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古籍題跋整理與研究應注意的問題
      ——以黃丕烈藏書題跋的整理為例

      2018-01-28 09:46:54河北大學文學院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8年11期
      關鍵詞:黃丕烈真跡題跋

      趙 嘉(河北大學文學院)

      一、黃丕烈藏書題跋的整理情況

      黃丕烈作為清代著名的藏書家,其題跋歷來就為治版本目錄之學者所重視,其跋“于版本之先后,篇第之多寡,音訓之異同、字畫之增損,授受之源流,翻摹之本末,下至行幅之疏密廣狹,裝綴之精粗弊好,莫不心營目識,條分縷析”。[1]

      潘祖蔭在光緒十年(1884)編有《士禮居藏書題跋記》,堪為黃跋整理之濫觴;繆荃孫編有《士禮居藏書題跋記續(xù)記》《士禮居藏書題跋記再續(xù)》,后又與他人合作,于1919年出版了《蕘圃藏書題識》(對以上三書的重訂);繆荃孫在《蕘圃藏書題識序》中提及對潘氏《士禮居藏書題跋記》加以校證,且這一部分在全書中所占比例也很大,說明潘氏之作又是繆氏之作的基礎。

      潘、繆二人所輯,尚有遺漏,后人加以補輯:李文裿1929年編有《士禮居藏書題跋補錄》;王欣夫1933年編有《蕘圃藏書題識續(xù)錄》,1940年又有《蕘圃藏書題識再續(xù)錄》。此外,孫毓修、昌彼得、喬衍琯、李開升等亦對所見零星遺漏的黃跋進行了輯補。[2]

      近年來,又有多種黃跋標點本行世,這些標點本多以清末民國學者所輯錄黃跋為基礎,其中以潘祖蔭的《士禮居藏書題跋記》和繆荃孫的《蕘圃藏書題識》為主。周少川以潘祖蔭《士禮居藏書題跋記》為底本,參考繆荃孫《蕘圃藏書題識》,成《士禮居藏書題跋記》標點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9年出版(以下簡稱“書目本”);屠友詳以繆荃孫《蕘圃藏書題識》為主,參考其他書目著作成《蕘圃藏書題識》標點本,上海遠東出版社1999年出版(以下簡稱“遠東本”);余鳴鴻以繆荃孫《蕘圃藏書題識》為主,又兼收李、王二人之作,成《黃丕烈藏書題跋集》標點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出版(以下簡稱“上古本”)。

      總之,今人對黃跋的整理與研究是建立在潘、繆二人對黃跋整理的基礎上的,最重要的就是《士禮居藏書題跋記》。然而,潘、繆二人所輯黃跋的準確性還存在諸多問題。長期以來,前輩學者或因時代條件所限,對潘、繆二人所輯黃跋存在的問題未引起足夠重視;或囿于見聞,在標點整理黃跋時,因未明其義,而產(chǎn)生了一些新問題。

      二、前人黃跋整理本中出現(xiàn)的問題

      本文所討論黃氏藏書題跋整理中出現(xiàn)的問題,是指當時的編者在整理過程中所造成與跋文原義有較大差異,從而影響讀者理解作者原義表達,或是在著錄形式上改變了原文結構的情況。但諸如一些整理本中的跋文雖有訛、脫、衍、倒之病卻對跋文原義影響不大,或是后人所見日廣而補前人未見版本中題有黃跋的補遺,皆不在本文討論范圍內(nèi)。①

      1、原為一本中的兩則題跋而誤作兩本題跋者

      作為一部版本學著作,明確一篇題跋是題于何種版本之上十分重要,是結合跋語對該本進行版本研究的基礎。本例始見于繆氏整理之本。

      (1)繆荃孫《蕘圃藏書題識·卷一·經(jīng)類》收有《毛詩傳箋殘本□卷》(宋刊本)和《纂圖重言重意互注毛詩二十卷》(宋監(jiān)本)兩則跋文。兩則跋文題目不同,版本標注亦不相同,使人誤以為是黃氏題于兩個版本上的題跋。此本在民國時曾經(jīng)周叔弢先生收藏,今藏國家圖書館,《中華再造善本·唐宋編》中收錄此本。檢核是本可知,繆氏所錄兩則題跋實則均題在一本之上,是同一版本,為一書兩跋。另外,繆氏在《毛詩傳箋殘本□卷》跋中將時間“越月季冬”誤作“越月□季”,[3]15遠東本加以改正。

