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 ,李麗紅
淵1.國電迪慶香格里拉發(fā)電有限責任公司袁674402袁香格里拉曰2.小中甸水庫管理局袁674499袁香格里拉冤
小中甸水利樞紐壩址處河床狹窄,且兩岸山坡陡峻,呈不對稱的“V”字形,右岸坡度一般為 20°~45°,左岸坡度為 40°~60°。
大壩混凝土澆筑前已修通214國道連接主壩間的進場公路,混凝土生產采取設集中拌和系統(tǒng)集中拌制混凝土,集中拌和系統(tǒng)布置在副壩上游平緩臺階處,距主壩壩址區(qū)上游直線距離約200 m,通過連接進廠房公路至壩址下游距離約800 m(#10公路)?;炷料到y(tǒng)由水泥、粉煤灰儲存輸送、混凝土拌和樓、外加劑儲存、攪拌輸送、空壓系統(tǒng)及廢水處理設施等部分組成。主壩混凝土澆筑方量約9萬m3,月最高澆筑強度達15 000 m3/月。為滿足混凝土澆筑強度和拌和骨料級配需要,配置HZS75拌和站1座,生產能力為75 m3/h。
本工程主壩混凝土澆筑水平運輸采用6臺6 m3混凝土運輸車,垂直運輸采用長臂挖掘機及負壓溜槽為主,因現(xiàn)場地形狹窄不便于塔吊安裝與運行,所以不考慮塔吊措施?;炷寥雮}措施主要采用修建施工道路直接通向壩面,利用混凝土運輸車直接入倉予以解決。為加快施工進度,靠近左右岸壩肩的部分倉面混凝土主要采用溜槽入倉,施工道路不能直接到達大壩倉面的混凝土主要采用泵送混凝土入倉。入倉方式具體措施如下:
①主壩高程3 185.50 m以下河床基礎混凝土,利用主壩下游#10施工道路,通過左岸高程3 187.50 m平臺和右岸高程3 188.00 m平臺直接經溜槽入倉,采用長臂挖掘機進行平倉。
②主壩左岸坡高程3 189.50m平臺以下基礎混凝土及右岸坡高程3 190.00 m平臺以下基礎混凝土,利用主壩下游#10施工道路,通過混凝土運輸汽車將混凝土送至河床高程3 185.50m平面上的集料箱內,經長臂挖掘機直接入倉,輔以人工平倉。
③主壩左岸坡高程3 189.50~3 200.00 m的基礎混凝土,利用主壩下游#10施工道路,通過混凝土運輸汽車將混凝土送至高程3 189.50 m平臺上的集料箱內,經長臂挖掘機直接入倉,輔以人工平倉;主壩右岸坡高程3 190.00~3 200.00 m的基礎混凝土,利用主壩下游#10施工道路,通過混凝土運輸汽車將混凝土送至高程3 190.00 m平臺上的集料箱內,經長臂挖掘機直接入倉,輔以人工平倉。
④主壩左、右岸坡高程3 200.00~3 210.00 m的基礎混凝土,利用主壩上游圍堰至主壩的左、右岸施工道路,通過混凝土運輸汽車將混凝土送至高程3 200.00 m平臺上的集料箱內,經長臂挖掘機直接入倉,輔以人工平倉。
⑤主壩右岸坡高程3 210.00~3 220.00 m的基礎混凝土,利用主壩上游圍堰至主壩的右岸施工道路,通過混凝土運輸汽車將混凝土送至高程3 200.00 m平臺上的集料箱內,經長臂挖掘機直接入倉,輔以人工平倉。
⑥主壩左岸坡高程3 210.00~3 237.00 m的基礎混凝土和主壩右岸坡高程3 220.00~3 237.00 m的基礎混凝土,利用主壩左、右岸上壩頂施工道路,通過混凝土運輸汽車將混凝土送至左、右岸的集料箱內,采用長臂挖掘機將混凝土送入真空負壓溜槽的卸料斗內,經真空負壓溜槽直接入倉,人工輔以平倉。
①主壩高程3 195.00 m以下壩體混凝土,利用主壩下游#10施工道路采用混凝土運輸車將混凝土直接送至倉面,利用挖掘機進行平倉,臨近收倉時,在倉面旁布設一個集料箱,利用挖掘機直接入倉進行收倉。
