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使用的中藥飲片是中藥材經(jīng)過炮制后制成的。中藥炮制其中一個方式就是將過于苦寒的藥物加蜂蜜水拌炒,這種方法稱為“蜜炙”。類似的還有“酒制”“醋制”“姜汁制”“米炒”等手段??偠灾?,是為了使其苦味或者臭味減輕,同時達到引藥歸經(jīng)的作用,稱為“矯嗅矯味,制其偏性”。
醫(yī)生在給患者開具苦寒清泄之藥時,大苦之藥容易損傷脾胃,往往會加一些大棗、甘草作為佐藥。大棗、甘草味甘,中醫(yī)認為甘能緩和藥性,防止大寒之品在清除邪氣時傷及人體的正氣,同時甜味也能夠調節(jié)湯藥的口感。但是,醫(yī)生在配甘草、大棗時也有一定的限量,太過則整張方子難以奏效。如果私自在湯藥中加入糖或者蜂蜜,就如同改變了醫(yī)生的組方思路,這種方法并不可取。不過,醫(yī)生和藥師已經(jīng)在減輕藥品的苦味上做足了努力,如果湯藥依然很苦怎么辦?首先,依從性稍差的兒童(大于1歲),可以選擇服藥前或服藥后在舌頭上涂一點蜂蜜減輕苦味的刺激,但不提倡一般患者在能夠忍耐的情況下采用這個辦法。另外,糖尿病患者和肥胖患者則需謹慎用糖或者蜂蜜。若是喝完中藥惡心想吐,建議在舌頭上含一片生姜。以上兩種方法都是在不能忍受湯藥苦味的前提下才使用,并且要嚴格控制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