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花漁村,安徽省黃山市歙縣第一村, 本名洪嶺村。位于歙縣城東南7公里,新安江南岸溝谷腹地。唐末洪氏遷居于此,逐漸形成村落。村形如魚,村頭尖尖狀如魚嘴;村腰漸寬如魚肚;村腳房屋向兩翼展開,如魚的剪刀尾。村人姓洪,喻水洶涌,魚得水則生機盎然,故在魚字邊加三點水,稱漁村。
“賣花漁村是因為村頭像魚嘴、村腰如魚肚、村腳似魚尾,從山上往下看村子就是條大魚,因村形似魚加上村民基本上都是靠賣花為生而得名?!辟u花漁村是個典型的山區(qū)小村,人均耕地不足三分,由于村子地理位置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為盆景植物的生長及樹樁的培育,提供了優(yōu)越場所,故家家戶戶都以種花,培制花樁,制作盆景為生。村中形態(tài)各異的盆景處處可見,羅漢松、梅花、榆樹隨地撒綠,就像一個巨大的盆景公園。據(jù)考證,這個像花一樣美麗的山野小村,種植花木盆景歷史已逾千年,是中國徽州盆景第一村,花木盆景與揚派、川派、海派齊名,馳譽海內(nèi)外。村中家家戶戶幾乎都養(yǎng)花種植盆景,該村花木盆景的造型受新安畫派影響,已逐步形成獨特風格,尤以梅花樁景最為著名,其代表作造型如蛟龍騰云的游龍梅樁,與徽州的文房四寶馳名于世。
一旦踏進漁村的地界,那山凹里連片的一棟棟黑瓦白墻讓你眼前生輝,庭前屋后的徽派盆景讓你無限歡欣,漫山遍野的野生梅花讓你無比驚艷,陣陣的梅花飄香更讓你心曠神怡。我感慨大自然的造化,漁村人的福氣,也遙想陸游詩句“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qū)m至浣花溪”中的美妙意境,仿佛要醉入其中了。
行在賣花漁村的山道里,除了一叢叢一簇簇滿眼紅白相間的梅花,讓你流連忘返之外,便是耳畔回響著的低沉的蜂鳴聲,只聞其聲,難覓其蹤,偶有闖進鏡頭里的小精靈,也宛若仙子一般飄舞如風。但低沉的蜂鳴聲仿佛在演繹著一首梅花交響曲!時而悠柔、時而歡快、時而低婉、時而激越,讓我停下腳步靜心聆聽,纏綿之情悠然而生,憐梅之情百轉(zhuǎn)千回。
走在古樸幽靜、芬芳四溢的村中道路上,望著秀山、麗水、枯藤、老樹、奇花、異草濃縮與升華在大不盈尺的一盆盆盆景,如讀一首首無字的詩,觀賞一幅幅立體的畫,步移景異,景隨人遷,既給人以美的享受,又引人沉思遐想。如果說,無木不成林,無水不成河的話,那無花便不成其為賣花漁村,無梅便更沒有了賣花漁村的魂靈!我終于發(fā)現(xiàn)了梅花海的魅力所在,感受到了賣花漁村梅花的魂靈,那就是賣花漁村人的堅韌執(zhí)著、追求尚美!
小貼士
怎么去:歙縣城東南7公里,新安江南岸溝谷腹地。
玩什么: 古城賞梅花、感受中國徽州盆景第一村。
吃什么: 毛豆腐、石頭稞、脆皮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