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龍瓊
(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實驗小學,貴州 遵義 564499)
要知道,合唱是一門強調(diào)相互配合、協(xié)作的多聲部集體藝術(shù),要求學生有較強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既要求學生唱好屬于自己的演唱部分,又要注意配合其他聲部,以確保合唱的整體音效的和諧。音準是合唱演唱中的生命,是合唱的核心,因此,音準也就成為合唱教學中最需要注意的基本問題了。那么,在小學合唱教學中如何更好地解決學生的音準問題呢?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由于音樂課本身的課程時間有限,留給合唱教學的時間就更少了許多,加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少音準練習,以致于學生唱歌跑調(diào)、五音不全的現(xiàn)象屢犯不止,這嚴重阻礙了學生掌握正確的音準,妨礙了學生音樂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由于過于強調(diào)學生學習整首歌曲,忽視對學生音準的訓練,導致部分學生雖能勉強唱出歌曲,卻不能夠?qū)⒁粽{(diào)唱到位,影響學生對整首歌曲的發(fā)揮,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的音樂能力的發(fā)展。
要知道,在小學音樂中音準的練習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夠在音樂合唱訓練中糾正學生有問題的音調(diào),同時加強學生已掌握的音調(diào)記憶,減少學生五音不全、唱歌跑調(diào)的頻率。因此,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音準的訓練,有效的音準練習能夠幫助學生真正識得樂譜,掌握正確音調(diào),促使學生演唱出合唱歌曲的正確發(fā)音,并掌握整首樂譜的音樂節(jié)奏,讓學生喜歡上唱歌,愛上唱歌,從而更好地進行合唱訓練,提升音樂水平。
在合唱中是優(yōu)美的聲音建立在科學統(tǒng)一的狀態(tài)之上的,因此,在小學音樂合唱訓練中,教師要重視調(diào)整好學生的唱歌狀態(tài),以便學生在合唱中發(fā)揮更好地自身優(yōu)勢,為合唱實現(xiàn)高效完成奠定堅實基礎(chǔ)。這就要求學生,一身體保持自然挺拔,立正、站直,切勿身體松松垮垮、彎腰駝背、東倒西歪的,這不僅影響合唱的整體效果,還不利于學生掌握正確地音準技巧;二要求學生擺正自己的頭部,放松面部肌肉,下顎微微回收,兩眼平視前方,嘴巴微張,面帶微笑;三若是學生在合唱訓練中是坐著進行演唱的,就需要要求學生上身的姿勢要與站立之時的狀態(tài)保持一致,頭、頸、背保持垂直感,將雙腿自然彎曲、分開,雙腳落地,切勿身靠椅背,頭歪身斜。通過調(diào)整學生的唱歌姿態(tài),以保證學生在合唱訓練中有良好的唱歌狀態(tài),為提高學生的音準奠定基礎(chǔ)。
合唱是一門舞臺表演的形式,在合唱過程中,學生發(fā)聲的穩(wěn)定性、音準的準確性、音色的統(tǒng)一性以及聲部的協(xié)調(diào)性等都是完美完成合唱的重要因素。要知道,有些合唱作品需要配上適當?shù)纳眢w律動才會幫助學生更好地演繹合唱作品,增加合唱舞臺藝術(shù)的寬度。因此,在合唱訓練過程中,要想達到完美的合唱效果,就需要教師重視學生肢體律動配合演唱,以便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演唱合唱作品。
在合唱過程中,音準問題一直是讓音樂教師頗為頭疼的問題,在某些時候由于學生的合唱技巧達不到相應(yīng)的效果,從而音準出現(xiàn)了問題,這時,教師可以根據(jù)相應(yīng)的情況來提出解決辦法。比如,學生在合唱之時,低音下不去,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律動來解決該問題,首先要立直身體,下巴找胸腔,將雙手放于胸前兩旁,并由下打開,接著開始半音半音地往下構(gòu)唱“wei wu”,讓學生逐步學會練習低音共鳴腔。若學生在合唱時高音上不去之時,就可以在合唱訓練過程中讓學生呈下蹲狀態(tài)唱高音,狀似搬重物,分腿彎曲站立,用雙手抱住自己的膝蓋,讓頭部朝下來唱高音,以便讓學生找到氣沉丹田,聲音上頭腔之法。借助律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找對音準,提高學生合唱時的音準率,還可以幫助學生穩(wěn)定拍子,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演繹整首合唱作品,豐富學生合唱音響效果,樹立學生合唱的信心,提高學生參與合唱訓練的熱情,進而提升學生對合唱的興趣。
由于受年齡限制,小學生自身的合唱能力比較弱,除了需要教師用心的指導之外,還需要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優(yōu)秀的合唱作品,以便學生從中提升自身感受音準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合唱訓練過程中,設(shè)置專門的時間進行播放優(yōu)秀合唱作品,優(yōu)秀的合唱作品中音準和音色都比較好,其表現(xiàn)能力強、伴奏豐富,節(jié)奏感亦對學生有很強的感染力。因此,在練習合唱歌曲之前,最好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相關(guān)的優(yōu)秀合唱作品,一方面增強學生對合唱作品的感知能力,便于學生在合唱時不覺引用其中的歌唱技巧,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欣賞優(yōu)秀合唱作品,能夠讓學生在曲調(diào)優(yōu)美的作品中體會作曲者的思想感情,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幫助學生把握合唱作品的音準,利于教師開展音準訓練。比如,在教學《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一課時,為更好地訓練學生的音準,筆者首先讓學生了解整首歌曲分為三個演唱部分,其曲風優(yōu)美抒情,感情細膩真摯,并且其中情境交融的描繪,給人以美的熏陶。接著筆者在課上借助多媒體進行播放優(yōu)秀合唱團演唱過的這首歌曲,讓學生在欣賞歌曲之時,初步形成理解、感知、鑒賞音樂的能力。進而,筆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如何運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方法來表達這首歌曲的情感,經(jīng)過多番聆聽、欣賞和訓練,學生能夠逐步運用自然、圓潤的聲音,帶有豐富地表情進行歌曲演唱,并按照歌曲的要求表現(xiàn)聲音的強弱,音準到位。當學生在整體把握了這首作品之后,筆者引導學生均勻自己的氣息,接著用“a”來代替歌詞進行試唱,試唱之時注意“a”的口型,并將手放在腰部,注意氣息的保持,同時借助上述的律動完成作品的演繹。
除此之外,筆者還引導學生主動尋找一些自己所喜歡的合唱作品,并在多番認真聆聽之后進行模仿演唱,逐步讓自己的音準更加準確。
以上是筆者粗鄙建議,旨在拋磚引玉,望廣大教育工作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