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悅?cè)?/p>
銷暑 唐·白居易 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fēng)。
芒種過后,迎來盛夏。清風(fēng)煦陽已去,驕陽下,潮濕、悶熱、燒灼感,盡顯三伏天的“蒸炊”實力。一年中最熱的日子,已緩緩拉開帷幕。
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dá)黃經(jīng)105°,此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認(rèn)為,暑,表示炎熱的意思。
東漢劉熙的《釋名》解釋,暑是煮,火氣在下,驕陽在上,熏蒸其中為濕熱,人如在蒸籠之中,氣極臟,也就稱“齷齪熱”。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fēng)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jié)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fēng),而是所有的風(fēng)中都帶著熱浪?!对娊?jīng)·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歷的六月,即小暑節(jié)氣的時候,由于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墻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jié)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時間到了公歷7月23日左右,太陽到達(dá)黃經(jīng)120°,就進(jìn)入了大暑節(jié)氣。大暑,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二個節(jié)氣,也是夏天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
“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碧卣鳛椋骸岸分副麨榇笫睿箷r天氣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p>
大暑至,萬物榮華,此節(jié)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nóng)作物生長最快,也是播種蔬菜的好季節(jié)。
大暑所在的六月也稱“荷月”,高潔的荷花,不畏烈日,晨開暮斂,香遠(yuǎn)益清,正如詩人所贊美:“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贝嗽露嘤匈p荷的習(xí)俗。
所以大暑最熱時,大家以各種方式乘涼避暑,“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于星斗滿天之夜作“感涼會”,都是盛夏樂趣。
大暑亦有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chǎn)卵于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rèn)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二候土潤溽暑,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三候大雨時行,此時常有大的雷雨出現(xiàn),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其實,并不是所有大暑天都熱過小暑。
據(jù)氣象專家多年觀察和研究發(fā)現(xiàn),其實小暑大暑之間經(jīng)常是“沒大沒小”的。有些年份是“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有些年份是“小暑熱得透,大暑涼悠悠”,而也有一些年份是“小暑連大暑,有米懶得煮”。有資料表明,全國29%的地區(qū)極端最高氣溫紀(jì)錄誕生于小暑期間,大暑節(jié)氣的極端最高氣溫占到26%,可見小暑的“蒸炊”實力,真是不能小覷呀。
大小暑之盛夏,一年最熱烈而張揚的時光,一切都是生命最鮮麗璀璨的模樣。但大暑之時,熱到極至,必將下行,秋就要到來。或許,你坐在窗前,聽到窗外愈發(fā)急促的蟬鳴聲,好似一聲一聲的“熱啊”,但似乎又是在與夏天做著最后的告別。
惟愿你在此季,生如夏花,極盡明媚,又如夏風(fēng),極盡自由,而你的生活,也隨著盛夏的到來,極盡豐盈之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