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春
(河北省保定市易縣良崗學區(qū)中心校,河北 保定 074200)
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曾說:“就數(shù)學本身來說,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tài)、引人入勝的……”在教學改革大潮下,小學數(shù)學課堂也從原來的死板枯燥變得更為靈活自由,要想發(fā)掘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綜合素質,就必須從課堂入手,打造高效的數(shù)學學習課堂。
小學生的思想意識尚未發(fā)展成熟,對于他們來說,數(shù)學繁雜瑣碎的知識點并不簡單,因此創(chuàng)設他們生活中常見的學習情景來講解數(shù)學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研究調查表明,有一半以上的小學生因為對學習數(shù)學提不起興趣而不喜歡學習數(shù)學。要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首先要從他們所熟知的生活環(huán)境下手,充分利用小學生所在年齡段特有的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教學課堂中,教師應當建立生活情景,引導學生進入情景,從而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理解熟記數(shù)學知識。比如,講授分類問題時,首先要讓學生明確“什么叫分類?”“分類應該依據(jù)什么?”等問題,這時候,教師可以準備長短不同、顏色不同的粉筆和鉛筆,要求學生按小組討論進行分類并說明分類依據(jù)。小組討論可以促進學生獨立思考,這時候他們會按照自己所想的方式進行分類,按顏色分類、按長短分類、按筆的類型分類等等,然后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將自己組的分類給同學們看并加以說明,如此交流,學生將會互相學習,拓寬思維,同時掌握學習的主動性,這將大大提高他們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工作的實踐使我們深信,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養(yǎng)一代新人的任務,首先要了解每個學生的這種差異性?!?/p>
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因人而教。人與人的差異是本身就存在的,包括先天的差異,后天對知識的積累程度、理解程度的差異。這都是導致學生學習程度不同的原因,對于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要進行不同的教育。不能一概而論,不能要求所有學生達到同一個既定的目標。而是要因人而教,對于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給予不同的學習目標,從而幫助他們一步步成長。對于“學困生”要尤其深入了解并給予他們足夠的耐心,了解他們學習困難的原因,并幫助他們找到最佳的改善方案。在教學過程中,應把關注點放在每個學生進步了多少,而不是哪些學生學習好。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新知識總是建立在舊知識之上的,因此,在學習新知識時,適當?shù)剡M行舊知識的復習鞏固,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必要的,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課堂上的無效空間,減少了學生的學習障礙。
素質教育要求師生之間是一種民主平等的關系。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之間在教學內容上是傳遞和接受的關系,在社會道德上是相互促進的關系。教師應當和學生建立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互相欣賞的關系。因此,在教學生活中,教師應當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進行必要的交流,了解他們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根據(jù)他們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有針對性地教學,從而打造高效的數(shù)學課堂。另外,在課堂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寬容學生的錯誤,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此,學生才會從心底愿意跟隨教師學習,才能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隨著新課標的改革推進,傳統(tǒng)教學方式已經不被推崇。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成為現(xiàn)階段教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可以節(jié)約教師在課堂上大量板書的時間,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傳授給學生更多具象的東西。根據(jù)小學生所在年齡段,由于認知觀念尚未成熟,抽象思維能力較弱,但對一切事物存在較強的好奇心、疑問心,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緊抓小學生的這一年齡特點,通過多媒體將知識更具象地傳遞給學生。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事物,還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對學習數(shù)學有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多媒體輔助教學往往能夠擴充課堂的信息量,以提高課堂效率,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開闊學生的眼界。對學生來說,就是在一定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在多媒體教學中,往往可以多種感官并用,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還能讓學生更容易把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轉化為具象的東西,久而久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
學習自然是一件重復性較強、持久性強、較為辛苦的事情。小學生的抗壓能力、內心的承受能力較弱,解決困難的能力也相對較弱,因此,在學習中,往往會因為學習的枯燥無味、重復性強、知識點的繁瑣難懂而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幫助學生建立數(shù)學學習的自信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上文也提到人生來不同,因此,人與人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也會有一定的差異。教師應當給每位學生成功的機會,對于同樣的計算題,有的學生幾分鐘就學會了并能很快計算出答案,而有的學生一節(jié)課都算不出答案,如果按照同樣的標準來要求他們是不可行的。教師應當關心并幫助學生,比如,可以在課下與學生談話,了解他們的想法、他們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從他們的角度出發(fā)看待問題,找到他們眼中的難點,單獨對他們進行輔導交流。也就是說,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應當?shù)谝粫r間發(fā)現(xiàn)問題,并熱情地伸出援助之手,如此,學生才不會失去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才能以正確的態(tài)度去學習知識。用不同的標準來要求學生,讓他們享受同等的表揚與批評,不以最好為標準,而應當以更好為標準,更多地關注學生的進步程度,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讓他們在數(shù)學的知識海洋里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