      (2)潘祖蔭《士禮居藏書題跋記·卷五·集部》有《和靖先生詩集》(影宋精鈔本)和《林和靖集》(宋刻本),據(jù)《鐵琴銅劍樓宋金元本書影》,前一本中黃翼圣題跋實則與后一本黃丕烈題跋均在《和靖先生詩集》上。自潘氏本后,繆荃孫《蕘圃藏書題識》、書目本、遠東本以及上古本均承襲而誤。

      2、未見原書篇目,對篇目標點產(chǎn)生謬誤者

      有些藏書題跋內(nèi)容的細節(jié)在沒有標點的時代是無需過多推敲的,過錄原文即可,但是到了標點整理的時代,要想做到推敲準確,標點可靠,就需要對跋文涉及的原書篇目加以核對,以免產(chǎn)生謬誤。這里所舉對黃跋原文的一處標點便屬此種情況。

      黃丕烈曾藏有宋本《歷代紀年》一部,后曾經(jīng)張金吾、鐵琴銅劍樓收藏,潘氏本、繆氏本中所錄黃跋即是過錄自《愛日經(jīng)廬藏書志》。②雖然王欣夫先生后來依據(jù)《鐵琴銅劍樓宋金元書影》發(fā)現(xiàn)并訂正了《愛日經(jīng)廬藏書志》中對黃跋文字著錄的訛誤之處,但當時并不涉及標點的問題。

      這則黃跋中有一段文字,在后來的幾部黃跋標點本中存在較大的差異,此處跋文原作:

      然十卷外又有最國朝典禮五葉

      《鐵琴銅劍樓藏書題跋集錄》是最早對這條黃跋加以標點的,該書在“最國朝典禮”五字上標有波浪線,表示此為篇章名;[4]58書目本刪去“最”,將“國朝典禮”四字加以書名號,作《國朝典禮》;[5]16遠東本將“最國朝典禮”加引號,作“最國朝典禮”;[3]90上古本在保留“最”字的同時,將后四字加書名號,作最《國朝典禮》。[6]65《中華再造善本·唐宋編》中收錄了該書的影印本,核對原書,《最國朝典禮》是本書中的章名。

      3、未檢題跋原文,與題跋原義不符者

      在歷代學者的黃跋整理本中,時常會出現(xiàn)整理本與題跋真跡產(chǎn)生差異的問題。這些差異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字詞的改變并不影響讀者對題跋原義的理解;另一類則是字詞的改變影響了題跋原義,使讀者在理解上產(chǎn)生偏差。這里主要說明的是后者。

      (1)《契丹國志》十七卷 元刻本。此本曾經(jīng)黃丕烈、常熟瞿氏收藏,今藏國家圖書館?!吨腥A再造善本·金元編》收錄此本,將其中黃氏題跋真跡與先前的整理本在內(nèi)容上加以比較,會發(fā)現(xiàn)一關鍵處發(fā)生了改變。此句黃跋原文為:急向顧氏借錄,孰知顧氏本自十五卷以下皆缺乎,遂就其見存之卷校補缺字而還之。除了潘祖蔭的刻本《士禮居藏書題跋記》以及瞿良士《鐵琴銅劍樓藏書題跋集錄》此處與原文一致外,書目本、遠東本以及上古本均將“之”字誤作“三”,直接改變了題跋的原義。

      (2)《建炎時政記》三卷(校舊鈔本)。

      此本自士禮居散出后曾經(jīng)海源閣楊氏收藏,今藏臺北“國家圖書館”,《“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題跋真跡》中收錄了此則黃跋真跡。這則黃跋中原本有一處記錄其與友人的問答:甲戌季冬,余新知陳仲遵為余言,遺經(jīng)堂近有舊書一單,大半皆鈔本,曾見之乎?余曰未也。蓋時迫歲除,無暇為此為冷淡生活,故久不至書坊,即書友亦久不來也。[7]501以上引文自潘氏《士禮居藏書題跋記》起,繆氏《蕘圃藏書題識》以及書目本、遠東本、上古本均無“余曰未也”四字,因此給讀者帶來疑惑,隨后的語句究竟是黃氏所言抑或其友所言?幸而此跋真跡猶存,可以解惑。

