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書信
摘要:針對幾種藥劑防治水稻紋枯病的藥效進行了對比試驗。結果表明:在水稻孕穗期中,病害初發(fā)時,對病株進行施藥處理,30%已唑醇SC+250 g/L喀菌酯SC使用量為15mL/667m2+15mL/667m2,防治效果最好。
關鍵詞:藥劑防治;水稻紋;枯病藥效;對比試驗
中圖分類號:S4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8)05-0084-02
1 引言
在高溫天氣和高濕條件下,水稻很容易出現(xiàn)疾病災害,引發(fā)大面積植株枯萎,且這種情況流行比較頻繁。水稻一旦患有此病,結實率和千粒重明顯降低,稻谷抽穗的情況比較多,大大減少粒重,如出現(xiàn)植株倒伏枯死,會使水稻大面積減產。為了尋找防治水稻紋枯病的理想藥劑,2017年8~11月份,筆者在橫縣平馬鎮(zhèn)蘇村村面垌蘇葉先責住田中實施了防治水稻紋枯病的對比試驗,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為防控水稻紋枯病提供了參考。
2 材料與方法
2.1 材料資料
試驗于2017年8~11月份在橫縣平馬鎮(zhèn)蘇光村委蘇光村面垌蘇葉先責任田進行。
供試藥劑:由陜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學有限公司提供的已唑醇SC30%;由陜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學有限公司提供的嘧菌酯SC250g/L;由先正達投資公司提供的苯醚甲環(huán)唑。丙環(huán)唑EC300g/L;由拜耳作物科學有限公司提供的肟菌酯。戊唑醇WG75%。
2.2 試驗作物對象
水稻紋枯病泰豐優(yōu)桂99。
2.3 作物栽培及環(huán)境條件
作物的栽培主要是水稻和肥力等,呈現(xiàn)酸性,作物的小區(qū)環(huán)境一般,采用的是栽培技術,作物有良好的灌溉能力,在試驗期,工作人員不能使用其它殺菌劑。
2.4 試驗設計
試驗設計包括已唑醇、嘧菌酯、苯醚甲環(huán)唑、丙環(huán)唑、肟菌酯、戊唑醇等,并用清水作為對照。
2.5 試驗方法
水稻在孕穗期中,病害初發(fā)時,對病株進行施藥處理,重點噴施植株的中下部,噴霧2次,每個小區(qū)面積有66.7m2,小區(qū)的栽培條件也需要保持一致,如果重復操作,在處理時需要3次重復[1]。
第一次施藥,時間為9月5日,第二次施藥時,時間為9月15日。對于水稻紋枯病而言,一般施藥所需要的時間為半個月,在第一次施藥前,工作人員要對小區(qū)進行檢驗,了解水稻紋枯的病情基數(shù)[2]。在第二次施藥前,工作人員要調查小區(qū)的紋枯病株的具體情況,了解水稻的病情指數(shù)。在齊穗調查期,工作人員對水稻的安全性能進行處理,尤其是水稻的病情。工作人員對水稻進行檢查時,對水稻進行分類,分為水稻葉鞘和葉片,對危險進行分級處理,將水稻以株為例,小區(qū)將水稻分為兩叢,并記錄水稻植株的總數(shù)[3]。
2.6 統(tǒng)計學方法
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計數(shù)資料分別行t檢驗、χ2檢驗;若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則以P<0.05描述。
3 結果與分析
試驗結果顯示,第2種是最高處理辦法,藥劑的表現(xiàn)方式是產量、千粒重、平均穗長和結實率,己唑醇是+250g/L產量為22.2cm、28.8g,嘧菌酯產量為626.7g、90.38%,與對照藥劑相比,空白對照組有顯著差異,經濟性狀的處理是第2種,即已唑醇、+250g/L即己唑醇、+250g/LSC,使用的劑量為15mL/667m2+15mL/667m2,這是試驗最理想的配方和劑量[4]。如表1。
試驗結構顯示(表2):30%已唑醇SC+250g/L嘧菌酯SC使用量為15mL/667m2+15mL/667m2,己唑醇和嘧菌酯主要針的是水稻紋枯,這是比較明顯的效果,而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要達到84.8%,肟菌酯.戊唑醇防治效果比較差,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要達到67.7%,這是實驗兩者的差異,已唑醇SC+250g/L為30%,嘧菌酯SC使用量為15mL/667m2+15mL/667m2,對于水稻紋枯病的防治,這是最好的藥劑和配方[5]。
4 討論
已唑醇是三唑類殺菌劑,抑制作物的生長,對作物進行治療和防治,且這種治療效果比較好,已唑醇的機理是,無法對病菌麥角麥角茲醇生物阻止和破壞,病菌也無法對其合成,使病菌細胞無法合成,最終導致細菌下降。再使用已唑醇進行測試,檢測其對水稻紋枯病的影響,在田間對藥效進行試驗,表明水稻紋在枯已唑醇下有很高的生物活性[6]。
在田間藥效試驗,使用10%已唑醇,在紋枯病初期和水稻紋枯病的效果,使用已唑醇在紋枯病初期和水稻始穗期進行施藥處理,對水稻紋枯病進行防治,分別是79.47%和81.82%,這是已唑醇藥劑防治的效果。在預防初期,將已唑醇用于紋枯病中,工作人員對水稻始穗期進行施藥,一般用藥2次,可增產10.2%,其防治效果達94.4%[7]。嘧菌酯具有很強的保護作用,具有滲透性和內吸活性,可以鏟除水稻紋枯病,將藥劑用于莖葉和土壤中,藥劑用在水稻中殺菌活性非常廣泛,為了提高水稻紋枯病,一般進行采用已唑醇和嘧菌酯復配,這樣才有明顯的效果,與苯醚甲環(huán)唑相比.采用丙環(huán)唑和肟菌酯.戊唑醇,用于水稻中,顯著的差異[8]。
參考文獻:
[1]徐善忠,龍衛(wèi)平,萬慧敏,等.幾種藥劑防治水稻紋枯病藥效比較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15(z1):85~86.
[2]孫祖雄,鄭德劍,謝乃官,等.幾種藥劑防治水稻紋枯病田間藥效試驗[J].廣西農學報,2013,28(5):12~14.
[3]吳玉東,趙天義,陳軍,等.幾種藥劑防治水稻紋枯病藥效試驗[J].廣西植保,2013,26(4):7~9.
[4]張春云,張橋,秦吉洋,等.幾種藥劑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3,41(9):3870.
[5]鄒先金,戴元球,曾曉勇,等.幾種新型藥劑防治水稻紋枯病藥效比較研究[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5(6):121.
[6]汪愛娟,李阿根,張舟娜.幾種嚷呋酰胺制劑等藥劑防治水稻紋枯病的效果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4(28):9766~9767.
[7]李威,粟俊,范剛強.3種藥劑防治水稻紋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田間藥效試驗[J].生物災害科學,2013(2):174~177.
[8]Chen aiwu.多種藥劑防治水稻紋枯病等3種病害藥效試驗[J].生物災害科學,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