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
摘要: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使混合式教學成為高校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本次教學實驗針對本學院大一新生,在保證完成本學期《大學英語一》基礎教學任務的前提下,補充添加網絡平臺課程作為混合式教學線上輔助教材,采用彈性教學策略,即按學生入學后英語測試水平作為分層依據,對學生提出差異性層次任務要求。實驗結果證明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及較高的學生評價,但在運作過程中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解決之策。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彈性分層;教學實驗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12.020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8)12—0074—04
2013年初,為了解決在線教學的課程完成率低、缺乏師生互動交流、評估方式模糊等問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計算機學教授阿曼德·??怂固岢隽嘶旌鲜浇虒W理念,實踐操作了強調“小規(guī)模”與“限制性”的混合式教學實驗,取得良好教學效果。自2013年起,該教學模式已經過國外頂尖高校如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教學實驗研究,均取得良好效果。2013年4月伊始,??怂菇淌趫F隊將這一教學模式推廣至美國普通大學,如夏威夷太平洋大學、賓漢姆頓大學、科羅拉多大學等,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教學質量均獲顯著提升。目前美國大學基本實現依托移動教學平臺開展混合式教學,其中以Udacity、Cours-era、edX為代表平臺,已趨向發(fā)展成熟。
自2013年11月起,國內知名高校清華大學開始積極推行應用這種基于移動教學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開啟了此種新型教學模式在中國高校的應用。2014年初,浙江大學也推出了CNSPOC平臺來支持校內課程的混合式實踐。教學實驗結果證實,這些基于教學云平臺的混合教學實踐普遍都取得了明顯成效。2014年起中國教學平臺在與高等教育合作方面獲得飛速發(fā)展,以中國MOOC、U-leaming為代表平臺,均已與上百所高校簽約,用戶量均超百萬級。2014年伊始,國內學術界也開始關注混合教學模式的研究,以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CNKI)為文獻來源,以“混合式學習”或“混合式教學”為關鍵詞進行文獻檢索,從2012年至2017年呈明顯逐年增長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筆者在自身所在學院策劃并開展了為期16周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彈性分層教學實驗。
一、實驗計劃
筆者經過周密準備與計劃,并得到了教學組領導的鼎力支持,計劃于2017~2018第一學期,針對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新人學的大一新生,在《大學英語》課程中進行為期16周的教學實驗。實驗具體內容為在保證完成本學期基礎教學任務的前提下,課外補充添加浙江省省級精品課程平臺《英漢實用翻譯》作為混合式教學線上輔助課程,按學生入學后英語測試水平作為分層依據,對學習力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層次任務要求,并承諾在完成所屬層次任務后給予相應的平時成績。
(一)分層計劃與對應層次要求
1.分層計劃
參考學生入學成績,但高考英語內容要求與大學英語不同,因此有必要單獨組織大學英語相關內容測試,作為分層具體依據,同時可以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與短板進行摸底了解。2017年10月組織一次四級真題考試,根據考試成績大致均分為高手層,進階層與基礎層。對應分為三組,每組有一位組長,負責統計分值與流動情況。對應期末平時成績?yōu)?8,88,78分。學期末相應層次任務完成后即可獲得相應分值,允許并鼓勵跨層完成。
2.對應層次要求
基礎層要求:每次聽寫與作文成績60分以上;完成線上課程《英漢實用翻譯》,線上總得分60分以上;出勤90%以上。
(以上3條均符合,由基礎層組長統計后,期末平時成績至少為78分)
進階層要求:完成線上課程《英漢實用翻譯》,線上總得分80分以上;每次聽寫與作文成績80分以上;出勤95%以上;期中考試及格。
