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
01
你身邊一定有被年齡困住的人。
我高中同學李雯就是如此。
八年前,她29歲那年,
一共相了28次親。
她說:“我今年一定要把自己嫁出去!”
我問:“為什么這么著急?。俊?/p>
她說:“女人過了30就是剩女了,過了30就是別人挑你了?!?/p>
我說:“憑你的條件,不至于。”
她又說:“我33歲前必須要孩子?!?/p>
我問:“為什么就必須呢?”
她回答:“過了這個年齡生孩子很危險?!?/p>
相親28次親后,她終于嫁了人。
她其實并不太喜歡他,
但為了完成任務(wù),她選擇了將就。
這一將就,婚姻就出現(xiàn)了狀況。
婚后生活一直磕磕碰碰,
去年,他老公多次出軌。
朋友們勸她:“不合適,就離了吧?!?/p>
她卻說:“我都36歲了,還帶著孩子,估計很難找到合適的人?!?/p>
因怕年齡大而不敢離,
她天天過得唉聲嘆氣。
02
同學劉剛是另一個被年齡困住的人。
大學畢業(yè)后他進入一家民企,
做了辦公室的一名行政人員。
那時候,做行政待遇還將就。
有一天,一幫同學聚會時,
大家勸他:“辦公室行政沒什么技術(shù)含量,可替代性強,你應(yīng)該學點技術(shù)活。”
劉剛說:“我都30歲了,還折騰什么呀?”
另外一位同學聽進去了,
三年后,拿到了“注冊會計師”。
劉剛直流口水:“早知道我也學了?!?/p>
我們又勸他:“你不是喜歡研究心理嗎,立馬學啊?!?/p>
劉剛說:“我都33歲了,記性力不行了?!?/p>
另外一位同學聽進去了,
2016年當上了“心理咨詢師”。
劉剛又流口水:“早知道我也學了?!?/p>
這幾年,搞行政的待遇幾乎沒漲。
劉剛經(jīng)常嘆氣:“這工作還不如雞肋。”
大家又勸他:“那你趕緊轉(zhuǎn)行啊。”
劉剛卻說:“我都要奔四了,轉(zhuǎn)行肯定做不好,還不如在這個崗位上湊合一下?!?/p>
03
我為什么要講這兩個故事呢?
因為我發(fā)覺身邊很多人都被年齡“框”住了。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
年齡不再是一種刻度,
而是變成了我們頭上的緊箍咒,
好像過了一定年齡,
我們只能變成規(guī)規(guī)矩矩的提線木偶,
再也無法從生活的五指山下翻身。
所以我想談?wù)劇澳挲g觀”這個事情。
你知道一個人有幾種年齡嗎?
你可能蒙了:“年齡,還能有幾種?”
是的,我們通常說的只有一種,
那就是身份證的法定年齡。
但其實一個人擁有四種年齡:
●第一種:生命年齡。
就是身份證上所記載的法定年齡。
●第二種:生理年齡。
生理年齡也叫身體年齡,就是身體器官整體機能所呈現(xiàn)出的年齡。生理年齡可小于生命年齡,也可大于生命年齡。
●第三種:容貌年齡。
就是人的容貌特征所顯現(xiàn)出來的年齡。
●第四種:心理年齡。
就是人的心理狀態(tài)所呈現(xiàn)出來的年齡。
心理學家希爾曼研究大量案例后發(fā)現(xiàn):
“那些人生過得特別精彩的人,
往往在四種年齡上都擁有高級的年齡觀。”
04
英國保險機構(gòu)做過一個全球調(diào)查。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中國人最怕老。
中國人不僅最怕老,
而且把每個年齡段都過得憂心忡忡:
“我不想呆在童年,因為實在幼稚?!?/p>
“我不想呆在少年,因為學業(yè)繁重?!?/p>
“我不想呆在青年,因為一無所有?!?/p>
“我不想呆在中年,因為危機重重?!?/p>
“我不想呆在老年,因為行將入土。”
每個年齡段的我們,
似乎都不太喜歡這個年齡的自己,
所以我們一輩子都過得不太快樂。
喜歡麥達德寫的《最好的年齡》:
她在電視節(jié)目中問現(xiàn)場觀眾:
你覺得幾歲是生命中最好的年齡?
一個小女孩說:“兩個月,因為會被抱著走,得到很多的照顧。”
一個小男孩說:“3歲,因為不用上學,可以不停玩耍?!?/p>
一個少年說:“18歲,因為高中畢業(yè)了,可以開車去任何地方?!?/p>
一個男人說:“25歲,因為渾身有用不完的活力。”
一個女人說:“29歲。因為可以躺在屋子里任何地方,什么也不干?!?/p>
一個媽媽說:“45歲,因為已盡完撫養(yǎng)子女的義務(wù)。”
一個老人說:“65歲,因為可以開始享受退休生活?!?/p>
在問了很多現(xiàn)場觀眾后,
麥達德得出這樣一句結(jié)論:
“人生就像旅行,一處有一處的風景。
每一個年齡其實都是最好的年齡,
只要我們懂得珍惜,學會享受,
每一個年齡都有他獨特的風韻?!?/p>
對于生命年齡,
我們常常認為自己現(xiàn)在所處的年齡是最糟的,
似乎永遠有無窮無盡的煩惱。
但如果你像麥達德一樣換個角度看,endprint
就會發(fā)現(xiàn)——每個年紀,都是恰到好處的自己。
在一期綜藝節(jié)目中,
主持人問51歲的劉嘉玲:
“你最享受人生的哪一段時光?”