      (3)《東家雜記》二卷(宋刻本)。

      此本黃丕烈之后曾經(jīng)鐵琴銅劍樓瞿氏收藏,今藏國家圖書館,影印本收入《中華再造善本·唐宋編》中。黃丕烈在此本中有兩條題跋,其中一條題跋中有如下著錄。繼于顧抱沖案頭見有影宋本《東家雜記》,末有茱萸山人席鑒跋云:“往聞何義門太史得宋塹本《東家雜記》二卷,毛省庵先輩從之影寫一本,余于丙申仲夏得之汲古閣中”?!昂瘟x門”即指何焯,學者稱其為“義門先生”。以上引文除瞿良士《鐵琴銅劍樓藏書題跋集錄》與原文一致之外,潘氏《士禮居藏書題跋記》、繆氏《蕘圃藏書題識》以及書目本、遠東本、上古本均將“義門”作“□江”。這一謬誤使得讀者不知此何姓太守為誰,從而影響了跋文的價值。

      (4)《新定續(xù)志》十卷(宋本)。此本現(xiàn)藏臺北“國家圖書館”,有黃氏題跋兩則,其中一則在介紹此本的版本信息時有:書凡十卷,目錄完好,惟序缺三葉前,前或別有序,皆不可知。[7]730黃跋原文中有兩“前”字并列,第二個“前”字是用重文符號表示的,但從潘氏《士禮居藏書題跋記》起,所有題跋整理本均將重文符號誤作“二”字,不僅改變了原文的內(nèi)容,更造成了標點上的錯誤。在書目本、遠東本以及上古本中,均將原文標點為:書凡十卷,目錄完好,惟序缺三葉,前二或別有序,皆不可知。如此不僅完全背離了黃跋原義,更使得此句讀來令人費解。

      (5)《管子》二十四卷(宋本)。此本自士禮居散出后曾經(jīng)鐵琴銅劍樓瞿氏收藏,今藏國家圖書館,影印本收入《中華再造善本·唐宋編》中。此本中有黃氏題跋一則,其中對是書版本信息有所介紹:甲子歲,余友陶蘊輝鬻書于都門,得大宋甲申秋楊忱序本,板寬而行密,……除瞿良士《鐵琴銅劍樓藏書題跋集錄》與原文一致之外,潘氏《士禮居藏書題跋記》、繆氏《蕘圃藏書題識》以及之書目本、遠東本、上古本均將“行密”誤作“口黑”,亦改變了原跋的本意。

      (6)《湘山野錄》三卷(宋刻本)。此本自士禮居散出后曾經(jīng)汪士鐘收藏,今藏國家圖書館,影印本收入《中華再造善本·唐宋編》中。此本有黃氏題跋三則,其中一則黃跋中提到了??睍r用到的字句:取對至卷中“時晏元獻為翰林學士”一行,前竟脫落“備者惟陳康肅公堯咨可焉陳方以詞職進用”十八字,

      ……以上引文除遠東本與原跋一致外,潘氏《士禮居藏書題跋記》、繆氏《蕘圃藏書題識》、書目本以及上古本均在“時”“晏”二字之間加一圓圈,作“時○晏元獻為翰林學士”,使讀者誤以為此處原有空格或缺字。

      4、整理本所輯錄之題跋與原跋在文字內(nèi)容上存在較大差異者

      這里所談到的較大差異,是指雖然已經(jīng)被前人整理過的黃丕烈題跋,但實際上被篡改,與原文內(nèi)容相差較大。前輩學者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這一問題,如王欣夫先生在《蕘圃藏書題識續(xù)錄》中就依據(jù)所見《歷代紀年》(宋刻本)、《醫(yī)說》(宋刻本)、《梅花喜神譜》(宋刻本)、《丁卯集》(宋刻本)中的黃跋真跡對之前的黃跋整理本做出了補正。筆者所舉之例即屬此種情況,尚未在今日得以補正:

