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發(fā)蕊 陳凱 蘇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呼吸內科 (江蘇 蘇州 215101)
內容提要: 目的:分析耶格肺功能檢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病診斷中的價值。方法:取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80例為研究組,同時取80例無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為對照組,先后對兩組患者進行肺功能檢查,記錄檢測結果。結果:肺功能指標檢查中,對照組患者各項指標均在正常范圍內,而研究組患者則低于正常值。其中,VC最低值為(40.8±9.7)%,MMV最低值為(42.1±11.9)%,F(xiàn)EV最低值(39.6±16.5)%,MMEF最低值(35.2±13.6)%。提示存在輕度和重度肺氣腫患者。結論:肺功能檢查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正確診斷和及時治療提供依據(jù),提示臨床上進行正確的宣傳,鼓勵民眾進行肺功能檢查。
肺功能檢查是呼吸系統(tǒng)疾病常見檢查方法之一,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現(xiàn)代人的慢性非阻塞性疾病發(fā)病率有所提高,肺功能檢查對臨床疾病分期的判斷具有積極意義。本次研究將本院的肺功能檢查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取本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80例為研究組,同時取80例無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為對照組,其中研究組男45例,女35例。年齡44~67歲,平均(51.5±2.7)歲,患病時間1~4年,對照組80例為健康人員,無任何呼吸道疾病,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進行肺功能檢測,使用設備為本院引進的德國產(chǎn)耶格便攜式家用肺功能檢查儀。該設備可針對中國患者特征提供預計值系統(tǒng),可在家庭和醫(yī)院中共同使用。所有操作均有本院專業(yè)的檢查人員完成,研究組先進行檢查。具體操作方法為:患者取坐位,對著設備呼吸3~5次后,記錄患者的肺活量(VC)、最大通氣量(MMV)、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最大呼氣中期流速(MMEF)。
使用耶格肺功能檢查儀對患者進行肺功能指標檢查。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檢查結果,以VC、MMV、FEV、MMEF<75%為慢性阻塞性肺炎。
以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檢驗方法為F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記錄患者的肺活量(VC)、最大通氣量(MMV)、第1s用力呼氣容積(FEV),最大呼氣中期流速(MMEF)。結果對照組VC(97.9±10.2)%,MMV(102.3±13.8)%,F(xiàn)EV(97.1±11.3)%,MMEF(101.3±22.6)%,所有檢查結果均在正常范圍內。研究組各項指標平均值VC(62.3±12.4)%,MMV(58.4±9.9)%,F(xiàn)EV(60.6±10.7)%,MMEF(55.8±20.6)%。其中,VC最低值為(40.8±9.7)%,MMV最低值為(42.1±11.9)%,F(xiàn)EV最低值(39.6±16.5)%,MMEF最低值(35.2±13.6)%。結果顯示研究組各項指標均低于正常值,提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部,根據(jù)臨床醫(yī)學診斷標準,VC、MMV、FEV、MMEF<60%為輕度肺氣腫、<40%為重度肺氣腫,為臨床進一步確診提供依據(jù)。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臨床多發(fā)病,主要表現(xiàn)為氣流受阻,嚴重可轉化為或合并肺氣腫,及時診斷并治療是其主要控制手段[1]。在以往的觀念中,患者對于肺功能檢查的認識不深,在未發(fā)生明顯癥狀之前不進行檢查。而實際上,肺功能檢查可使患者正確了解疾病、認識且對抗疾病。通過肺功能檢查,可獲得患者肺部VC、MMV、FEV、MMEF指標,并根據(jù)臨床診斷標準和經(jīng)驗判斷患者肺部患病情況,準確度高達90%以上。在肺功能檢查中,主要檢查指標包括VC、MMV、FEV、MMEF,本次研究表明,MMEF對病情變化最為敏感。處于單純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輕度肺氣腫期患者,肺氣泡的受損程度并不高,因此指標檢查中午明顯的肺彌散功能障礙,而重度肺氣腫患者功能性肺泡大量下降,患者肺毛細血管已嚴重損壞,肺彌散面積減少,因此導致VC、MMV、FEV、MMEF明顯下降[2]。以最敏感的MMEF為例,本次測得80例肺部疾病患者中,MMV最低值為(42.1±11.9)%,接近重度肺氣腫判斷標準。研究還表明,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診斷指標下降明顯,與早期小氣道直徑<2mm的細支氣管功能受損有關。小氣道病變?yōu)榉尾砍跗诓∽?,為可逆病變,但發(fā)展為重度肺氣腫后則為不可逆,因此檢查小氣道是否受損和受損程度是判斷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主要方法。并提倡盡早發(fā)現(xiàn),降低不可逆阻塞性肺氣腫的發(fā)生。研究將肺功能檢查的指標和方法報道如下,以為慢性阻塞性肺部的診斷和及時治療提供支撐。檢查過程中,要保證環(huán)境的優(yōu)良、空氣的通暢和設備的完好。同時針對肺功能急性病給予必要的吸氧設施、輸液設施等,以提供搶救方案。增加設備治療和護理,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宣傳,對設備的家庭使用方法進行指導,以使患者自動形成定期檢查的習慣,以便于盡早發(fā)現(xiàn)病情,控制病情。肺功能指標檢查是慢性阻塞性肺部診斷的基本標準。癥狀、體征和CT等檢查均存在過度診斷或漏診現(xiàn)象。采用肺功能指標檢查可進一步提高其準確率,并判斷慢性阻塞性肺部的發(fā)生階段,上文分析,主要指標包括VC、MMV、FEV和MMEF。研究顯示各項指標的敏感程度不一,且與年齡有關,一般年齡>65歲,正常肺活量已經(jīng)下降,依靠指標可能出現(xiàn)過度診斷問題,而對于<45歲檢查者可能出現(xiàn)漏診現(xiàn)象。因此本次采取測量三次取平均值的方法,以減少測量誤差。本次采用德國公司出產(chǎn)的耶格系列肺功能儀器,具有檢查準確、操作方便,使用時間長等優(yōu)勢。同時,該設備采用帶電加熱功能,僅需要采取普通浸泡就可以完成消毒過程,降低了成本,能夠成為患者青睞的對象。耶格肺功能儀器通常可用于任何年齡,在呼吸道感染、慢性肺病檢查中應用廣泛。在設備使用中,主要檢查生物學標志物。研究顯示,生物學標志物檢查對于急性肺部疾病的檢查的敏感度更高;內皮素-1(ET-1)[3]。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人體內作用最持久的收縮性血管的活性多肽,人體內主要有三種內皮素,ET-1參與慢性阻塞性肺部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中,可作為判斷疾病感染指標和疾病程度的主要指標,對于慢性期和急性期非阻塞均具有積極的診斷價值;此外,腫瘤壞死因子(TNF)-α也是診斷肺部疾病的重要指標,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TNF-α水平較正常人有所提高,且重癥患者的升高明顯。對早期無肺氣腫或輕度肺氣腫患者的檢查中,可提高檢查正確率;白細胞介素(IL)-6,IL-8。IL-6,IL-8,使感染最早期的判斷指標,主要集中于患者的血液、支氣管肺泡和痰液中。
綜上所述,肺功能檢查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正確診斷和及時治療提供依據(jù)。但該病的治愈率較低,還需要臨床上的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