劉嘉玲笑了笑,然后篤定地說:
“最享受現(xiàn)在,此刻就是我最好的時光?!?/p>
主持人問:“為什么?”
劉嘉玲說了一段讓人記憶深刻的話:
“20多歲的女孩就該是20多的味道,
青春洋溢,很美。
30多歲的女人了解了很多生活,
眼睛里開始有了故事,也很美。
50多歲的女人,像我,
雖然皮膚的質(zhì)地沒那么漂亮了,
但我眼神的光芒卻是年輕人沒有的。
每個年齡,其實都有每個年齡的味道,
每個年齡,其實都是恰到好處的自己?!?/p>
所以,對于生命年齡,
最好的年齡觀就是欣然享受。
欣然享受每個年齡段的美好,
在每個年齡都活出最好的自己。
05
作家艾小羊?qū)戇^一篇很火的文章,
叫《對美貌的執(zhí)念,正在毀掉新女性》。
她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
就是現(xiàn)在的人,特別是女性,
太過度追求容貌之美了。
“走,咱們?nèi)撍???/p>
“不去,我怕皮膚被曬黑?!?/p>
“走,咱們?nèi)ノ鞑芈眯邪桑俊?/p>
“不去,我怕皮膚被曬黑?!?/p>
很多女人,幾乎把三分之一的時間,
都用在了追求和保持容貌之美上,
從而喪失了很多人生的樂趣。
知乎上有個有趣的提問:
為什么大多想用美貌留住男人的女人都失敗了?
有一個回答一針見血:
“以為外在美貌能夠留住一個人,
是一種自打耳光的行為,
當你選擇用美貌留住一個人時,
就應(yīng)該想到世界上還有人,
你還不是最好的。 ”
過度追求美貌,
讓我們損失的不僅是人生的滋味,
甚至可能會讓我們失去人生的大幸福。
艾小羊說:“女人對美的過于貪心,會讓人生體驗變得糟糕?!?/p>
作家畢淑敏問一個資深整形醫(yī)生:
“您可以一眼就看出誰整過形嗎?”
醫(yī)生回答:“基本可以。”
“什么樣的人你都接收嗎?”
“不,我先讓他回答一個問題?;卮鸩缓?,我就不做?!?/p>
畢淑敏問:什么問題?
“把你的心想象成山谷,告訴我那里是什么景象?”
有人說,山谷里綠樹成陰泉水潺潺。
有人說,山谷里鳥鳴不絕百獸出沒。
有人說,山谷里陰風慘慘草木凋零。
畢淑敏不解:這和整形有什么關(guān)系?
醫(yī)生說:相由心生。整形效果并非一勞永逸,想要保持好效果,心境就得美好明媚。因為再好的手術(shù)刀,也抵不過另外兩把刀。
畢淑敏問:那兩把刀是什么?
“一把刀是時間,時間會沖刷整容的效果。
另外一把更尖銳的刀,就是心靈的雕刻。
只有心里有智慧有內(nèi)容的人,
才能滋養(yǎng)曠日持久的賞心悅目?!?/p>
我為什么要講這個故事呢?