      《東南進取輿地通鑒》三十卷 宋本

      此本自黃丕烈散出后,曾經(jīng)郁泰峰、丁日昌收藏,現(xiàn)藏臺北“國家圖書館”。自潘氏《士禮居藏書題跋記》以來,繆氏《蕘圃藏書題識》、書目本、遠東本以及上古本雖均收錄黃氏題跋兩則,然檢《“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題跋真跡》發(fā)現(xiàn),其中一則被篡改。

      此跋真跡釋文為:

      嘉慶十三、四年間,各省大僚購辦備貢書籍,一時故家盡出其所藏以求善價。余得見所未見書亦頗不少,其中或大價未售,或價大而書殘者尤不售,以此余間得一二焉。此殘宋刻本《東南進取輿地通鑒》三十卷其一也。初,是書之名余友周丈香嚴為余言之。香嚴見諸伊戚所謂欲消白鏹三百金,特就香嚴一決書之宋刻與否而價之直不直本所弗計。香嚴知其為宋刻并詫以為向所未見,故為余言之。余則性喜讀未見書者也,遂蹤跡之,而書已他往矣。蓋書為無錫故家物,持來無與論價者即持去。余深以未見為恨。昨歲,有鐫碑人王震初丐余助刊趙碑費,余稍有以贈之,且為之轉(zhuǎn)告一二友人,王頗德余。余素稔其與無錫故家某某熟,托其物色此書,久而果以書來,謂伊友人轉(zhuǎn)訪而得之者,索直如前。余懇其留閱者累月,議價再三,未諧,仍取去。此己巳季冬事也。今茲春,王公偕書主人之甥孫君持書來,云主人姓顧,系涇陽先生八世孫,家事業(yè)儒。此書尚是涇陽先生從都中寄歸者,有手札藏在家中,故累代寶之。迄今欲贈人者,因族人有《廿一史》一部質(zhì)在他所,以此書之價贖歸耳。余重其書并重其藏書之人,且其去書之意乃在乎得書,是不可交臂失之也。許以五十金,議遂成,為志其顛末如此。

      庚午夏四月十三日佞宋主人黃丕烈識[7]872-874

      以上黃跋,在后人的題跋整理本中變成:

      此為無錫故家物,主人姓顧,系涇陽先生八世孫。此書尚是涇陽先生從都中寄歸者。[1][5]35[3]155[6]111[8]

      比較這兩篇跋文可知,后者顯然是隱括自前者中的只言片語而來,彼此可謂天壤之別,內(nèi)容上相差甚遠,黃氏原跋中如嘉慶年間的采進遺書等許多重要信息皆被摒棄。

      三、致誤原因分析

      通過對黃跋整理本中出現(xiàn)問題的簡要舉例,可以將這些致誤原因大體上歸為兩點:一是未能親見黃跋真跡,二是未能參考當時已出版的古籍版本圖錄。

      1、未能親見黃跋真跡

      作為黃丕烈題跋整理中最為重要的兩部著作,潘祖蔭的《士禮居藏書題跋記》和繆荃孫的《蕘圃藏書題識》,其中所輯錄的黃跋絕大多數(shù)都是間接輾轉(zhuǎn)抄得,而非目驗原跋。

      潘祖蔭在《士禮居藏書題跋記》末卷的題識中提到了獲得黃跋的幾種來源:

      乃從楊致堂河督之子協(xié)卿太史錄得先生手跋百余條;又從平齋、存齋錄寄跋若干條;柳門侍讀、筱珊太史、茀卿太史助我搜輯若干條。[8]

      從以上引文看,潘氏似乎只是經(jīng)眼了海源閣楊氏藏本中的部分黃氏題跋,其余大多是間接輾轉(zhuǎn)抄得。

      繆荃孫在編輯《蕘圃藏書題識》時也采用了與潘氏相同的方法,在《藝風堂友朋書札》中,可以看到繆氏與當時藏有黃跋的藏書家多有書信往來,所獲得的黃跋也多是來自藏書家提供的黃跋抄件。

      受到當時條件的制約,攝影技術還未普及,因此間接輾轉(zhuǎn)抄錄是在不能目驗原書題跋情況下的唯一選擇。在這種情況下,題跋的整理者只能將所得到的抄件等同于題跋真跡,而這些抄件中很有可能與題跋原文有較大出入。此外,由于此類古籍題跋的整理往往是經(jīng)歷了數(shù)代人努力而成,彼此之間多為后者參考借鑒前人成果,后人有時未能詳細辨別,客觀上進一步造成了“以訛傳訛”的結果。與此類似,我國傳統(tǒng)的輯錄體目錄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其中所輯錄的題跋原文有時也并非與原跋一致,尤須注意。

