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錦西石化醫(yī)院 婦產(chǎn)科 (遼寧 葫蘆島 125001)
宮頸癌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發(fā)于女性子宮陰道及宮頸管,具有發(fā)病率較高,病情較嚴重等特點,臨床表現(xiàn)為陰道出血、陰道分泌物增多且有異味、肛門墜脹、下肢腫痛等,對受檢者的身體健康影響較大,甚至還會造成受檢者的心理障礙[1,2]。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報告,宮頸癌在世界威脅婦女健康的疾病當中排名第三。宮頸癌的發(fā)病率在中國為14.60/10.00萬,且在近幾年呈現(xiàn)出明顯上升的趨勢,患病的婦女也逐漸趨于年輕化。因此及早發(fā)現(xiàn)并診斷宮頸癌對受檢者的及時治療,預防病情惡化具有較大幫助[3]。臨床醫(yī)學界對宮頸癌的診斷方法多為采用傳統(tǒng)的巴氏涂片五級分類進行診斷,部分研究中顯示該巴氏涂片五級分類診斷方法能夠明顯的降低宮頸癌患者的病死率還有發(fā)病率,但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文獻報道表明,該診斷方法的準確率尚待考察。有研究顯示采用巴氏系統(tǒng)的報告方式進行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其診斷的可靠性高于傳統(tǒng)的巴氏涂片五級分類診斷法,為研究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與陰道鏡活檢在宮頸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本研究中對本院部分受檢者分別采用陰道鏡活檢以及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的方式進行檢查,并將檢查結果進行對比,旨在為宮頸癌的診斷提供準確數(shù)據(jù),筆者已將具體情況整理總結,現(xiàn)做如下報告。
將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婦科門診中進行宮頸癌篩查的婦科受檢者隨機抽取90例作為觀察對象,將其按照奇偶數(shù)字法平均分為對照組(n=45例)和觀察組(n=45例),觀察組的受檢者采用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的方法進行檢查,對照組受檢者則采用陰道鏡活檢的方法進行檢查,采用巴氏系統(tǒng)細胞學的方法將兩組受檢者的檢測結果進行診斷。對照組受檢者中,年齡28~56歲,平均年齡為(40.06±9.69)歲;其中已婚的有40例,未婚的有5例;無全子宮切除史或者宮頸錐形切除史,且均有性生活史,無自覺癥狀。觀察組受檢者中,年齡29~57歲,平均年齡為(41.03±9.71)歲;其中已婚的有42例,未婚的有3例;所有受檢者無全子宮切除史或者宮頸錐形切除史,且均有性生活史,無自覺癥狀。兩組受檢者的婚姻狀況、年齡分布等一般資料經(jīng)過對比,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給予對照組受檢者采取陰道鏡下病理活檢的方法:對巴氏Ⅲ級以上者以及液基薄層細胞檢測報告ASCUS以上的受檢者行陰道鏡活檢,將受檢者以及病理檢查結果的符合情況進行評估分析。給予觀察組受檢者采用液基薄層細胞檢測的方法:在受檢者的子宮頸管將特制的細胞采集器即宮頸刷插入,并且圍繞受檢者子宮頸的方向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旋轉5周,后將ThinPrep細胞保存液從受檢者體內取出,將其以及采集器一起放入小瓶當中,之后進行旋渦振蕩,從而將采集器當中的細胞振蕩入瓶內的液體當中,并將其制成超薄新柏氏涂片。制成之后采用ThinPrep系統(tǒng)對其進行程序化處理,后以95%乙醇對其進行固定并進行巴氏染色。最后得出TBS診斷報告,如若涂片的質量出現(xiàn)不理想的現(xiàn)象,則需要對受檢者進行重新取材以及檢驗。
將受檢者的宮頸細胞按照國際癌癥協(xié)會認證的TBS分類法進行分析。將受檢者的宮頸細胞病理學的診斷標準分為:①不除外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的不典型鱗狀細胞(ASC-H);②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③不典型的意義不明鱗狀細胞以以及不典型腺細胞ASC—US;④在正常范圍內(NILM);⑤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⑥腺癌(AC)以及鱗狀細胞癌(SCC)。將ASC—US及其以上的病變歸為陽性病例,其中的鱗狀上皮內病變(SIL)呈現(xiàn)比ASC—US診斷比例低2~3倍的現(xiàn)象,若出現(xiàn)液基薄層細胞篩查結果異常的現(xiàn)象,則需要采集受檢者的多處標本,后再進行陰道鏡下病理活檢。
