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柳向陽
“朝從紫禁歸,暮出青門去?!遍L慶二年(822)七月中旬,白居易由中書舍人出任向往已久的杭州刺史,經(jīng)商山路赴任。
七年前,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左遷江州司馬,過商山路,江州一住三年,期滿遷忠州刺史。前年(820)夏天又過商山路回到長安,不到一年便緋袍加身,拜中書舍人,秩五品上的清要職:“專掌詔誥,侍從,署敕,宣旨……為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諸官莫比焉?!钡珖氯辗?,無所作為,白居易請求外任,于是再離長安。
“揚(yáng)鞭簇車馬,揮手辭親故。我生本無鄉(xiāng),心安是歸處。”出青綺門,不帶走一朵云彩的瀟灑姿態(tài)。過長樂驛、灞橋驛,東南行過藍(lán)田縣城,再四十里到藍(lán)橋——由西向東跨過向北流淌的藍(lán)溪,便是驛站?!笆切蓄H為愜,所歷良可紀(jì)。策馬度藍(lán)溪,勝游從此始?!卑拙右紫冉o自己的這次旅程定下了基調(diào),或者說期望。
夜宿輞溪曲的清源寺。這里本是盛唐詩人王維的輞川別業(yè),后施為寺廟。八年前他往九江時(shí)經(jīng)過,如今物是人非矣。白居易徘徊藍(lán)橋月下,想起同為佛門弟子的王維王右丞,“獨(dú)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照著寂寞王維的,也是今晚照著自己的這一輪明月吧?
商山路是大唐第二驛道,向有“名利路”之稱。過商山最高頂,白居易舉目四望,突然明白:“我亦斯人徒,未能出囂塵。七年三往復(fù),何得笑他人。”他笑自己:七年間三次走這條路,分明是名利眾生中的一員,何曾脫身喧囂塵世?
七月三十日,過內(nèi)鄉(xiāng)縣南亭。想起自己少年成名的詩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終是少年心境,如今再寫,已是“紛紛榮又枯”。又宿桐樹館,讀到他和元稹的題詩。前年自忠州回長安途中,白居易在這里寫詩給好友元稹說,我要問一下這棵老桐樹:“這 回歸去免來無?” 沒想到這么快又來了!于是重題一首:“自 嗟還自哂,又向杭州去?!眱?nèi)鄉(xiāng)村路上,秋風(fēng)大吹,野曠路涼,白居易想到留在長安家中的侄兒阿龜,禁不住又流了淚,特地寄了一只銀匙回去,囑咐他好好吃飯,囑咐保姆鄒婆好好照顧他。
在襄陽登舟,沿漢江南行,開始輕松悠閑的水路行程。雖是八月天,但舟中枕簟清涼,一路停泊處,多靠沽酒店,夜宿多近釣魚船,他一向喜愛的美酒和魚都有了保證——這愜意的生活,他一時(shí)有些自得,又寫了一首詩給長安的朋友們顯擺一番。
過江州,這曾經(jīng)讓他淚濕青衫之地,自然要停留。甚至幾位知心的禪僧朋友,也出了城郭迎接。于是又踏青山,宿蕭寺,登庾樓,別遺愛草堂,登郡樓……
十月一日到杭州,并擬謝上表:“七月十四日蒙恩除授杭州刺史,屬汴路未通,取襄漢路赴任,水陸七千余里,晝夜奔馳,今月一日到本州,當(dāng)日上任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