      所以,我們在使用早期古籍題跋的整理本和輯錄體目錄時一定要小心謹慎,應盡量核對原書或查詢相關書影。

      2、未能參考當時已出版的古籍版本圖錄

      上文中提到潘祖蔭、繆荃孫對黃跋整理所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不能目驗原跋,而到了20世紀20-30年代之后,隨著影印技術的發(fā)展與普及,產(chǎn)生了一批古籍版本圖錄。此類著作與以原書書頁的攝影圖片取代以往的文字描述,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未見原書的遺憾,其中藏有多種黃跋的鐵琴銅劍樓瞿氏便在1922年出版了《鐵琴銅劍樓宋金元本書影》。

      瞿氏在這部書影中收錄了完整的黃跋真跡共有31種:經(jīng)部2種,史部6種,子部9種,集部14種。③將此《書影》中所收錄的黃跋與潘氏《士禮居藏書題跋記》、繆荃孫《蕘圃藏書題識》中整理的黃跋加以比較,便可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明顯出入者,王欣夫先生在1933年的《蕘圃藏書題識續(xù)錄》,便依據(jù)《書影》中的真跡補正了以前黃跋整理本中對《歷代紀年》(宋刻本)黃跋的輯錄謬誤。但《書影》中其余黃跋真跡與所輯錄的黃跋仍有存在異同者,且至今仍未被糾正。

      (1)文字存在些許差異而不影響原義者。《讀四書叢說》(元刻殘本)、《漢書》(宋刻本)、《孔氏祖庭廣記》(元刻本)、《國朝名臣事略》(影元鈔本)、《姚少監(jiān)文集》(殘宋本)。(2)文字改變而影響原義者?!稏|家雜記》(宋刻本)、《契丹國志》(元刻本)、《管子》(宋刻本)。(3)前人雖已輯錄黃跋,但尚有遺漏者?!秷D書見聞志》(殘宋本)。(4)未見前人輯錄者。④《愧剡錄》(宋刻本)。(5)誤將題于一本上的跋文誤作兩本者。《和靖先生詩集》(影宋精鈔本)。

      自20世紀30年代《鐵琴銅劍樓宋金元本書影》問世以來,除了王欣夫先生在整理黃跋時利用了其中的真跡書影,此后的黃跋整理者并沒有加以關注,這與學界此前對于古籍版本圖錄這一類的功用認識尚不全面有一定的關系。同樣,20世紀90年代出版的《“國立中央圖書館”藏善本題跋真跡》也收錄了眾多的黃丕烈題跋真跡,未被黃跋整理者利用。

      另外,20世紀90年代《鐵琴銅劍樓藏書題跋輯錄》一書采用傳統(tǒng)的文字輯錄方式,收錄了曾藏于鐵琴銅劍樓藏書中的全部名家題跋,就包括黃丕烈題跋,將其與黃跋整理本加以比對,亦可發(fā)現(xiàn)以上的不同,同樣未能被有效參考。

      以上現(xiàn)象反映出研究者在當時對這種帶有題跋真跡的版本圖錄并未有效利用,與之類似,當時出版的許多收錄珍善古籍的版本圖錄也同樣缺少對藏書中名家題跋的選取。如1937年書賈王文進所編《文祿堂書影》一書,共收錄珍貴古籍書影50種,這些書影大多來自周圍同行,但其中只收錄了一張晚清翁同龢的題跋。這說明題跋真跡的價值在當時直接從事古舊書交易的書賈們看來,價值也十分有限。

      四、結語

      20世紀初,學者對名家藏書題跋的整理,主要的價值和意義在于開創(chuàng)和引導,受當時客觀條件的限制,他們無法做到將所輯錄的內(nèi)容與題跋原文一一加以核對,因此存在以上謬誤是在所難免的,這也是清代以來輯錄體目錄存在的特點,今人在利用這些題跋輯錄時要盡量核對原文,避免以訛傳訛。

