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墩頭鎮(zhèn)仇湖小學 王秀芳
在傳統教育實施的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例如:“老師照本宣科,學生被動學習知識”“學生厭惡學習數學,認為數學枯燥難懂”“對數學沒有興趣,積極性一落千丈”等等。然而隨著新課改的持續(xù)進行,小學課堂中的問題被老師和家長逐漸重視起來,本文筆者對于小學數學課堂上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的探討。
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決定了學生所能接受知識的程度和老師的課堂教學質量。對此,老師可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結合所講內容向同學們分享一些數學小故事,調節(jié)課堂氣氛,讓學生更加專注認真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如在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我先給他們講了數學王子高斯的故事:數學王子高斯很聰明,小時候老師給他們出了一道對于他們那個年齡來說很難的題:計算1+2+3+……+100=?他們按照題目的要求把數字一個一個地相加,可這時卻傳來了高斯的聲音:“老師,我已經算好了!”老師非常驚訝,高斯解釋說:“其實有規(guī)律可循……”同學們聽了高斯的故事,是不是覺得數學很有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同學們聽了數學家小時候的故事,覺得拉近了和數學家的距離,也會覺得原來數學是這么有意思,所以在后續(xù)的學習中更加專注、用心,從而在無形中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老師也要在學習中給學生樹立信心,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在小學階段中,學生對于數學學習是不太感興趣的,這就需要老師耐心地教導和運用有效的辦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情景教學
情景教學模式就是給同學們創(chuàng)建一個關于數學學習內容的場景,讓學生融入數學活動中去,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使復雜的問題形象化、簡單化。如老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個情景片段:
師:老師這里有七個蘋果,現在拿出六個平均放在兩個盤子里,那么每個盤子裝多少個蘋果?舉手回答。
生1:6÷2=3,所以是三個蘋果。
師:你真棒,回答正確。那老師如果把七個蘋果平均分裝在兩個盤子里呢?
生2:7÷2=3……1,就是說每個盤子里三個,還剩下一個。
師:不錯,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有余數的除法》。
……
可見,老師在課堂中運用情景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在情景模式的運用下變得有趣生動起來,從而讓學生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無形中提高了學習效率。
2.多媒體教學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這門學科,一改從前學生們提起數學就滿面愁容的現象,老師可以在教學中借助媒介讓同學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學習數學。如在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小學生不懂得什么叫“分數”,老師就可以通過動畫的形式展現:一位小朋友過生日時在吃蛋糕,爸爸把一整個蛋糕平均分成了五份,分別送給了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以及小朋友自己,那么每個人平均分得的蛋糕占整個蛋糕的多少呢?接下來的動畫中就把蛋糕看作一個整體,用刀平均分成五份就是整個蛋糕變成“5”,一共五個人,每個人拿走其中一份,就是“1/5”。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多媒體教學模式可以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通過豐富多彩的畫面,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讓學生在充滿樂趣的氛圍中學習數學。
新課改標準下的教學模式要求我們每個老師必須重視理論研究和數學實踐相結合,改變以往“老師問,學生答;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出題,學生做”的學習方式。那么小學生究竟如何學好數學呢?
在學習《圓柱和圓錐》這課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們分成學習小組,每個小組合作制作一個圓柱和圓錐,并和學習小組其他成員討論以下問題:
1.圓柱和圓錐各有幾個面?每個面都是什么形狀?
2.圓柱和圓錐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3.生活中哪些事物是圓柱形和圓錐形?
……
討論完之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們大膽舉手發(fā)言說出自己的答案,還可以讓有不同意見的同學展開辯論,各抒己見。
生1:我認為圓錐有兩個面,分別是側面和圓形。
生2:我不認同你的觀點,我認為圓錐有三個面,是由頂點、扇形和底面的圓形組成的。
生3:我認為沒有頂點,那個點并不能算是一個面。
師:大家有不同的意見,說明都動腦思考了。歸納總結一下大家的意見,圓錐有一個頂點,一個底面是一個圓,一個側面是曲面,只有一條高,是從圓錐頂點到底面圓心之間的距離。
……
可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而我們所進行的“優(yōu)化”研究,并不是單純地拋棄教材,而是在深刻領會新課改的基礎上,站在為學生未來發(fā)展的角度,在平等寬松的氛圍中,使知識得以增長,能力得以提高,興趣得以激發(fā)。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老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實現小學數學問題的優(yōu)化。同時,老師有效地改進教學模式能更加關注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展,更加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