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振華
華偉中老師的語文教學得到過太多語文大家的贊譽。“學生有效地學總是在教師精心的預設中發(fā)生的,預設與生成被華老師拿捏得分寸得當,恰到好處?!保钤偎逑壬u《晏子使楚》)“華老師和他的課一樣,是一本厚厚的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楊明明先生評《親近對聯(lián)》)“輕松,有趣,有效,一個甚聰慧的老師和一批甚聰慧的孩子,為我們帶來了一頓充滿語言魅力的教學大餐。”(朱自強先生評《楊氏之子》)“圓潤的師生交流中暗含著方正不移的語文本質,這種外圓內方的語文課堂狀態(tài)是值得很多老師學習的?!保ㄓ谟勒壬u《寫短信》)“樸素簡約的教,厚實多樣的學,加上機智幽默到位的引領,整堂課擲地有聲,帶給我們很多的驚喜和啟示?!保ㄑΨǜ壬u《臨死前的嚴監(jiān)生》)
的確,我是幸福的,和華老師同辦公室六年,作為他的徒弟、同事,每天浸潤在他治學處世的磁場中,被“圈粉”是必然的。無論是重點課例、話題的研討,還是只言片語的交流,都讓我受益匪淺,用同行小有嫉妒的話說,我是每天都在特級教師工作室學習。
回想華老師所上的經(jīng)典課例、所寫的研究論文,似乎從不拘泥于什么類型、什么文體、什么方式。不管是什么課型,他好像都能信手拈來,今天給你展示閱讀教學,明天給你示范習作教學,后天又讓你觀摩綜合性學習。課堂千變萬化,從無定式,卻總能給教師帶來眼前一亮的感覺和很多的啟發(fā),唯一不變的是聊天一樣的課堂氛圍,輕松活潑、扎實有效。學生和聽課的教師都特別喜歡華老師的課,覺得“他的課堂有趣、好玩,像聊天一樣,很想繼續(xù)聊下去”。
“像聊天一樣”,也許這就是他的課的風格。他的課沒有華麗辭藻的堆砌、精致嚴密的回環(huán)相扣,卻總能在輕輕松松的茶館式的聊天中讓學習一步一步深入,讓學生一點一點激動。聊天在他的課堂上促成了思維的互動、心靈的交流,促成了信息、經(jīng)驗、情感的分享。在一節(jié)節(jié)“聊天式”的語文課中,他把自己變成學生中的一員,一掃課堂刻板的狀態(tài),沒有刻意的功利、強勢的灌輸,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在不經(jīng)意的對話互動中,和學生共生共長。
他的聊天并非膚淺的迎合說笑。他游走在學生情動之處,點撥在思緒噴薄之時,總在看似信馬由韁中指向學生內心世界和文本核心。他的《橋》從看洪災、寫洪水入手,將學生的經(jīng)驗和情感置于相似的環(huán)境之中,再由情境走入句子,由句子過渡到段落,在故事的情節(jié)變化中升華情感。學生的情緒如同那洶涌的洪水一樣,步步緊逼,層層遞進,課堂形成一個激蕩的磁場。
他的聊天并非淺薄的閑話家常。他以文字為依托點,引領學生咀嚼語言,積淀語感,生成言語智慧,在如沐春風、輕松愉悅的學習中,促成高峰體驗。在《親近對聯(lián)》中,他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和探索性的實踐活動場,學生在吟聯(lián)、賞聯(lián)、悟聯(lián)、答聯(lián)的過程中,盡情地與文本、教師對話?!白x”讓學生體味對聯(lián)的韻律美;“思”讓學生充分感悟對聯(lián)的內涵美;“猜”讓學生感受對聯(lián)的情趣美;“對”讓學生體悟對聯(lián)的生活美,體驗成功的愉悅感。真可謂課已止,趣未盡,語言和精神同筑共生。
他的聊天并非停留于口舌之爭。他鏈接生活,把語文學習變成生活的一部分,把師生雙方共置于一種學習場景中,把孩子從小學習語言的方式遷移到教學中來,又應用于生活。他的《寫短信》引入學生現(xiàn)在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的“短信”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設法讓學生出謀劃策,逐步學會把短信寫得清楚、凝練;在欣賞中嘗試自己創(chuàng)作,在點評修改中學會把短信寫得美,寫出情。來自生活,對話生活,服務生活,這樣的教學才是語文味十足的教學。