本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均采用SPSS20.0軟件,用t對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檢驗,用χ2對計數(shù)資料(以n和%表示)進行檢驗,當組間差異P<0.05時,則表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45例受檢者的診斷結果顯示:16例原位癌CIN級,9例原位癌CIN級,10例SCC,10例原位癌CIN級,0例AC;對照組中的45例受檢者的診斷結果顯示:19例原位癌CIN級,6例原位癌CIN級,10例SCC,10例原位癌CIN級,0例AC。觀察組受檢者中有40例診斷為陽性,陽性診斷符合率為78.59%(39/45);對照組受檢者當中有35例診斷為陽性,陽性診斷符合率為52.80%(29/45),觀察組受檢者的陽性診斷符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受檢者,組間比較具有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結果顯示,癌前病變以及宮頸癌的發(fā)展程度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CIN發(fā)展成為宮頸癌的過程較長,原位癌5年生存率為100%,宮頸癌則為67%,而宮頸早期癌CIN則為90%,宮頸癌早期手術等方法治療效果好,盡早發(fā)現(xiàn)CIN對宮頸癌的診斷以及患者日后的治療都具有積極作用[4]。目前我國一部分學者認為,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應用于宮頸病變篩查能夠使陽性診斷率顯著提高,因為其獨特的制片方法以及取材方式明顯的高于傳統(tǒng)的制片方法,但仍有大概10%~20%的假陰性率[5]。另外一部分研究發(fā)現(xiàn),因為兩種檢查方法均存在局限性,單一的進行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只能夠測出細胞呈現(xiàn)陽性,但是難以確定患者的病變位置;而單一的陰道鏡檢查則只能夠診斷出患者的宮頸表面細胞變異,但是對于宮頸管的病變無效。所以單一的采用這兩種檢查方式均不能進行完整的分析出患者的宮頸癌病程的進展[6]。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受檢者的診斷符合率為78.59%,明顯高于對照組受檢者的52.80%(P<0.05),本項研究顯示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的檢查方式在對宮頸癌疾病進行診斷當中的應用效果要明顯優(yōu)于陰道鏡活檢的方式,陰道鏡活檢聯(lián)合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聯(lián)合能夠顯著的提高宮頸癌的檢出率,還能極大的降低漏診率為宮頸患者病變的早期篩查以及以及治療提供了有效的臨床依據(jù)手段有效診斷結果,還能阻斷宮頸病變的發(fā)展。
[1]劉端蘭,劉惠蘭,劉子英,等.基于液基薄層細胞制片技術陰道鏡活檢篩查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4):121-122.
[2]張敦蘭,陽艷,周麗敏,等.陰道鏡活檢與LEEP診斷宮頸上皮內瘤變的符合率評價[J].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2012,23(2):140-141.
[3]伊麗達娜.米吉提,黃修菊,馬彩玲,等.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與陰道鏡活檢在宮頸癌診斷中的應用對比研究[J].中國性科學,2015,24(10):60-62.
[4]徐繼勛,熊娟.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與陰道鏡活檢在宮頸癌診斷中的應用對比研究[J].中國性科學,2015,24(10):11-14.
[5]唐娟.TCT檢查與陰道鏡下宮頸活檢在宮頸癌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5,2(2):97-99.
[6]龔寶蘭,王任曉,陳永利,等.液基薄層細胞學及陰道鏡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J].湖北醫(yī)藥學院學報,2011,30(2):1178-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