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PC)具有良好光學性能、機械性能、電絕緣性能,廣泛應用于汽車零部件制造、消費電子、家用電器、建筑板材和醫(yī)療器械等眾多領域,是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中用量最大、增速最快的品種,我國PC消費量占全部工程塑料消費總量近一半,長期需要大量進口。
全球PC生產比較集中,科思創(chuàng)、SABIC和帝人等三家最大的聚碳酸酯生產企業(yè)產能占全球總產能的一半以上。
近年我國PC產能增長迅速。2015年中國大陸PC產能為58.2萬噸/年,約占全球產能485萬噸/年的12%。2016年中國大陸PC產能88.5萬噸/年,產量約在68.42萬噸。盡管產量增長較快,仍不能滿足國內的需求。近10年來,中國大陸每年PC年進口量都在100萬噸以上,2014年進口量高達148萬噸,隨著浙鐵大風、魯西化工、科思創(chuàng)在國內新建產能的逐步釋放,2016年進口量降至132萬噸。出口量近年則基本維持在每年20萬~30萬噸的水平。2017年,中國大陸沒有新增PC產能,進口量為138.5萬噸,出口量為28.8萬噸,表觀消費量為173.3萬噸。預計未來幾年,中國大陸PC需求增速將維持在3%~5%,到2022年,國內聚碳酸酯需求量達到210萬~220萬噸。
截至2018年7月,中國大陸已經建成投產聚碳酸酯項目有8個,合計產能102.5萬噸/年,約占全球總產能的20%。主要生產企業(yè)包括浙江嘉興帝人聚碳酸酯有限公司 (15萬噸/年)、上海科思創(chuàng)聚合物(中國)有限公司(40萬噸/年)、中石化三菱化學聚碳酸酯(北京)有限公司(6萬噸/年)、三菱瓦斯化學工程塑料(上海)有限公司(8萬噸/年)、寧波浙鐵大風化工有限公司 (10萬噸/年)、聊城魯西聚碳酸酯有限公司(6.5萬噸/年)、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7萬噸/年)、利華益維遠化工有限公司(10萬噸/年)。
目前,中國大陸尚有130.5萬噸/年的在建產能和近400萬噸/年的規(guī)劃產能。隨著產能快速擴張,我國的PC凈進口量將會逐步減少,未來幾年后有可能達到貿易平衡,甚至轉變?yōu)閮舫隹诘貐^(qū)。
PC的生產工藝主要有光氣法和非光氣法兩大類,目前產能仍是傳統(tǒng)的光氣法最多。由于光氣劇毒,環(huán)保問題嚴重,因此非光氣法也得到了發(fā)展。中國大陸近年已投產的非光氣法項目包括浙鐵大風產能10萬噸,山東東營的利華益維遠公司產能10萬噸,在建和擬建PC產能中非光氣法產能占有較大比例,合計超過百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