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訓(xùn)
俗話說:“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但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午餐不能毫無顧忌地吃飽,否則就會不利于血糖控制。為使餐后血糖不高,糖尿病病友(糖友)該如何吃午餐呢?下面為大家介紹十個技巧。
大家午餐喜歡吃米飯、饅頭、面條,到底同樣重量誰的能量低呢。100克生重大米煮的飯、100克生重面粉做的饅頭,熱量其實差不多,都是345千卡,但是做熟之后,同樣重量的米飯、饅頭、面條,熱量可就有差別了。
1個100克的饅頭,約236千卡熱量;1小碗100克的米飯,約116千卡熱量;1小碗100克的面條,約110千卡熱量。可見饅頭是午餐的次次選。
米飯、面條含有較多的水,胃里滿滿的,比較容易滿足飽腹感;饅頭干貨多,也比較扛餓,但是它體積小,一不小心就容易吃多了。糖尿病病友午餐盡量選擇米飯、面條。
米飯升糖慢的技巧:用糙米、黑米、小米、各種豆類替代部分精米,有助于減少食物熱量以及升糖指數(shù),對健康更有利。煮米飯要少放水:一般1杯米配2杯水即可,米飯不要太軟,希望糖友吃飯時可以多嚼幾下、嚼慢一點。
面條升糖慢的技巧:在白面里摻進(jìn)一定比例的全麥面粉、雜糧粉(蕎麥、玉米、燕麥、高粱、糙米)等,因為后者含有更多的維生素、礦物質(zhì)和膳食纖維,能夠減緩糖吸收速度,使你的餐后血糖不至于升的太快、太高。
面條煮的時間不要太長,因為面條煮的越軟爛,進(jìn)入人體消化越快,升糖速度也越快。煮面條時,蔬菜的量應(yīng)是面條的2倍。饅頭升糖慢的技巧:最好是自制饅頭,在面粉里加入粗糧,如玉米面、麥麩等,根據(jù)自己的口感,粗糧的比例可以循序漸進(jìn),逐漸增多,減緩糖吸收的速度。
應(yīng)該根據(jù)個人的標(biāo)準(zhǔn)體重、活動強度等因素準(zhǔn)確計算出每人每天需要的主食量,如果不是重體力勞動,一般糖友每天的主食攝入量推薦:女性在3~5兩,男性在5~7兩,平均到每餐在1~2兩之間;進(jìn)餐時,可以選擇容積小一些的餐具,少量多次盛裝,可更清楚地控制攝入量,也有更多的時間來感知胃的飽腹信號。
不要以為主食量小吃不飽,關(guān)鍵是學(xué)會搭配,糖尿病病人每一餐都要有主食、蔬菜、蛋白質(zhì),不能光是肉和面,學(xué)會加點瓜類、綠葉菜等,這樣既能吃得飽,營養(yǎng)又好;糖友每天最少進(jìn)食蔬菜500克,以深色、綠色蔬菜為佳。
選擇肉類的順序是:魚肉、雞肉、鴨肉、牛肉、羊肉、豬肉。
食用肉類時,要主動控制攝入量,將大塊肉切成小塊后再烹飪,或切成片或絲烹制,少做大排、紅燒肉等;烹制的大塊肉吃之前最好分成小塊再食用,小份量是保證食物多樣和控制攝入總量的好方法。
選擇新鮮肉,少吃加工肉,多蒸煮、少烤炸,因為肉類在烤或油炸時,由于溫度較高,營養(yǎng)素被破壞,甚至可能產(chǎn)生致癌物,污染食物,影響人體健康。
對于糖友來說,不提倡吃外賣食物。相對來說,外賣食品為了注重菜品口味,而要想保證菜品夠香、夠味、夠好吃,油、鹽、糖以及各種保證色香味俱全的調(diào)味料當(dāng)然不能少。味道過重的菜品,不知不覺會吃多,主食或油鹽菜品吃多了,就會使攝入的熱量超標(biāo),血糖的控制難度就加大了。因此,對于糖友來說,中餐最好不要經(jīng)常選擇外賣,或者選擇口味偏于清淡的菜品。
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是不建議飲酒的。如果實在要喝的話,建議白酒的量30毫升(以拇指高度為準(zhǔn)),紅酒的量100毫升(以食指高度為準(zhǔn)),啤酒的量285毫升(以中指高度為準(zhǔn))為一份,一份酒相當(dāng)于20~25克主食。而且要注意,每日飲酒不要超過1~2份,不要空腹飲酒,而且在飲酒的同時,要適當(dāng)減少主食量。
吃飯前先喝一杯溫開水,再吃菜,然后再吃主食及魚肉類;每口飯充分咀嚼,時刻提醒自己細(xì)嚼慢咽,充分體會食物的味道,使得用餐時間持續(xù)20分鐘;餐中根據(jù)需要可增加飲水量;餐后盡快離開進(jìn)餐處,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如出門散步,與家人聊天等。
每人每天食用油不超過25~30克,在允許范圍內(nèi)盡量選擇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葵花籽油、豆油、玉米油、橄欖油、茶油、菜籽油等;而且在日常飲食中,應(yīng)經(jīng)常更換烹調(diào)油的種類。分配到午餐中多少油,糖友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太過油膩的午餐對于控制血糖是沒有好處的。
每天不超過6克,即礦泉水瓶一瓶蓋。分配到午餐中多少鹽,糖友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
總之,糖尿病病人的午餐要堅持“四宜四不宜”,即“宜粗不宜細(xì),宜雜不宜純,宜干不宜稀,宜硬不宜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