我是想說,對于容貌年齡,
最好的年齡觀是適度呵護與滋養(yǎng)內(nèi)心。
適度呵護就是說我們要追求容貌美,
但不能失去限度,
失去限度就會損傷人生的豐富性。
滋養(yǎng)內(nèi)心就是說要豐富內(nèi)在,
能對抗地心引力的不是玻尿酸,
而是你的才華、智慧與氣質(zhì)。
對此,林清玄有句話說得好:
“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
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
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
女人前半生可以靠容貌活著,
而后半生則取決于內(nèi)心的修煉。
06
52歲之前,李開復一直有個目標:
“成為一個有很大影響力的人?!?/p>
為此,他把“拼命”作為自己的標簽,
“希望每個單位時間都可以產(chǎn)生最大價值。”
收到郵件,十分鐘必回,哪怕深夜。
每天發(fā)布10條微博,保持公眾關(guān)注度。
一分鐘時間沒被規(guī)劃,他就會坐立不安。
“為了追求更大的影響力,
我像機器一樣盲目地快速運轉(zhuǎn),
心中那只貪婪的野獸霸占了我的靈魂?!?/p>
2013年,《時代周刊》評選“影響世界百大人物”,
李開復高興得不得了,因為他入選了。
可就在領(lǐng)獎回來后沒多久,他病倒了。
一檢查,淋巴癌。
他把獎杯扔到一邊,悲嘆道:
“生病以后,才深深體會到,
其實健康失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p>
對于容貌年齡,我們常常過度追求;
而對于身體年齡,又像李開復一樣過于放縱。
最近看到三條新聞,悚然心驚:
第一條:癌癥不相信年輕——2000年,20歲到30歲的年輕人,10萬人里面有40個得癌癥,到了2013年,這個數(shù)字增長了80%。
第二條:中國每年60萬人過勞死,平均每天1685人。
第三條:平安保險大范圍調(diào)查18—64歲人群后得出結(jié)論:國人身體年齡比實際年齡老8.2歲。endprint
中國人普遍不愛惜自己的身體。
1982年秋天,33歲的村上春樹,
萌生了一個想法:“我要當小說家?!?/p>
自從腦子誕生這個想法后,
他就為自己設(shè)定了一個雷打不動的寫稿模式:
早上四點起床,泡咖啡,吃點心。
吃完就寫稿,寫稿十頁,四個小時。
寫好十頁還想寫怎么辦?
不寫了,堅決不寫。
寫了七頁寫不下去了怎么辦?
不寫了,堅決不寫。
然后開始跑步,跑10公里。
跑完休息一會,做翻譯。
下午兩點,結(jié)束工作,
然后隨心所欲地安排時間:看書,看電影……
晚上九點,上床睡覺。
這個寫稿模式一堅持就是35年。
33歲之前,因為吸煙和熬夜,
村上的身體已經(jīng)胖成了一個球。
但當他立下當小說家的志向后,
他知道這種生活習慣是不可能實現(xiàn)夢想的,
他必須改變生活習慣才能達到目的。
“當你做一項長期工作時,規(guī)律性有極大的意義。”村上說。
正因如此,村上成功了。
我為什么要寫村上的故事呢,
因為我想告訴大家:
“對于身體年齡,請記住一句話:
時間才是真正的big boss,
再有才華的人,最后拼的還是身體。
所以請養(yǎng)成與你的工作相匹配的生活習慣?!?/p>
07
中國有句老話害了很多人,
這句話就是——“什么年齡就該干什么事?!?/p>
到了什么年齡就該學奧數(shù),
到了什么年齡就該結(jié)婚,
到了什么年齡就該生孩子,
到了什么年齡就該買車子,
到了什么年齡就該當處長,
于是,我們把生活過成了競技場,
一個個都在忙著追求“標配人生”:房,車,存款,婚姻,孩子……
一旦在認定年齡段完不成目標,
我們就會陷入深深的焦慮中。
但焦慮的我們似乎忘了一點:當人生只剩下標配,那活著還有什么意思?
把人生過成標準答案,那活著還有什么樂趣?
人這一輩子,
活得有意思比活成標配重要太多了。
前段時間,一位讀者在后臺留言說:
“17歲那年我喜歡上了一個女孩,
但因為信奉‘什么年齡就該干什么事,
27歲的時候再也遇不到了?!?/p>
還有一位讀者留言說:
“小時候,我多么渴望買下那塊糖,
但因為心疼錢最終沒買。
長大后我有了無數(shù)倍的幾毛錢,
卻不再需要那塊糖了,
也無法再愛那塊糖了。”
“什么年齡就該干什么事”這句話,
實在是耽誤了太多中國人。
對于心理年齡,
我喜歡摩西奶奶的態(tài)度。
摩西,本是美國的一位普通老太太。
一位從沒進過美術(shù)學校的農(nóng)村老太太。
但她老年時,突然喜歡上了畫畫。
很多親朋對她說:
“你這么老了,還折騰什么?”
“你這么老了,還能畫出什么名堂?!?/p>
但76歲的她還是拿起了畫筆,
“我不管,我就是喜歡畫畫?!?/p>
這一畫,就一發(fā)不可收。
94歲那年,她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封面。
她有一句名言——“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對于心理年齡,
最高級的年齡觀就是像摩西奶奶一樣——擁有無齡感。
所謂無齡感,
就是沒有年齡的概念,不為年齡所束縛,
能夠在生活中始終保持活力,
對事物充滿好奇并勇敢去嘗試。
知乎上有個很火的問題:
有哪些可以令人瞬間清醒的句子?
有一個回答是這樣的:
“我38歲那年,
琢磨著要不要去讀兩年放射線照相術(shù)大專學位。
但是我覺得自己太老了,
等拿到學位時,都40歲了。
但好朋友跟我說了一句話:
‘如果你不讀,你還是會40歲,
一個沒有學位的40歲。
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60歲了,
那個學位改變了我的生活?!?/p>
特別喜歡一句話: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xiàn)在。
不管你現(xiàn)在多少歲,
如果有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那就立刻去做,
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