(以上均符合,由進階層組長統計后,期末平時成績至少為88分)
高手層要求:完成線上課程《英漢實用翻譯》,線上總得分90分以上;每次聽寫與作文成績90分以上;出勤95%以上;期中考試70分以上。
(以上均符合,由高手層組長統計后,期末平時成績?yōu)?8分)
(二)教學資源貯備
1.省級精品課程系列網課:筆者于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浙江省精品課程平臺完成了省級精品課程《英漢實用翻譯》課程的網絡平臺建設工作,課程內容覆蓋大學英語課程所需要具備的翻譯能力技巧的方方面面,并于2016~2017年第二學期應用浙江省精品課程平臺進行了混合式教學,積累了混合式教學操作的實戰(zhàn)經驗。期末生評教得分為98.09分,學生普遍反映喜愛這門課程,認為該課程有助于提高英漢互譯能力,并激發(fā)他們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這是對現有《大學英語》教材翻譯部分的一個極好的總結與提煉,有助于學生對于英語學習中翻譯部分的掌握。
2.個人自制微課與PPT:這個部分除之前提到的個人主講《英漢實用翻譯》二十五講微課之外,因教師個人興趣而制作的一些總結性的微課,如《四級攻略》《六級攻略》《你知道以下句子的準確翻譯嗎?》《你不可不知的神翻譯》《如何寫作文》等等。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這些材料對于大學生如何順利通過四六級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二、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一)實驗中遇到最主要的問題是教師個人壓力驟增:在整體實驗的貯備過程中,課前,課中與課后都需要教師利用有限課余時間自行完成,對教師造成巨大壓力。
1.課前壓力
大量的課前彈性資源儲備工作需要教師壓榨教學空余時間來完成,如2017年《英漢實用翻譯》系列網課,需要屏幕錄制,錄制過程不可以有雜音,如果出現表述錯誤或雜音則需要重錄,給教師造成很大的困擾,但經過數次重錄,終于如期完成;教師個人自制微課與PPT,也同樣需要耗費大量課余時間。
分層教學的課前分層,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抽時間統一完成。整體考試參照四級模式,需要兩小時二十分鐘,課內沒有統一這么長的課程時間,因此需要另選時間與教室完成。同時,測試完成后,因為這不是本課程組共同的教學任務,教師需要自行批改四個班級的所有試題,并整理得分,按照每個班級的自身情況,大致均衡分為三組。這些實驗準備工作需要耗費大量個人時間才能完成。
2.課中壓力
由于采用浙江省精品課程平臺《英漢實用翻譯》作為《大學英語》課程輔助,課中教師采用平臺對學生作業(yè)進行批改,四個班級人數為126人,2017~2018第一學期每人提交網絡作業(yè)十次,測試三次,教師一個學期的網絡總批改量達到1638次,同時還需要利用平臺督導學生的課業(yè)完成情況,并針對完成狀況及時進行回帖答疑,這無疑對教師個人增加了沉重的負擔。
3.課后壓力
學生完成相應網絡課程后,教師需要及時在課堂總結學生的課業(yè)完成情況,并針對集中性錯誤進行點評,這需要教師課后大量整理同類型錯誤,同樣需要占用大量的課余時間。
解決對策:教師通過本學期教學實驗,認知到僅靠個人力量很難操作完成這樣大規(guī)模的實驗。首先,需要引入同組其他有研究興趣的教師加入,為項目的完成提供幫助。在課前分層的統一測試部分,得到了教學組長孫鵬的協助,得以順利批改完畢。其次,整個操作需要引入學生組長的幫助。每個層次需要有大量的數據統計與整理工作,需要每個層次的學生組長協助完成。
(二)學生課業(yè)壓力增大,少數學生有抵觸情緒:由于增加了網絡課程與聽力輔助材料,少數學習力較差的學生對此表示不滿。
解決對策: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學習水平與具體學習情況,及時進行調整,并著力鼓舞學生加大學習投入時間,盡量在規(guī)定課內多學多聽多讀,為四六級的通過打好基礎,同時安撫個別學習力極其薄弱的學生,盡量完成基礎層的學習要求,爭取學期末課程能夠達標。
(三)網絡狀況堪憂:大量的視頻網課學習對上網時間及條件要求較多,而筆者所屬學校對于學生的上網時間有嚴格控制,此外,2017~2018第一學期是大一上學期,課程壓力本身較大,學生空余時間較少,加上網絡時限,導致網絡課程的不易完成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解決對策:教師與學校相關網絡負責人協商,適當增加學生上網時間,并要求學生按時完成網課,使該問題得以解決。
(四)學生對于網絡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適應問題:本次實驗針對大一新生,新生對于混合式教學接觸少,很少有使用網絡進行學習的實踐經驗,對于教師布置的網絡作業(yè)中如何觀看視頻,如何正確提交網絡作業(yè)等等,都有很多疑問。
解決對策:教師建立微信群,隨時接收學生關于網課運作的種種問題,兼職客服功用,指導學生順利完成網課的學習與作業(yè)的提交。
