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玲
(新疆省阿拉爾市十二團中學,新疆 阿拉爾 843301)
要提高小學作文的效率,教師就必須從低年級開始抓好作文的起步訓練。這是改變學生作文水平低下這一現(xiàn)狀的重要舉措。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談談在這方面的幾點做法:
說是寫的基礎,“由說到寫”是作文教學應遵循的原則,從某種意義上講,作文是“我手寫我口”,只要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訓練好了,寫起來也就不難了,所以從孩子上學的第一天起,特別是在漢語拼音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我就開始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
1.為了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的說話機會,讓他們敢說、會說、說得好,每周我專門安排一節(jié)說話課,讓學生自由演講,內容不限,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只要把話說完整、有吸引力,大家愿意聽就行。這樣看似無目的的講話會引起更多的話題,使學生從中學到很多知識,認識很多事情,開闊視野,豐富想象。在說話課上,我有時有目的地設計一些有興趣的話題,如“夸媽媽”,激發(fā)學生比比誰的媽媽好,有的夸了自己的媽媽后,聽了別人的發(fā)言,得到了啟示,還要求第二次發(fā)言。這樣每個同學都盡自己的最大表達能力,夸自己要夸的人物,通過說話課,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濃厚的興趣中不知不覺得到了提高,而且也激發(fā)了孩子們的說話興趣。
通過這樣多種形式的說話訓練,大部分同學在公眾場合都敢說話,都愿意說話,都爭搶著說話,而且也說得越來越好,其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迅速地提高。
2.學好拼音,用拼音夾漢字的方法進行寫話訓練。
為了促使學生由說向寫過渡,我多次向學生提出:“你們說得很好,只可惜記不下來,過些日子就忘記了?!碑攲W生流露出不會寫很遺憾的表情時,我抓緊時機告訴他們:“你們要好好學習拼音,等拼音學好了,就可以用拼音隨便寫你們想要說的話了?!边@樣,學生學拼音的勁頭就更大了,也學得更認真了。等拼音學完以后,我就鼓勵學生寫“拼音日記”,“拼音見聞句子”,不講究格式,只要求學生寫點東西就行了。這樣,學生學起來難度小,興趣高,有信心,寫出許多真實、通順的句子。在此基礎上我要求學生用小紙條給老師寫悄悄話,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這樣學生受到老師的鼓勵后,學習的勁頭就更足了,說寫訓練也就在同學們中開展起來了。
3.想、說、做、寫綜合訓練,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葉老曾經(jīng)說過:“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于語,不可偏指,綜合言之。”由此可以知道語和文的關系。因此,從一年級下學期就應該從整體入手,進行系列的、多種形式的說寫訓練。
在學生進入三年級學習短小課文時,他們的字、詞、句的能力已經(jīng)有一定的發(fā)展,特別是思維能力已經(jīng)達到一定水平,這里就可以讓學生每天把在自己身邊發(fā)生的,自認為有意義的事編成故事講給同學們聽,然后寫下來,或者把每天自己很想做,很想玩,迫切希望實現(xiàn)的事情,用簡短的話寫下來,拿給老師看一,讓老師給他們出主意、想辦法,這樣同學們的興趣很高。
另外,在學生發(fā)言或寫作文時,我還教給他們怎樣“評”,通過評來糾正學生說話或作文中的語病,發(fā)展連續(xù)性的語言,有機地把想、說、做、寫四個環(huán)節(jié)串聯(lián)起來,鍛煉學生思維和敏捷性以加速作文能力的提高。
4.造句要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
小學生的造句常存在一個通病,就是常常機械地仿照范例造句,所造出的句子往往句式單一,內容單調。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教學中,教學生聯(lián)系實際引導學生造句,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時,我要求學生把“情誼”一詞分別放在句頭、句中和句尾各說一句話。這一提示,學生就有話可說了,造出了各種各樣的句子,我聽后給予了肯定。之后,我又附加了個要求:誰能聯(lián)系今年的抗洪救災的實況,用“情誼”這個詞說一句話。有的說:“為了災區(qū)人民的生活,無數(shù)的志愿者自愿捐款捐物,這些事實證明全國人民之間有很深厚的情誼。”有的說:“祖國人民對災區(qū)人民那種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難道他們會忘記嗎?”。還有的說:“我在電視里看到:洪水過后,災區(qū)人民歡送抗洪大軍勝利而歸那依依不舍的情景,使我深深地體會到軍民之間的情誼是多么深厚呢!”。通過這樣的口頭造句練習,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多向思維能力及運用一個詞表達多種意思的能力,還活躍了課堂氣氛。
在小學課本中,寫動物的篇幅占一定的比例。從一到三年級,學生就學了好幾篇寫動物的課文,同時在基礎訓練中也安排有寫動物的片段練習。怎樣指導學生寫動物的外形呢?我告訴學生要寫好動物的外形,先要有層次地進行觀察。觀察時,往往是由整體到部分,即先寫小動物的整體模樣,然后從頭到腳地按順序寫各個部分。
動物的外形各有各的特點,必須仔細觀察把特點抓住。我在指導學生寫動物的外形時,有個學生這樣寫道:“我家養(yǎng)了一只小花狗,頭是圓形的,黑眼睛圓溜溜的像一對玻璃球。黑鼻子往外鼓著,還有一對三角形的黑耳朵往下耷拉著,黃里帶黑的毛披在它身上,像穿著一件漂亮的風衣。黑尾巴總是往上翹著。”
指導學生習作,首先要指導學生觀察。觀察是學生認識事物的重要途徑,對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在閱讀教學中,我經(jīng)常讓學生找描寫觀察事物的句子來反復朗讀,學習作者觀察事物抓住特點,有順序、有條理表達事物的方法。指導學生仿照課文的寫作方法,把觀察事物的結果與學習過的課文的寫作方法相對照。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洗手帕、洗碗、疊被子等學生也許會做,但要他們用語言介紹怎樣把這件事做出來,一些學生總是說不清楚,有的學生即使會說,但要他用文字表達出來,就不容易寫好。為什么呢?這顯然是書面表達能力欠條理性,平時積累的詞句不夠豐富。一件事總有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順序。按照這個順序說出來或寫出來,就有條理,層次也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