設(shè)的語境中與學生展開了這樣的對話:
師:假如你是這個楚國人的朋友,看到他坐著馬車向北走,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
生:我想對他說:“朋友,楚國在南邊,你往北走,越走只會離楚國越遠啊,趕緊掉頭吧!”
生:我想對他說:“朋友,不管你的馬車再好,車夫駕駛技術(shù)再高,方向反了,是不可能走到楚國的?!?/p>
……
師:看來,我們不論到什么地方去,首先要搞清方向,如果方向錯了,即使準備得再充分,花費得再多也到不了目的地。
在上述教學中,對于學生對寓言寓意的理解,筆者并沒有生硬地追問,僅為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看法提供了恰當?shù)恼Z境,讓學生與文中人物對話。如此教學,學生對寓言的感悟會由淺入深,寓意的掌握也自然會水到渠成。
寓言中的語言大都具有生動形象等特點。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把學生關(guān)注的目光引向?qū)υ⒀灾腥宋飪?nèi)心的體悟與揣摩上,從而使學生自然感悟到文本中語言的妙用。
如在教學《紀昌學射》一文中的“他用一根長頭發(fā)……聚精會神地盯著它”這句話時,筆者是這樣引導學生學習的:
師:請同學們把這句話多讀幾遍,并說說哪些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綁住、吊在、每天站在、聚精會神地、盯著它。
由圖7和圖8可知:隨著17次不完全預防性維修活動的進行,役齡回退因子不斷減小,同時故障率遞增因子逐漸增大。說明該設(shè)備經(jīng)預防維修后其役齡恢復能力不斷減弱,而老化耗損程度逐漸加劇。當預修周期數(shù)達到i=11時,役齡回退因子的減小速度和故障率遞增因子值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此時故障率的役齡恢復程度與老化遞增速度均接近飽和。在圖5中的維修策略(0.95,17)下本維護模型的故障率函數(shù)表現(xiàn)為:該設(shè)備在各預修周期內(nèi)每次經(jīng)維修后,起始故障率下降程度不斷減小,而故障率遞增速度逐漸增大,在第11次以后的設(shè)備預防維修中,其每次起始故障率的下降程度趨于穩(wěn)定,同時各維修周期內(nèi)的故障率老化增速放緩保持平穩(wěn)。
師:你從這些詞語中感受到了什么?紀昌為什么要這樣做?
生:我從“每天站在、聚精會神地、盯著它”感受到了紀昌在練眼力的時候非常用心。
師:如果是你呢?長時間這樣盯著東西看會有什么感覺?大家做一做這個動作,而紀昌呢?此時,你又想說些什么呢?
……
在上述教學中,筆者主要從文本語言入手引導學生體察品味,在體察感悟中學生可以真正走進文中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而且有了這樣的思維過程,學生對于文本語言也有了更加透徹的感悟與把握。
由于學生受思維能力限制,在寓意的領(lǐng)悟上很容易受故事原有情境的局限,而不能洞察寓言故事以小見大的表現(xiàn)手法。為了改變這種局限,教師可以采取鏈接對比的方法,使學生在對應(yīng)類比中習得表達方法。
如在教學《扁鵲治病》這則寓言故事后,為了提高學生對寓言的感受能力,筆者結(jié)合學過的《亡羊補牢》展開了下面的教學:
生:人們?nèi)绻l(fā)現(xiàn)自己身體上有些不舒服的話,應(yīng)該及早就醫(yī),爭取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
師:《亡羊補牢》這則寓言呢?
生:我從《亡羊補牢》這則寓言中明白了做錯了事情要敢于承認,并且積極改正錯誤,這樣才能避免更大的損失。
師:這兩個小故事有什么區(qū)別與聯(lián)系呢?由此可以看出寓言在創(chuàng)作上的特點是什么呢?
……
在上述教學中,筆者主要引導學生對兩則寓言進行聯(lián)系對比,啟發(fā)學生找到寓言的普遍規(guī)律,真正理解與掌握寓言故事以小見大的寫作特點,強化了學生對寓言認識的深度與廣度。
教學寓言故事時,教師應(yīng)從其文體特征出發(fā),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