②主壩高程3 195.00 m以上至高程3 202.00 m之間的壩體混凝土,利用主壩下游#10施工道路、經過入倉前道路的墊高后采用混凝土運輸車將混凝土直接送至倉面,同時利用挖掘機進行平倉,臨近收倉時,在倉面旁布設一個集料箱,利用挖掘機直接入倉進行收倉。
③主壩高程3 202.00 m以上至高程3 212.00 m之間的壩體混凝土,在主壩上游圍堰與主壩之間的左、右岸兩岸從圍堰頂(高程3 206.00 m)修兩條施工道路通往主壩高程3 212.00 m處,采用混凝土運輸車通過主壩上游圍堰從左、右兩岸道路,經過入倉前道路的墊高后將混凝土直接送至倉面,采用挖掘機進行平倉。
④主壩高程3 212.00 m以上至高程3 230.00 m之間的壩體混凝土,在主壩上游左岸#11施工道路高程3 222.00 m岔口離主壩平距為100 m處修建1條左岸施工道路(10%的坡)通往主壩高程3212.00m處,利用此道路、經過入倉前道路的墊高后采用混凝土運輸車將混凝土直接送至倉面。
⑤主壩高程3 230.00 m以上至高程3237.00 m之間的壩體混凝土,利用左、右岸壩頂公路,采用混凝土運輸車將混凝土送至倉面旁的集料箱內,經長臂挖掘機將混凝土直接入倉,從左、右兩岸向中間推進。
大壩混凝土澆筑以前,安排足夠的時間進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優(yōu)化設計。按規(guī)范要求嚴格控制水泥和粉煤灰的質量及骨料級配,優(yōu)選復合外加劑(減水劑和引氣劑),降低混凝土單位水泥用量,以減少混凝土水化熱溫升,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
在施工過程中,對基礎強約束區(qū)混凝土在設計規(guī)定時間內要連續(xù)均勻上升,不出現(xiàn)薄層長間歇;其余部位基本做到短間歇均勻上升,盡量縮短固結灌漿時間;基礎約束區(qū)混凝土盡量安排在氣溫較低季節(jié)澆筑,避開夏季的高溫時段,無法避開時應盡可能利用早、晚間澆筑。
降低混凝土澆筑溫度從降低混凝土出機口溫度和減少運輸途中及倉面溫度回升兩方面考慮。降低混凝土出機口溫度主要采取在拌和系統(tǒng)成品料倉頂部加蓋涼棚以降低骨料溫度,保證成品料倉堆料高度不低于6~8 m等措施,為減少混凝土的溫度上升,高溫季節(jié)澆筑混凝土時可在倉面噴霧,以降低倉面環(huán)境溫度;同時,在施工中加強管理,優(yōu)選施工設備,嚴格控制混凝土運輸時間和倉面澆筑完覆蓋前的暴露時間,加快混凝土入倉速度和覆蓋速度,降低混凝土澆筑溫度,從而降低壩體混凝土最高溫度。
澆筑層厚根據(jù)溫控、結構和立模等條件予以選定。對于大壩基礎約束區(qū)混凝土,層厚采用1~1.5 m,脫離基礎約束區(qū)采用2~3 m。層間間歇期從散熱、防裂及施工作業(yè)各方面綜合考慮,分析論證合理的層間間歇,一般不小于5天,也盡量避免大于15天。對于有嚴格溫控防裂要求的基礎強約束區(qū)和重要結構部位,控制層間間歇期7~10天左右。
高溫和較高溫季節(jié)的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采用自動噴水器對已澆混凝土進行不間斷灑水養(yǎng)護,保持倉面潮濕,使混凝土充分散熱。
對于永久暴露面,根據(jù)氣候情況,10—11月份、3—4月份澆筑的混凝土,澆完拆模后立即覆蓋復合土工膜作為保溫層。對廊道及其他所有孔洞進出口冬季則進行封堵保護,以防冷風貫通產生混凝土表面裂縫。氣溫驟降期間適當推遲拆模,尤其禁止在傍晚氣溫下降時拆模。通過以上措施,避免出現(xiàn)壩體混凝土表面裂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