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碼頭鎮(zhèn)廣田小學 馬淑娟
教師對三年級的學生進行作文教學時,除了要高度重視自身的教學過程,好要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做到因材施教,進而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為了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只靠課堂的指導是不夠的,作文教學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練習的過程,所以,教師要對學生的作文寫作提供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作文寫作水平。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說明,學生的寫作重在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寫作信心,使學生明白寫作是一種有效的交流工具。
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要對寫作難度進行分解,全面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控制學生的寫作進程,進而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順利完成作文教學。
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具體需求,將學作內(nèi)容進行分解,逐步的練習,按照步驟完成寫作。
有一些語文老師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指導時,往往延續(xù)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模仿的其他人的寫作內(nèi)容,雖然,這種方式會減少學生的寫作難度,但是,嚴重阻礙了學生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寫作中,學生很難將自己的所聽所想充分的表達出來,由于學生寫出來的作文都是套用了范文,這就失去了寫作的原本意義,無法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為了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教師常常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張偉豐富的詞匯,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將優(yōu)美的語句抄寫下來,幫助學生注重語言的積累。但是,當學生在寫作時,常常隨便抄寫一些素材,這會就失去語言素材積累的意義。
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批改時,教師常常沒有做到及時批改,而且,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當老師批改完作文之后,學生得到的只是老師的一個比較簡單的評語,學生看到批改的分數(shù)時,不重視,只是看一下,然后就會置之不理,沒有進行反思和總結。
(1)在閱讀中指導作文寫作。閱讀是學生寫作的基礎,通過閱讀,學生能夠吸收很多營養(yǎng)。而對于營養(yǎng)的吸收,是一個不斷消化的過程,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閱讀中吸取文學營養(yǎng),要有效地指導學生,將閱讀的對象當作范例,除了對優(yōu)秀的詞句進行積累,還應該對其在選材、表達方式進行深入挖掘,根據(jù)點進行切入,將讀與寫進行結合,以此來提升學生的選材能力,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2)在游戲活動中指導寫作。對于小學生來說,好奇比較強,不僅貪玩,還比較好動,所以,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需要出發(fā),合理作文寫作過程。例如,在班級中,開展相應的寫作活動,為學生們營造一個有效的寫作環(huán)境。通過這樣的寫作氛圍,學生會在游戲的過程中,將游戲的情趣充分表達出來,同時,還會與其他的學生共享。
(3)在觀察中指導作文寫作。三年級的學生缺少留心觀察的能力,想象力也不強,在平日的教學中,老師應該對學生進行耐心的指導,幫助學生形成觀察的好習慣。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應該讓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例如,在班級中,開展“我最喜愛的花”活動,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最喜歡的花,向大家進行介紹,在介紹時,要按照觀察的順序,描述出不同角度的情景,講出自己的感受。另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進而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提高自己的寫作文采。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勝心、上進心等,如果做成某件事情,就會感到十分快樂,并且,會將這個事情寫在自己的作文中,通過作文評價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如果能評價得當,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因此,教師要抓住教學中的所有機會,及時肯定學生的進步,樹立學生的寫作信心。此外,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征文活動,為學生推薦優(yōu)秀的作品,從而使學生享受寫作的喜悅。
以實踐的方式增強學生的體驗,要求學生身臨其境去感受,去觀察,并且由此將其以文字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例如:以《秋天》為寫作題目,教師可以開展秋游活動,讓學生積極觀察秋天的特點,留心身邊的花草樹木,感受大自然的氣候變化,親身接觸草地田野,通過親身接觸之后,大部分學生會獲得真實的感受,有助于順利的描寫出秋天的特色,進而提升自身的作文質(zhì)量。
總之,對于三年級的小學作文教學來說,是培養(yǎng)寫作能力的關鍵時期,在作文教學中,指導方法也比較多樣化,只要教師能堅持研究指導方法,一定會讓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寫作的興趣,進而提升作文教學的指導水平。
【參考文獻】
【1】曲霞.小學作文創(chuàng)造性教學策略研究【J】.山東師范人學,2001
【2】郭根福.論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J】.課程·教材·教法,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