三、教學實驗的結果
(一)分層教學效果
1.實現綜合成績的提升。2017~2018第一學期結束后,對比前測數據與后測數據,基本實現了班級絕大多數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2017年10月采用2017年6月的四級真題測試結果為:參與實驗的管理類6班四級通過人數為5人,電信類2班1人,電信類5班0人,測控174通過2人。采用該教學模式16周后,據2018年3月的四級通過情況統計,參與實驗的管理類6班四級通過人數為15人,電信類2班14人,電信類5班13人,測控174通過14人。以同類型類似難度試題測試結果顯示,該教學模式的應用無疑達成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語言產出能力顯著提高。參與實踐的學生在翻譯,寫作等語言產出方面的能力顯著提高,期中與期末考試中,受試四個班級中絕大多數學生在翻譯部分都獲得了滿分。
3.實現期末平時成績的最大程度量化。參與實踐126名學生中有18人達到了高手層的得分條件,期末平時成績記為98分;29人達到進階層的得分條件,期末平時成績記為88分;57人達到基礎層的得分條件,期末平時成績記為78分。獲得成績的學生表示認可該分數。
教師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與教學平臺,實現給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學習任務,并監(jiān)督、記錄情況,期末根據平臺完成度進行給分,量化了平時成績,做到了學習評價最大程度的公平與合理。
4.實現了端正學習態(tài)度的目的。學期末實現根據學生對所屬層次教學資源的完成情況,將在下一個學期進行新的層次調整。鼓勵學生通過個人努力向上一層次流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大學英語》平時成績的得分考核范疇較為全面,由出勤,作業(yè),表現,期中考試四個方面決定,在以往的教學工作中,表現這一部分缺乏量化衡量手段,基本全憑教師個人主觀印象打分,有時不免失之公允。此次以分層量化任務,使完成層次任務的學生提前得知個人學期平時成績,使得分量化,評價過程更加透明。期末完成層次任務的學生都表示認可這個分值的產生,均表示下學期會注重平時表現,而不是期末考試臨時抱佛腳,爭取通過個人平時的努力,向更高層浮動。教師通過分層公平給分,有效地實現了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的目的。
(二)學生評價高,認可教師的付出
1.學生評價
2017~2018第一學期結束后,126名學生給出的生評教得分為98.427分,超過絕大多數本院教師得分,學生在權重系數最高的四個二級指標即“備課充分,教學內容安排合理,重點突出”方面打分為98.479分;“教師的指導對我的課程有幫助”方面打分為98.202分;“教學資源”方面打分為98.543分;“課內外均樂于答疑解惑”方面打分為98.545分;“教師互動”方面打分為98.436分。
2.問卷反饋
課題組在參與實驗的四個班級中展開問卷調查,以了解學生對于本次教學改革的感受與評價。本次問卷調查以不記名的形式發(fā)放問卷126份,回收有效問卷126份,回收率為100%,調查結果如下:
對于本門課程的喜愛程度,56.80%的同學表示自己非常喜愛這門課程,40%的學生表示喜愛這門課程,3.2%的學生表示自己對這門課程的喜愛程度一般。
對本次教學實踐的看法:23.20%的學生表示本學期教學實踐非常成功,54.40%的學生認為此次教學實踐成功,30.40%的學生表示對該事件是否成功沒有看法。
這門課程對于英語學習是否有助益:26.40%的學生認為本課程對英語學習有很大的幫助,60.00%的同學認為有一定幫助,15.20%的學生認為幫助程度一般。
四、結語
此次混合式課堂彈性教學實驗持續(xù)時間為16周,在實驗操作過程中遭遇了很多設計實驗時始料未及的種種問題,操作者本人也承受了很多課內外的壓力,如課外批改時間過長,個別學生的抵觸情緒,與學校統一制定的上網時間有一定沖突等等。
但總體運營效果良好,期末網絡數據顯示126名學生中的絕大多數完成了網絡輔助課程的所有作業(yè),視頻觀看,測驗等要求,并取得了良好成績,在分層教學方面也有18,29,57人分別完成了高手,進階,基礎層的層級要求,提前拿到了相應的層級分數,其他未完成層級要求的學生也獲得了符合自身學期努力情況的平時成績;總體教學評價實現了教師先前設計的公平,公正,鼓勵進步的初衷;同時,根據2018年3月的四級通過情況統計,參與實驗的管理類6班四級通過人數為15人,電信類2班14人,電信類5班13人,測控174通過14人,都超過了原本根據其入學成績計算的通過預期。
當然實驗中也暴露了教師個人力量的不足,需要取得學校層面、教師課程組以及學生的更多支持與協作。筆者計劃在如實記錄實驗結果的基礎上,將在日后的教學中加以改進,爭取在2018~2019學年中再次應用,來記錄一個較為長期的應用效果,也期待有同樣興趣的教師同仁一起進行分析與應用設計,共同找尋該教學模式在具體應用中值得改進的部分。
[責任編輯: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