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立祥
癲癇,俗稱羊角風、羊癇風。相信許多人對這個病不陌生,甚至目睹過癲癇患者發(fā)作時的情形:忽然倒地、喪失意識、渾身抽搐、兩眼翻白、牙關緊閉、口吐白沫。
這時候,如何是好?
一種由來已久的誤區(qū)是,趕緊用硬物撬開患者的牙關,防止他咬斷舌頭。人們常用湯勺、木塊等塞入患者口中,甚至伸出自己的手指給患者咬。
例如,在2017年的高考考場上,一位陜西考生突發(fā)癲癇,監(jiān)考老師便趕緊將手塞進了他嘴里。手被咬近3分鐘,幾乎失去知覺,滿是鮮血。
這明明很感人,為何說錯誤呢?
首先,癲癇發(fā)作少見有舌頭嚴重咬傷,一般僅有舌尖和嘴唇的少許損傷、少許出血,并不會咬斷舌頭,所以不需要強行撬開他的牙關。
相比之下,強行撬開牙關,對患者的傷害更大。
此時,患者的牙齒咬合力量很強,實際上很難撬開。若強行撬開,容易造成患者牙齒和軟組織損傷,施救者被咬傷的也屢見不鮮。
而如果放置的物品較脆或易碎,物品還可能斷裂而被誤吸入患者氣管,引起窒息。
如果牙關尚未緊閉,才可塞些手帕、毛巾之類的柔軟物品。
也不要用力按壓患者身體,否則易造成肌肉損傷或骨折。不要強行喂藥,因可增加窒息風險。
正確的做法是:找一個相對柔軟的物品,墊于患者頭下,避免其抽搐時頭部撞擊地面而受損,挪開周邊的尖銳物品。使患者側(cè)臥,以防誤吸。然后,安靜在旁等待,記錄患者抽搐持續(xù)時間,一般癲癇發(fā)作會自行停止。若患者抽搐時長超過5分鐘,或反復抽搐,應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請求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