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悅+潘獻曉+夏允+蔣建航+宋玉+李碩
摘 要 以四甲基碳酸氫銨為原料制備四甲基氫氧化銨,以旭化成F4403D為陽離子交換膜,陰極液TMAH濃度為0.4 mol·L-1,陽極液c(1)=1.48 mol·L-1,電解液溫度50℃,電流密度800 A·m-2,電流效率可達85.7%,TMAH收率達96%,金屬離子含量小于5 ppm。該法工藝簡單,產(chǎn)品純度高,而且在制備過程中污染少,是一種較好的綠色清潔的生產(chǎn)方法。
關鍵詞 四甲基碳酸氫銨 四甲基氫氧化銨 合成
中圖分類號:O464.5 文獻標識碼:A
電解四甲基碳酸氫銨制備的工藝有很多優(yōu)勢,本項目以四甲基碳酸氫銨為原料,采用恒電流電極制備四甲基氫氧化銨,可以很好的解決以上問題。
1實驗部分
將陽離子交換膜在0.6 mol·L-1硫酸溶液中浸泡9小時,用二次蒸餾水清洗,然后放在4% TMAH溶液中浸泡24小時,二次蒸餾水清洗,待用。在聚丙烯材質(zhì)的雙極膜電解裝置中,以鈦基二氧化釕為陽極(菱形網(wǎng)孔,開孔率50%),不銹鋼為陰極(表面鉆小孔,開孔率25%),陽極室裝有濃度為1 mol·L-1~4 mol·L-1的四甲基碳酸氫銨水溶液200 mL,陰極室裝有c(TMAH)=0.4 mol·L-1TMAH水溶液200 mL,電流密度400 A·m-2~1200 A·m-2,電解液溫度25℃~75℃,恒電流電解。分別考察離子膜類型、電流密度、電解液溫度及陽極液四甲基碳酸氫銨濃度[c(1)]對電流效率及產(chǎn)品純度的影響。
2結果與討論
2.1電解原理
電解制備TMAH是利用電解過程中水分子在陽極失去電子而生成氫離子和氧氣,氫離子與碳酸氫根離子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游離出TMA+,而陰極室中的水在陰極上得到電子析出氫分子后,游離出氫氧根離子,在電場力的作用下,TMA+在離子膜的選擇滲透作用下到達陰極室,恰好與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四甲基氫氧化銨;隨著通電量的增加,四甲基氫氧化銨的濃度逐漸增大,最終達到預期的濃度。生成的四甲基氫氧化銨用標準鹽酸溶液以甲基橙為指示劑滴定。金屬雜質(zhì)鈣、鉀、鎂、鈉等離子分析檢測。
2.2陽離子交換膜的影響
在隔膜電解中,陽離子交換膜的選擇很重要,為了保證獲得良好的電流效率和較高純度的產(chǎn)品,該膜應該是TMA+離子可滲透,而碳酸氫根離子和氫氧根離子不可滲透的。另外,為了將電阻電壓降至最低,該膜應該具有優(yōu)良的導電性。分別以旭化成F4403D、F4402、F4602和杜邦Nafion117為陽離子交換膜,電解條件:陽極液c(1)=3 mol·L-1,陰極液c(TMAH)=0.4 mol·L-1,電解液溫度50℃,電流密度800 A·m-2,考察陽離子交換膜對電流效率和產(chǎn)品純度的影響,實驗發(fā)現(xiàn)F4403D膜可以得到較高的電流效率,明顯優(yōu)于其它三種膜。進一步實驗發(fā)現(xiàn),用F4403D膜電解的產(chǎn)品金屬離子的含量[c(M)]較低,純度相對較高。因此,后續(xù)實驗選擇F4403D作陽離子交換膜。
2.3電流密度的影響
F4403D膜,c(1)=1.48 mol·L-1,陰極液c(TMAH)=0.4 mol·L-1,電解液溫度50℃。考察電流密度對電流效率的影響。實驗發(fā)現(xiàn),電流效率隨電流密度的增大而減小,這是由于隨電流密度的增大,單位時間內(nèi)在電極表面析出的氣體總量大,在電極與電解液界面上,由于氣泡的生長和附著,形成所謂“氣泡簾”,使電極活性面積減小,造成局部電流密度增大,電流效率降低。同時在液相,由于電解氣泡的分散,使電解液成為氣-液混合體系,因而真實電導率下降,溶液的歐姆壓降和電解槽工作電壓升高,增大了能耗,也造成電流效率降低。
2.4電解液溫度的影響
F4403D膜,c(1)=1.48 mol·L-1,陰極液c(TMAH)=0.4 mol·L-1,電流密度800 A·m-2,考察電解液溫度對電流效率的影響。實驗發(fā)現(xiàn),電解液溫度較低時電流效率對溫度比較敏感,隨著溫度的升高電流效率增加較快,但當溫度超過60℃時,電流效率有所下降。這是因為溫度升高,離子的遷移速率加快,提高了電解液的電導率,從而提高電流效率;但在較高的溫度下,陽離子交換膜的孔徑變大,導致氫氧根離子反滲透到陽極室的量增大,從而導致電流效率降低。因此適宜的電解液溫度為35℃~60℃。
2.5陽極液四甲基碳酸氫銨濃度[c(1)]對電流效率的影響
F4403D膜,陰極液c(TMAH)= 0.4mol·L-1,電解液溫度50℃,電流密度800 A·m-2??疾礻枠O液濃度c(1)對電流效率的影響。實驗發(fā)現(xiàn),電流效率隨c(1)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這是因為隨著c(1)的增大,單位時間內(nèi)TMA+遷移量增大,單位時間內(nèi)通向陰極室的TMA+隨之增加;但是由于磺酸基陽離子膜的親水性,對陰極室氫氧根離子的反滲透阻擋性差,隨著c(1)的增大,電解后期陰極室的c(TMA+)越高,反滲透越強,電流效率也越低。在c(1)=1.48 mol·L-1時電流效率出現(xiàn)最高值85.7%,c(1)在1.15 mol·L-1~1.75 mol·L-1都可得到較高的電流效率。
2.6結論
在以四甲基碳酸氫銨(1)為原料制備四甲基氫氧化銨(TMAH)的過程中,以旭化成F4403D為陽離子交換膜,陰極液TMAH濃度為0.4 mol·L-1,陽極液c(1)=1.48 mol·L-1,電解液溫度50℃,電流密度800 A·m-2,電流效率可達85.7%,TMAH收率達96%,金屬離子含量小于5 ppm。該法工藝簡單,產(chǎn)品純度高,而且在制備過程中污染少,是一種較好的綠色清潔的生產(chǎn)方法。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品牌專業(yè)建設工程資助項目(PPZY2015B179)。
參考文獻
[1] 李杏英.電解法制備四甲基氫氧化銨的研究[J].材料研究與應用,2013,7(04):256-259.
[2] 周玉路,張禮棟,夏道宏等.四甲基碳酸氫銨的合成研究[J].化學研究與應用,2010,22(09):1220-1224.
[3] 許小榮,范文少,董妍妍等.四甲基氫氧化銨的制備及應用研究進展[J].化工進展,2011,30(Z1):295-297.
[4] 徐廣輝,曹猛,馬俊林等.季銨堿催化劑在合成生物柴油中的應用[J].可再生能源,2014,25(02):34-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