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 王金山
今年7月,我在合肥市長豐縣中醫(yī)院坐診,一位姓徐的男性患者來就診?;颊哒f,當日早晨起床后感覺脖子僵住,不能轉動,同時嗓子發(fā)癢發(fā)脹,然后開始打嗝,而且這一打就停不下來了。
“呃,呃……”患者邊同我說話,邊打嗝,一臉痛苦樣子。
“過去有過這樣的癥狀嗎?有沒有食管以及胃病病史?”我問道。
“沒有,呃,呃……”患者回道。
我給患者檢查了一下,觸摸其第二頸椎棘突發(fā)現(xiàn)明顯地偏右,初步判斷患者的寰樞椎錯位了。為了做到更精準化的診治,我囑患者攝頸椎張口位片。一會兒,X線片出來,頸椎齒狀突明顯右偏。于是,我給患者做了頸椎定點旋轉復位術,操作后,患者當即頸部活動自如,連“呃,呃”的打嗝也停止了。
“真是神了!”患者當即從愁眉苦臉變成了喜笑顏開。
打嗝,醫(yī)學上稱為“呃逆”,是一種常見的生理反射。中醫(yī)認為呃逆為胃氣上逆、寒氣蘊蓄、燥熱內盛、氣機不暢、氣郁痰阻、正氣虧損引起。在我們肋骨的下方,分布著一塊薄薄的肌肉——膈肌,它連接著兩條平行上傳的神經(jīng),即迷走神經(jīng)和膈神經(jīng)。當迷走神經(jīng)受到刺激,它的刺激信號會被大腦接收,而接收信號的大腦會讓膈神經(jīng)給出指令,指揮膈肌進行收縮運動。膈肌一旦開始收縮,我們就開始打嗝。可見,如果迷走神經(jīng)周圍有任何病變和刺激,打嗝就不可避免。平時,消化不良也好,炎癥也好,潰瘍也好,只要腸胃功能發(fā)生紊亂,它有異常的信號存在,大腦的中樞神經(jīng)就會接收到這個信號,并作出相應的應答,有的人應答的表現(xiàn)就是打嗝。
打嗝主要與一些疾病有關,如乳汁吸入性肺炎、十二指腸壅積癥、呃逆癥、砷中毒、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胃損傷、胃扭轉、十二指腸血管性壓迫綜合征、十二指腸先天性缺如、閉鎖和狹窄、十二指腸憩室等。
那么,頸椎病為何會引發(fā)打嗝?這是因為頸椎椎體、椎間盤周圍形成一些無菌性的炎癥反應,當炎癥不斷加重,刺激到神經(jīng)便會引起如頭、頸、肩、上肢痛,以及上肢麻木等癥狀,一旦刺激膈神經(jīng)就會出現(xiàn)打嗝。如果頸椎病很嚴重,使得椎間孔變窄,人低頭的時候,椎間孔會進一步變窄,壓迫刺激從頸椎前角細胞發(fā)出的膈神經(jīng)纖維,也會壓迫膈神經(jīng),引起打嗝。
當然,前面說了,打嗝可由其他多種病癥引起,所以,在考慮是否由頸椎病引起時,要經(jīng)過詳盡細致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和必要的輔助檢查手段,反復分析、鑒別之后方可下結論。
一般而言,這種癥狀往往伴有頸椎病的其他癥狀和體征,X線片上有較為典型的頸椎病表現(xiàn)。癥狀的產(chǎn)生和嚴重程度與頭頸部的活動、位置,以及頸椎病的輕重程度有較密切的關聯(lián);而反過來,產(chǎn)生這些癥狀的本身臟器并無器質性的異常,也無其他原因可循。如頸椎錯位恢復,打嗝等癥狀也可隨之得以控制或戲劇般地消失。
至于治療,主要采用頸椎牽引及推拿手法如頸椎定點旋轉復位術等,使棘突偏歪或齒狀突偏移等恢復到正常的位置上,從而達到“治本”之效。另外,配合按揉有關穴位以及理療等,效果將更佳。
1.吃飯時說話太多。吃飯時最好安靜,說話太多則可導致胃氣上逆引起打嗝。如果已出現(xiàn)打嗝,可以盡量地憋氣,在覺得下一個嗝來臨時,把食物吞下。如此2~3次,然后深呼吸一下,接著再重復前述動作。
2.吃飯?zhí)?。匆匆忙忙進食的時候,會吸入很多空氣而引起打嗝。所以應該細嚼慢咽。
3.喝飲料太多。如果你喝了很多飲料,把胃塞得滿滿的,就會沖淡消化液,消化液濃度越低,打嗝就會越重。
4.服用阿司匹林等藥物。將阿司匹林溶解在水里會冒出碳酸氣。這種碳酸氣會引起打嗝,所以在服用阿司匹林等易冒泡藥物的同時可服用凝膠,它能擊碎大的碳酸氣泡使其變成小泡,容易被血液吸收,并迅速在胃里破滅。
5.充氣飲料。從香檳酒瓶或者可樂罐里沖出來的壓縮氣體以同樣的力量從消化系統(tǒng)冒出來,從而引起打嗝。
6.焦慮情緒。當你處于精神壓力大的狀態(tài),身體對氧氣的需求就會增加。結果,就會像魚那樣機械地用嘴吸進很多空氣,引起打嗝。
7.熱咖啡或熱茶。美國鹽湖城大學的科學家證明,熱咖啡或熱茶的蒸汽會隨大量空氣一起吸入體內,并且為了讓熱的東西很快冷卻,人們會吹氣,這樣也會把大量空氣吸入體內引起打嗝。所以要等熱咖啡或熱茶稍涼再喝。
對于打嗝,可采取下面這樣的一些措施來應付:
1.按壓天突或內關、足三里等穴可止呃逆。具體方法可用拇指按壓天突穴,向內下方緩慢均勻用力,同時做吞咽動作,1分鐘左右呃逆即止;按壓內關、足三里等穴時患者取坐位,醫(yī)者先用拇指同時按雙側內關,隨后按壓足三里、中脘、中府、膈俞等穴,效果很好。
2.患者取坐位,醫(yī)者雙手拇指按壓攢竹穴,其他四指并攏緊貼頭顱之顳部,指壓由輕漸重。按壓0.5~1分鐘可見效,5~10分鐘可見明顯止呃效果。
3.取黃連3克、紫蘇葉2克煎水服下。
4.取冰片適量,含于口中,徐徐咽下。
5.將荔枝7個連殼燒灰,研成細末,開水送服。
6.連續(xù)打噴嚏數(shù)個,呃逆可緩解;若呃逆不止,可用鵝毛刺激鼻孔,使其打噴嚏。
7.打嗝時屏住呼吸,并喝些溫開水或進行幾次深呼吸。
以上方法可取任意一種或數(sh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