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慧
新生兒的感染85%以上源于皮膚損傷病菌入侵,因此,分析新生兒皮損傷的原因,對新生兒給予預見性護理措施有效地減少新生兒皮損傷,對皮損傷的新生兒實施對癥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減少新生兒感染率。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皮損傷新生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男124例,女76例,年齡1-36d,平均(4.63±1.90)d,膠布黏貼傷59例,指甲劃傷/摩擦傷47例,尿布皮炎41例,靜脈穿刺傷25例,壓傷21例,其他傷7例。
1.2 皮損傷原因及護理方法
1.2.1 膠布黏貼傷 常見紙膠布黏貼一個部位時間過長而引發(fā)的過敏反應如皮膚局部紅腫、水皰甚至潰爛,或者是因加熱等原因造成膠布粘性加重,在撕除膠布時造成皮膚裂開損傷。其預防及對癥護理措施為:①選用易撕敷料膠帶黏貼,并定時更換膠布黏貼位置,對于長期黏貼患兒可預先貼上生物膜類敷料提高皮膚的通透性;②撕除膠布時動作要細致溫柔,必要時用棉沾石蠟油涂濕膠布后再撕開;③用濕紗布及時擦凈黏貼部位皮膚;④對于皮膚紅腫、水皰甚至潰爛表皮破損患兒,用3%碘伏涂患處,3-5次/d,直到患處痊愈為止,以防患兒感染。
1.2.2 指甲劃傷、摩擦傷 常見躁動新生兒活動過多碰撞摩擦致使皮膚破損、或指甲過長抓傷皮膚、或擦浴時擦傷、清除糞便時擦傷、剃毛時割傷等等。其預防及對癥護理措施為:①及時修剪新生兒指甲,
必要時套上手足棉套;②用易撕敷料膠帶黏貼新生兒骨突處;③剃發(fā)前,用消毒液濕潤頭發(fā),減少剃發(fā)阻力,及時更換鋒利備皮刀;④用消毒液狀石蠟擦拭新生兒頸部、腋窩、會陰、臀部等皮膚褶處難清洗部位;⑤對意外劃傷、摩擦傷部位用3%碘伏消毒并保持患處干燥,3-5次/d,直到患處痊愈為止[1]。
1.2.3 尿布皮炎 常見未及時更換大小便浸濕尿布,尿液、糞便刺激皮膚引發(fā)炎癥,如鮮紅色斑、丘疹、水皰、膿皰、潰瘍等感染。其預防及對癥護理措施為:①勤換尿布,保證臀部清潔、干燥;②對于臀部皮膚有色斑、丘疹、水皰等但未潰爛新生兒,給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3次/d,療程3d,涂抹患處,對于皮膚潰爛、有感染創(chuàng)面新生兒,暴露患兒臀部,給予康復新液涂抹,直至糜爛現(xiàn)象消失。
1.2.4 靜脈穿刺傷 常見輸液時藥物外滲引起皮膚紅腫、潰爛。其預防及對癥護理措施為:①培訓護士專業(yè)技能,做到一次穿刺成功;②選擇合適的靜脈留置針;③加強巡視,懷疑輸液外滲時,立即停止輸液,用2%安爾碘消毒外滲局部皮膚后外敷如意金黃散等對癥藥物,必要時給予外滲局部多點穿刺皮下注射甲磺酸酚妥拉明,用聚維酮碘清洗較大水皰后,用無菌針頭刺入水皰擠出內(nèi)液,用無菌干紗布貼敷外滲局部皮膚,直到癥狀消失。
1.2.5 壓傷 常見因治療而活動受限局部長期受壓的新生兒,例如機械通氣患兒、血氧探頭、膚溫探頭長期固定等。其預防及對癥護理措施為[2]:①2-4h/次更換患兒體位并按摩受壓處皮膚;②對壓傷局部涂抹0.5%碘酊刺激血管擴張消腫。
本組200例皮損傷患兒均在3-10d治愈,治愈率100%,住院期間所有患兒無皮損傷復發(fā),且無患兒因皮損傷引發(fā)感染,患者家屬投訴率為0,對護理過程的滿意度為99.5%,見表1。
表1 患兒家屬滿意度(n,%)
皮膚是人體自我保護防護病菌的第一道屏障,特別是對于內(nèi)臟器官發(fā)育不全、免疫力低下的易感染的新生兒來說,保障皮膚的完整性能夠避免85%以上的感染病菌的入侵[3]。但是新生兒皮膚薄嫩脆弱,角質(zhì)層發(fā)育不全,皮下血管豐富,剛離開母體羊水的保護暴露在空氣中的環(huán)境劇烈變化下,摩擦、牽引等作用力非常輕易就使新生兒皮膚局部撕裂、脫落。因此,新生兒皮損傷時兒科常見的一種疾病,作為護理人員,分析了解造成新生兒皮損傷的原因,并給予新生兒預見性皮損傷護理非常必要。在患兒皮損傷時,給予及時的對癥護理措施,能夠有效地幫助患兒愈合皮膚,避免引發(fā)繼性感染。
醫(yī)院應制定新生兒皮膚損傷的預見性護理方案,方案包括保持病房的干凈衛(wèi)生、保持室溫24~26℃,相對濕度55%~65%,定期對病房進行紫外線消毒;在護理操作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原則;給予護理人員專業(yè)技能培訓,規(guī)范擦拭藥物的流程和方法,例如動作輕柔,規(guī)定包扎力度及包扎處的局部皮膚正常顏色范圍,培訓一針見血的穿刺技能等,規(guī)定給新生兒更換體位的時間間隔等。
在給予皮損傷新生兒護理時,應先判斷皮損傷原因,給予皮損傷部位消毒、敷藥等處理措施的同時要做好預防感染的護理措施,同時要針對引發(fā)患兒皮損傷的原因,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避免患兒復發(fā)皮損傷。
綜上所述,醫(yī)院應加強培訓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技能,培訓合格后方能上崗,新生兒皮損傷因素中,除躁動患兒的自我劃傷、摩擦傷外,均屬于醫(yī)源性皮損傷,醫(yī)源性皮損傷能夠通過細致的護理、專業(yè)的技術(shù)避免患兒受傷,躁動患兒的皮損傷可以通過限制患兒活動范圍、用敷料保護患兒易損傷部位皮膚的措施避免患兒受傷。醫(yī)護人員在護理好患兒的同時,應指導患兒家屬相關(guān)護理知識,讓皮損傷患兒盡早痊愈并有效預防患兒復發(fā)皮損傷。
[1] 戴月映.護理干預對預防新生兒皮膚抓傷和管道脫落的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3(20):1904-1905.
[2] 欒巒.人性化護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作用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5(9):1719-1720.
[3] 羅延霞,惠玲.新生兒大面積水皰樣皮膚損傷的護理方法分析[J].健康導報:醫(yī)學版,2014(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