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淼榕
咨詢:
幾個月前,我接聽了一個咨詢電話,來電的是一位三年級男孩的母親。電話那頭的母親一邊訴說一邊哽咽,斷斷續(xù)續(xù)中我了解了她求助的原因。兒子申申在一年前出現(xiàn)一些胡言亂語,比如“我不知道我是誰,也不知道我現(xiàn)在在哪兒”。父母剛開始一笑置之,認為他只是說笑。然而孩子說這類話的頻率越來越高,并且認為自己“腦子不正?!?。
最近幾個月,申申竟然說:“我感覺自己被控制了,我身體里面有東西在控制我?!备改高@才重視起來,他們上網查了一些資料,發(fā)現(xiàn)這些癥狀竟然可能是兒童精神病的先兆,于是立刻決定找專業(yè)機構咨詢求助。鑒于父母焦慮的心情,我很快安排了會談,著手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全面評估。
分析:
第一次見到申申,他害羞靦腆地對我微笑。我先和父母單獨談了一下,了解申申的生活背景,尤其是家庭與學校兩個重要的生活環(huán)境。初步聽起來,申申的生活狀況很正常。接著就是我和申申的獨處時間。為了讓申申放松,我先圍繞他的興趣愛好和他閑聊了一會,等他不那么怯生之后,我拿出OH卡片與他玩起了“游戲”。在溫柔的引導下,申申投入了自我探索。他對父母的看法、對自己的評價,以及情緒認知狀況如實呈現(xiàn)。我感覺到申申的現(xiàn)實感并沒有問題。為了進一步證實,我直截了當地問申申:“你覺得世界上有僵尸或者鬼魂嗎?”申申回答:“沒有,它們只在書上和游戲里?!蓖瑫r我也察覺到申申的心理壓力非常大,他的情緒和想法較為負面,似乎承載著這個年齡難以負荷的重擔。最后,我拜托申申去請他的父母過來,懂事的申申照做了,并且乖乖跑到另一個房間去看書。
我很肯定地告訴申申父母:“孩子的認知很正常,沒有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癥狀,但是他的心理健康確實令人擔憂?!鄙晟旮改嘎牶笊陨运闪艘豢跉?。我開始詳細詢問孩子自出生以來的成長經歷,特別是家庭結構功能的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了解完所有情況后,我終于理清了思路,原來申申是個典型的“黑孩子”。
“黑孩子”指的是那些在家庭系統(tǒng)中充當“犧牲者”角色的孩子。自申申出生以來,他的家庭遭遇了一系列困難,包括母親患病、父親喪親以及因工作外派導致的長期缺位。盡管父母都很愛申申,但是家庭氣氛難免壓抑,父母也忽視了孩子的內心世界。敏感的申申默默接收著這些“黑色能量”,他的所謂異常表現(xiàn)既是被消極家庭氛圍影響的結果,也表達了申申希望被父母關注的愿望。當我把這些結論與父母分享時,他們陷入了沉默,心中充滿著對孩子的心疼與歉意。
對策:
之后我與申申父母商量如何幫助申申走出“黑孩子”陷阱,決定采取家庭——個體二元干預模式:一方面專注于家庭三角關系的鞏固與平衡,另一方面借助認知治療法改變個體的消極想法,進而改變其負面應對方式。
令人欣慰的是,長期缺位的父親已經有所領悟,經過一番周旋調回了上海工作,以便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陪伴妻兒。這一舉動讓申申母親安心不少,她感覺到了有力的精神支持,連帶身體狀況也有了好轉。
接著,我對申申母親與申申分別開展了個別輔導。由于申申對母親有著很深的依戀,我覺得緩解母親的焦慮狀態(tài),對于恢復申申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在面談中,我耐心地聆聽申申母親講述這些年獨自帶養(yǎng)孩子的種種不易,以及孤身一人面對疾病的苦悶情緒,并且適時加以共情與肯定:“過去幾年您非常辛苦,能夠在自己生病的情況下把申申教養(yǎng)得這么好,您真的很堅強!”等申申母親心情平復之后,我慢慢引導她放下抱怨,走出過去的陰影,用心規(guī)劃三個人的美好生活。
在與申申的對話中,我深入了解到他以“黑孩子”自居緣于錯誤的內歸因——“都是我的錯”。在這種心理重負之下,申申出現(xiàn)胡思亂想、胡言亂語也就不足為奇。當務之急是改變申申的不當歸因,解除他的自我束縛。于是,我反復告訴申申:“這不是你的錯,是爸爸媽媽對生活的安排不夠妥當,他倆正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鄙晟曷牶鬁I流滿面。他的心結在咨詢中慢慢打開,逐漸樂于學習正面的思維方式,整個人也變得開朗大方起來。
經過數月的家庭——個體二元干預,申申的心理健康得到了明顯改善,奇怪的想法與言論逐漸消失。這個心理咨詢案例讓我認識到:“黑孩子”是一個極其常見的心理陷阱,走出這個陷阱不止需要孩子進行信念重建,更需要依賴父母的覺醒、成長與努力。
(作者系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編輯 朱璐 zhulu83@126.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