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qū)航埠鎮(zhèn)中心小學(xué) 梁 杰/文
在成語故事《毛遂自薦》中,我們看到了一位用勇氣和謀略成就自己的毛遂。
雖說是時勢造英雄,但我們也要為毛遂這樣的勇氣點贊。浩蕩五千年的中華歷史長河中,又有多少人像毛遂這樣勇于自薦?說到這,我不由得就想到了唐朝名將封常清。他和毛遂一樣敢于自薦,不過,他被世人所熟知的并不是他的自薦,而是他的“悲”,甚至有人評價他是“千古第一悲將”。
第一悲,悲情的出身。
封常清的外祖父曾犯重罪,全家人因此被流放到安西(今新疆庫車)充軍。由于父母早亡,封常清少年時便只能跟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死后,封常清無所依靠,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
第二悲,悲憐的長相。
第三悲,悲劇的結(jié)局。
安史之亂時,封常清領(lǐng)兵退入潼關(guān),宦官邊令誠卻誣告他克扣軍糧補給和朝廷的賞賜。封常清因此被唐玄宗處斬。一代名將沒有馬革裹尸,卻死在政令之下,怎不令人悲嘆。
雖然封常清的結(jié)局令人悲嘆,但在他有限的生命中,我們所看到的卻是一位“悲而不卑”的大將。他年少孤苦,只能陪在守城門的外祖父身邊讀書,但仍然成為了一個學(xué)識淵博的人。這為他后來的成功打下了基礎(chǔ)。
長大后,封常清想在高仙芝①高仙芝(?—756年1月24日),唐朝中期名將,姿容俊美,善于騎射,驍勇果敢。20歲時被授予將軍,官至安西副都護(hù)、四鎮(zhèn)都知兵馬使等職,封密云郡公。門下當(dāng)一名隨從,卻被拒絕了。即使如此,他也毫不氣餒,認(rèn)為高仙芝不能以貌取人。“晨夕不離其門,凡數(shù)十日”,并毛遂自薦,向高投書一封,憑借自己所撰寫的文書,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華,被破格提拔為判官。
在后來的幾年里,封常清青云直上,逐步成為一名必不可少的西部大將。天寶十二年,封常清率領(lǐng)主力軍隊攻克大勃律國,迫使大勃律國歸附唐朝。
封常清憑借這種“悲而不卑”的精神,在浩蕩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