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
bù zhī suǒ cuò
【出處】
《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
【原文】
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釋義】
措:安置,處理。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
【典故】
諸葛恪,字元遜,三國瑯珔陽都(今山東沂南之南)人,諸葛瑾的長子,諸葛亮之侄。諸葛恪自幼聰明,長大后從政,深得吳主孫權(quán)的喜愛,嘉禾三年 (公元234年),32歲的諸葛恪就被任命吳國撫越將軍職。公元252年4月,孫權(quán)身染重病,知難以好轉(zhuǎn),便召諸葛恪、孫弘等到床前,囑托后事。次日,孫權(quán)便去世了。孫弘與諸葛恪不和,便想偽造詔書陷害諸葛恪?;首鍖O峻把這個情況告訴了諸葛恪,他便用計把孫弘殺掉了。
諸葛恪便以受命之人,輔佐孫亮即位,任大將軍,專權(quán)國事。后來,諸葛恪把輔立皇太子孫亮時的情景,寫了一封信告訴他的弟弟諸葛融。信中說,四月十六日,吳主孫權(quán)病逝后,皇太子孫亮繼位,“哀喜交并,不知所措(意思是:當時孫亮悲哀和喜悅交織在一起,自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在信中,諸葛恪還表示,自己受命輔佐幼主孫亮,自知才力不行,顧慮很多。但無論怎樣,也得竭盡全力為國效力,以報答主公的恩情。諸葛恪執(zhí)政后,力主抗魏。
后來,“不知所措”被引申為成語,用來形容受窘或發(fā)慌,不知怎么辦才好。
【養(yǎng)生聯(lián)想】
如果我們平時多學(xué)習一些醫(yī)學(xué)科普知識,那么在我們身體出現(xiàn)不適或罹患疾病時,就不至于不知所措。家中可以常備一些常用藥品,比如感冒藥等非處方藥,以備不時之需。但要注意:儲存藥品不要過多,以免過期造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