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卜慶萍
燈芯糕是湖南湘潭著名的傳統(tǒng)糕類特產(chǎn),它形似燈芯,潔白柔潤,味道甜辣,清涼芳香,彎轉(zhuǎn)成圈而不斷,而且可以用火點燃,散發(fā)純凈的玉桂香味。打開一盒從第一根開始,接連不斷地吃到最后一根,不多不少整整24個小時。這有趣的美食我早就有所耳聞,但一直未能親眼目睹和品嘗到正宗的湘潭燈芯糕,直到前段時間去湘潭游玩,才如愿以償。在當?shù)?,我知曉了燈芯糕的歷史文化后,方才明白,湘潭燈芯糕不是一般的燈芯糕,還是濃情燈芯糕。
在湘潭,一有空閑,我就去鋪子買燈芯糕。我問店主,燈芯糕為什么會燃燒呢?店主告訴我,燈芯糕除米粉外,還有糖和麻油,都是容易燃燒的物質(zhì),而且糕條很細,寬只有3毫米,就像過去的油燈燈芯,所以可以點燃,燈芯糕也因此得名。店主還給我講湘潭燈芯糕的歷史文化和制作工藝。
湘潭燈芯糕制作有400多年的歷史。相傳很久以前,湘潭忠臣鄉(xiāng)住著一個叫易奎的窮書生,母子兩人艱苦度日,相依為命。易奎聰明好學,17歲就中了秀才。為照顧生病的老母,易奎接連三次放棄了考舉人的機會。28歲那年,母親說什么也要讓兒子去應(yīng)考??荚囃戤叄卓颐丶乙豢?,嚇得目瞪口呆。原來老母已人事不知,口里銜著一根燈芯。易奎十分難過,后悔自己不該離開母親。他急得團團轉(zhuǎn),東找西找終于找到一點糯米。易奎趕緊把糯米磨碎,放點糖,蒸成糕,切成燈芯模樣,一根根喂給母親吃。說也奇怪,喂著喂著,母親睜開了眼,很快還能說話了,易奎十分高興。不久來了喜報,易奎考取了舉人,這時母親也恢復(fù)了健康,真是雙喜臨門。從此,忠臣鄉(xiāng)一帶家家戶戶都學做這種糕,并起名“燈芯糕”。燈芯糕傳到縣城,經(jīng)過糕點作坊科學配料,反復(fù)試驗,精心制作,便成了湘潭的特產(chǎn)食品。
燈芯糕的制作很是講究,湘潭人真是花了心思。首先制作糯米粉。鐵鍋用旺火燒熱,油砂燒燙,放入洗凈的糯米翻炒至酥脆出鍋,然后過篩分離,陳放半年至一年以改善米質(zhì)。將煉好的白糖加入小磨香油或豬油攪拌后,撈出放在案板上冷卻,并搓散過16目篩,再放入缸內(nèi)發(fā)酵。將秈米洗凈晾干,磨碎,過篩,秈米粉烘熟備用。將各味中藥材去雜,晾曬切碎,按配方拌勻,中藥粉末入缸貯存?zhèn)溆?。然后將糯米粉在案板上攤開,撒上秈米粉、中藥粉末,放入發(fā)酵好的白糖,糕粉就制作好了。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將一半糕粉裝盆,進行舂糕,再添加糕粉,直到舂滿為止。沿盆邊用利刀削平,再平行切成四條,抽去盆中底板,使整糕落在案板上。用白紙將切好的糕塊包好,置木桶中保溫12小時。最后將經(jīng)過保溫處理的糕塊,切成4毫米厚、3毫米寬、長86毫米的長絲,并進行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