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大渡口區(qū)實驗小學(xué) 張恒燁/文
張良是漢高祖劉邦的左右手,是漢朝的風(fēng)云人物,也是中國歷史上一顆閃耀的星星。
一次,他在河邊偶遇一位老人。老人故意抖了抖腳,讓鞋子掉進(jìn)了河里。老人轉(zhuǎn)過頭,很不禮貌地對張良說:“去,幫我撿鞋!”張良納悶:“我們素昧平生,憑什么幫你?而且你居然還用命令式的語氣對我說話。哎呀,算了,看在他是長者的份上,幫他一個忙吧!”誰知,老人“得寸進(jìn)尺”,又說:“幫我穿上!”張良雖然極不情愿,但還是照著做了?!班?,很好!”老人滿意地說,“明天早上在這里,我會給你一樣?xùn)|西!”張良雖然半信半疑,但還是決定去看個究竟。前兩次,張良因為遲到,都被老人痛罵了一頓。第三次,張良半夜三更就到了河邊,這次老人終于滿意了,交給了他一本早已失傳的《太公兵法》,讓他一定要熟讀。
熟讀《太公兵法》的張良找到了劉邦,為他出謀劃策,成為了劉邦的第一謀士。張良提出“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計謀,使劉邦搶先攻入了關(guān)中。但項羽卻在“英雄大會”上把劉邦分封到了偏遠(yuǎn)的漢中(今重慶、成都)。這時,張良教劉邦一定要“忍”!他通過“火燒棧道”,消除了項羽對劉邦的警惕。然后,他又通過“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使劉邦悄悄地再一次進(jìn)入關(guān)中。最后,靠著張良出色的計謀,劉邦在漢楚相爭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奪得了天下。
劉邦當(dāng)上皇帝后,本想封張良為王??蓮埩紖s拒絕了,他只同意了封侯。張良被封侯以后,不好美色,也不貪圖金錢財寶,過著低調(diào)簡單的生活。劉邦晚年時大肆殺害功臣,唯獨沒對張良產(chǎn)生任何懷疑。可以說,張良的行為既體現(xiàn)了他良好的品德,也非常明智。
張良作為“漢初三杰”之一,有著許多優(yōu)良的品格:他孝順長輩,幫助了老人,這無心之舉卻換來了失傳的《太公兵法》;他足智多謀,總能在必要的時候提出正確的計謀,為劉邦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不貪圖名利,躲過了劉邦的屠刀,沒有招來殺身之禍,得以安享晚年。
正是因為張良有這么多中國傳統(tǒng)美德和智慧,才能最終名垂千古。我們要以他為榜樣,學(xué)習(xí)和繼承他的優(yōu)良品格,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