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環(huán)宇
為了防止食物受潮,在不少零食的包裝袋里會加入干燥劑。近日,網(wǎng)上流傳一則干燥劑遇水發(fā)生爆炸的微博引來不少網(wǎng)友關(guān)注。
據(jù)了解,干燥劑的種類繁多,而用于食品的常見干燥劑共有三種。
生石灰干燥劑包裝一般較大,在袋子上印刷著“石灰干燥劑、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開袋”等字樣。記者剪開包裝袋后,看到里面是一些白色粉末,記者將這些粉末倒進水中,水迅速“沸騰”起來。記者注意到塑料杯有些發(fā)燙。
與生石灰干燥劑包裝相比,礦物干燥劑的包裝略小一些。打開包裝袋,里面的干燥劑是棕色的圓顆粒,記者將其倒入水中,杯子的溫度沒有明顯變化。還有一種,是硅膠干燥劑,形狀也為圓顆粒,半透明狀。記者將這些硅膠干燥劑放入水中,水里立即響起了噼噼啪啪的炸裂聲。因此,食品開袋后干燥劑應(yīng)盡快扔掉。
市面上常見的這三種干燥劑中,生石灰干燥劑對眼睛的破壞性最強,一旦不小心入眼,要及時用清水沖洗。如果加水的生石灰干燥劑接觸皮膚,則要用大量流動的清水沖洗皮膚。
在一些面包、瓜子等零食包裝袋里還會見到一種超薄包裝的脫氧劑。這些脫氧型大多是黑色粉末,鐵粉脫氧劑不能放入微波爐加熱,氧化鐵吸收微波的能力非常強,能夠瞬間讓溫度升至上千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