      當代學者對前人藏書題跋的整理,除了在數(shù)量上進一步擴大輯佚外,還應該借助便捷的科技條件,對前人業(yè)已整理出的題跋與原跋加以核對,完善前人的成果,做到古籍題跋的整理在數(shù)量和質(zhì)量上兼顧。尤其是重視對古籍版本圖錄這類版本目錄的重視和利用,此類著作原書具有獲取便捷和集中、可靠的特點,是今后古籍題跋整理的重要參考之一。

      [注釋]

      ① 張云《黃丕烈藏書題跋輯本校誤舉例》一文中,通過對部分黃氏手書題跋與諸家輯本的??保l(fā)現(xiàn)后人在轉(zhuǎn)抄過程中出現(xiàn)訛、脫、衍、倒等問題,其所條例以不影響原跋宏旨為主,與本文角度和例子皆不相同。詳《東方論壇》2014(2)。

      ② 李開升在《黃丕烈題跋輯刻考述》一文中提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有潘氏輯《題跋記》的稿本,由4種不同的寫本組成,其中1種寫本皆抄自藏書志,《歷代紀年》便是其中之一。

      ③ 這31種依次為:《公羊解詁》(宋刻本)、《讀四書叢說》(元刻殘本)、《漢書》(宋刻本)、《歷代紀年》(宋刻本)、《東家雜記》(宋刻本)、《契丹國志》(元刻本)、《孔氏祖庭廣記》(蒙古刻本)、《國朝名臣事略》(影元刻本)、《管子》(宋刻本)、《圖書聞見志》(殘宋本)、《忘憂清樂集》(殘宋本)、《論衡》(宋刻元明遞修本)、《愧剡錄》(宋刻本)、《續(xù)怪幽錄》(宋刻本)、《沖虛至德真經(jīng)》(宋刻本)、《離騷》(宋刻本)、《五百家注音辨唐柳先生文集》(殘宋本)、《姚少監(jiān)文集》(殘宋本)、《朱慶余詩集》(宋刻本)、《甲乙集》(宋刊本)、《和靖先生詩集》(影宋鈔本)、《溫國文正公文集》(宋刻本)、《注鶴山先生渠陽詩》(殘宋本)、《文苑英華》(宋刻本)、《蘆川詞》(宋刻本)、《李賀歌詩編》(金刻本)、《陳眾仲文集》(殘元本)、《皇元風雅》(元刻本)、《蒼崖先生金石例》(元刻本)。

      ④ 李開升《黃丕烈題跋補遺》一文中依據(jù)《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等書目,新搜集到未刊黃跋及詩文39篇,但不包含本文此處所列。詳《文津?qū)W志》第六輯。

      猜你喜歡
      黃丕烈真跡題跋
      款、印、題跋對古書畫的鑒定作用
      藝術品鑒(2020年11期)2020-12-28 01:36:28
      《寫生翎毛圖》全幅現(xiàn)身,99%是徽宗真跡?
      藝術品鑒(2020年10期)2020-11-27 01:54:00
      姜宸英《選詩類鈔》題跋續(xù)考
      天一閣文叢(2019年0期)2019-11-25 01:32:14
      傅以禮《華延年室題跋》校補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26
      藏書界推崇的“五百年來第一人”
      畫錯的三重奏
      吳昌碩真跡換“真跡”
      做人與處世(2015年1期)2015-09-10 07:22:44
      畫錯的牌局
      新少年(2015年3期)2015-03-16 10:19:46
      葉德輝《述學》題跋五種探賾
      天一閣文叢(2013年1期)2013-11-06 10:01:20
      對黃丕烈及其題跋的認識和評價
      天一閣文叢(2013年1期)2013-11-06 10:01:11
      会东县| 临澧县| 茂名市| 怀柔区| 苏州市| 望奎县| 郑州市| 清原| 南江县| 安西县| 合江县| 武穴市| 株洲市| 潢川县| 武宁县| 辽宁省| 永修县| 洪雅县| 尼玛县| 綦江县| 桐庐县| 黔江区| 靖远县| 太仆寺旗| 雷州市| 湘西| 大足县| 荥阳市| 建昌县| 沁阳市| 庐江县| 安新县| 瑞丽市| 大连市| 宁陵县| 达孜县| 七台河市| 阆中市| 惠安县| 南和县| 稷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