聊天,順應的是兒童的天性,追求的是讓孩子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期待的是在自然、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實現(xiàn)師生雙方精神的相通和心靈的相印。
華老師說:“人因為思想才會自由。言說的自由來源于心靈的自由——教育就是幫助孩子有自由的思想,可以自由地表達。”如果說聊天式的課堂對話是讓學生有言說的欲望、言說的可能,那么真正的言說的自由,則來自于言說的能力,以便達到那種“言說心聲”“詞可達意”的自然與自在。他一直為學生擁有這種可能而踐行著。
閱讀教學,讓兒童習得言說的方式。華老師的閱讀課堂具有鮮明的言語學習特色,他強調閱讀教學只有遵循“感受—領悟—積累—運用”的語言學習規(guī)律,才能實現(xiàn)語言與思維、語言與情感、語言與精神的同生共長。在“憑借例子—積淀語言,習得規(guī)律;超越例子—延展運用,形成能力”的閱讀歷程中,提煉出了“閱讀期待中觸摸語言、比照聯(lián)想中感悟語言、語境還原中品味語言、文本同化中積累語言、讀寫遷移中運用語言”的閱讀教學策略。無論是《楊氏之子》《再見了,親人》,還是《母雞》《橋》,他都以“激發(fā)興趣—激活問題—激勵發(fā)展”為基本點來架構課堂,以“組塊”為教學手段,將零散的教學內容整合成具有內在聯(lián)系的內容板塊,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幫助學生高效地習得言說的方式,提升語文素養(yǎng)。
習作教學,讓兒童擁有言說的力量。華老師認為,習作的目的不是讓兒童寫什么,而是讓兒童擁有言說的力量,能自由隨性地表達生活。他倡導習作教學要回歸兒童精神世界的原點,讓每個兒童用言語去自由夢想;回歸寫作的本意,讓每個兒童用言語去自由交往;回歸兒童習作的本原,讓每一個兒童萌發(fā)言說的自覺,讓習作成為學生享受生活樂趣和提升生活質量的一種生活需要。在多年的探索與實踐中,他構建了“誘發(fā)動機—交往跟進—自由表達—評改提升—享受樂趣”的習作教學策略和“激賞為先—修改為軸—訓練為重”的習作評改范式。他的習作教學課,跳出了為習作而習作的“純技術”教學套路,形成了“生活化、兒童化”的習作教學風格。經(jīng)典課例《學寫對聯(lián)》《寫短信》得到很多專家的高度評價,在網(wǎng)絡上廣泛傳播。
轉變學習方式,讓兒童擁有了言說的空間。為了讓學生能有“言說的自由”,他一直致力于“學習方式轉變”的改革探索。前不久,他在嘉興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專題研討暨市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分會第九屆年會上執(zhí)教的《半截蠟燭》一課,是他多年來研究成果的一次精彩、全面的展示。那一課上,他將劇本演化成相關的藝術形式——廣播劇、電影海報、電影表演等。各小組拿著學習單,在任務驅動下,在輔助學習資料的指導下,勁頭十足地開展學習。開放的課堂設計、陌生而富有懸念的學習方式、充滿挑戰(zhàn)的學習任務,讓合作成為必須,使?jié)撃艿靡园l(fā)掘,讓語用充分凸顯,學習的熱情被高度激發(fā)。這是一次全新的體驗,散發(fā)著語文的樸素之美。這堂課也點明了華老師現(xiàn)在研究的重點——“課堂如何還原為‘學堂’,如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對于“學為中心”的課堂愿景,他有自己的思考。他主張通過“項目化學習”,引導學生基于真實情境產(chǎn)生文本學習的內動力,然后在先學質疑中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任務,幫助他們建立真實情境與語文學習之間的聯(lián)系,并通過合作探討來解決問題,在成果分享和自我修正中,達成通過對一篇文章的學習,促進對一類文本的學習,生成個性化的語言表達,發(fā)現(xiàn)和感受學習的意義和樂趣。
