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還沒有微信,大家都發(fā)短信拜年。年三十,我發(fā)出32條短信,沒有收到一條回復(fù);初一我又發(fā)19條短信,還是沒有回復(fù);我不死心,初二再發(fā)13條,依然沒有回復(fù)。初三,我終于收到一條短信,激動地對老媽喊:“快看啊,終于有人給我拜年了!”我興奮地打開手機,只見:“中國移動祝您新春快樂!您的手機已欠費停機?!?/p>
春運期間,火車站到處都是離別之情。
妻子:“親愛的,你不要到站臺送我了,我怕你傷心,而且還要花一塊買站臺票?!?/p>
丈夫:“沒關(guān)系,花一塊錢就能把你送走,還是挺值得的。”
從前有個少爺,平日吃喝玩樂,游手好閑,把父親留下的遺產(chǎn)全都敗光,臨近年關(guān),連柴米都買不起。除夕夜,這位窮困潦倒的少爺寫了一副對聯(lián)貼于門口自嘲:“行節(jié)儉事,過淡泊年?!贝謇镉形焕蠈W究讀后,感慨不已,在對聯(lián)的聯(lián)首各回了一字,變成:“早行節(jié)儉事,免過淡泊年。”
春節(jié),人們都喜歡把“?!弊值惯^來貼在門上,寓意“?!钡搅?。某人突發(fā)奇想,寫了一個“錢”字倒貼在門上,本想取“錢到了”的好彩頭。媳婦看到后,一巴掌甩過去,嘴里罵道:“讓你倒貼錢,讓你倒貼錢,都貼給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