傾心課程建設,讓兒童擁有言說的高度?!鞍焉鐣斪髡n堂,而不是把課堂當作社會?!比A老師這樣告訴學生,也這樣提醒自己。語文學習不僅發(fā)生在課堂上,生活也是語文學習的大課堂,它有著廣闊的天地,與生命的成長共始終。10年前,他以“大閱讀”理念為指導,開發(fā)了以“名人文化”為主題的校本教材——60萬字的《兒童文學選讀》。同時,通過設立閱讀課、開展班級讀書會、命名名人班級等措施,促使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形成了“閱讀為手段,表達為憑借,思維為中心”的實施策略。將學生閱讀的視野引向文學,引向文化,并開發(fā)了《親近對聯(lián)》《說九》等大量的課例,在全國、省級、市級活動中展示、推廣。兩年前,他又主持編寫了“寬閱讀”校本課程,涵蓋了詩詞、警句、蒙學、傳說故事、小說、小古文等豐富的閱讀內容,用清晰的遞進過程、明確的導讀方法、恰當?shù)哪甓味ㄎ弧⒂行У姆答伃h(huán)節(jié)來規(guī)劃落實課外閱讀。同時又開發(fā)了《百家姓》《人物描寫一組》等課例,為真正充實小學生健康的閱讀生活提供了有價值的借鑒。
聊天式學習,項目化驅動,這樣的學習很難用模式去框定。華老師一直不喜歡把自己的課堂總結成一個模式,他不喜歡給自己找個框,框住課堂的自由?!罢n不能太四平八穩(wěn)。這樣的課堂,就剝奪了孩子自我學習的空間。孩子沒有自由的空間,如何有自由的思想,有自由的表達呢?上課和生活一樣,越樸素越有味。就像白開水,變化的空間夠大,才會有更豐富的味道。”
這樣的課堂自信與認識,來源于他多年的教學研究,更來源于他自身的閱讀實踐。他喜歡閱讀是出了名的。在朋友圈里,一直流傳著他讀書的逸事,他那三個綽號——“書呆子”“15號”“老書蟲”,無一不是對他喜愛閱讀的褒獎?,F(xiàn)在,他甚至用自己的藏書在學校建立了“青年教師讀書會”,尋找自己精神上的同盟。因為他說:“一個懂得閱讀的老師,才能帶出一批喜歡閱讀的學生,才能上出有語文味的課?!背俗x書,他更讀人。他像一個孩子,永遠以新奇的眼光看世界。在北師大、華南師大、華東師大等多地的名師培訓、浙派名校長培訓等活動中,他認識了一個個卓越的朋友,一直以一個虛心平和的學生姿態(tài),沉得下心,細細致致讀別人,真真切切寫自己,一回來就忍不住把好的方法策略與同事分享,并在課堂上實踐。他還閱讀生活,閱讀自然?!暗皖^做事,抬頭看人?!彼眠@樣樸素的方式踐行著自己的治學與處世。你和他在一起,他永遠是安靜地聽你說,偶爾表達自己不同的觀點,但從不高高在上地批評。他說:“每個人的思想都是珍貴的,都是值得學習的?!?/p>
當然,這種課堂自信還來自于他對兒童世界的關注。從農(nóng)村到城市,從復式班教師到單班教師,從教學崗位到管理崗位,不管角色怎么更替,崗位怎么變化,有一點始終沒變,那就是他永遠駐守在教學的第一線,永遠都帶著一個班級、一群學生。面對閱讀的低效,他寫了《模糊性閱讀教學及其教學策略》和《困惑與突圍——對讀寫鏈接有效性的思考》;針對學生的失真,他寫了《作文與生活背離的傾向及思考》和《面向兒童的習作教學研究》;看到傳統(tǒng)文化的閱讀缺失,他寫了《煉言促文 賞文習言——小學生文言文教學中言、文融合的教學策略》《指向原著閱讀:小學語文節(jié)改文教學的重要站位》……秉承“把做的說出來,把說的做出來”的理念,他一直致力于理論與實踐的對接和轉化。由于課堂教學獨具個性魅力、語文教改富有成效,他先后應邀于黑龍江、江蘇、河北、浙江等地舉行的全國、省、市各類大型教學展示活動中上課講學,受到全國著名語文教學專家和與會教師的高度評價。2005年,他參加浙江省第四屆小學青年教師閱讀教學大賽,獲一等獎;2008年12月,代表浙江參加由全國小學語文教學法研究中心舉辦的課堂教學觀摩比賽,又獲一等獎。
走進他的學校,“自由、陽光、仁愛、包容”八個大字熠熠生輝。這不僅是他對“教出怎樣的孩子”的辦學追求,也是他對人的終極關懷。從“童心·童趣”出發(fā),以“人文·生活”為要,向“美麗·快樂”回歸,他的課堂始終追求的是兒童生命的成長和言說的自由表達。生活中,他是安靜簡單至極的人,音樂、彈琴、朗誦、茶道、觀影等愛好讓他散發(fā)著君子的儒雅與淡泊。而課堂上,他幽默風趣,充滿溫情和慈悲。對他來說,在執(zhí)著與淡然中堅守,心便可靜、可悅。
(浙江省平湖市行知小學 3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