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霍曉玉
【摘 要】電機學課程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的重要專業(yè)基礎課之一, 具有理念性強、概念抽象等明顯的專業(yè)特征,涉及較廣的基礎理論和知識面,包括機械、化學、電、磁、熱等綜合知識,教學難度非常大,因此,非常有必要進行電機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本文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電機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訓課程等方面的改革進行了探討,以期實現培養(yǎng)工程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關鍵詞】應用型;電機學;教學改革
電機學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中必須要學習的課程,該門課程在學習前需要學習掌握物理、電路等知識,同時電機學這門課程也直接影響著后續(xù)電機控制、運動控制系統(tǒng)等課程的學習,由此可以看出,該門課程在整個電氣專業(yè)的課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另外,通過對電機學的分析不難看出,該門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就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來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于理論性較高的內容來講,不作為講授的重點,不過就算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是會覺得學習該門課程較為困難,在學習的積極性上較差,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不足以支撐起對電氣現場工程師的需求[3]。這就表明現存的教學模式并不完善,亟需改革。
1 電機學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1.1 學時分配較少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工作的改革,對于那些工程類或者是專業(yè)基礎類的課程來講,在課時上進行了壓縮,這就使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專業(yè)課存在著過多或者是過少的現象。針對電機學這門課程來看,需72學時左右才能完成,如今部分高校將課時壓縮到60學時,有的甚至壓縮到45學時,首先,由于電機學內容較多,難度較大,在教學的過程中只使用有限的課時進行講解時通常會出現不清晰的情況。其次,由于課時較少,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去理解電機學的相關知識是十分困難的。
1.2 概念復雜,公式多,學生學習困難
電機學課程涉及到很多基礎課,如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電工學、電路等,因此,將所有課程內容有機整合起來呈現給學生是存在一定的困難的。學生很難理解,尤其是涉及到矢量分析、磁路等內容時,學生常常不知所云、失去學習興趣,隨著課程內容的不斷加深最后放棄學習。為了避免該種現象發(fā)生,教師則需要補充較多的基礎概念和基礎知識,就漸漸產生了學時與教學內容之間的矛盾。此外,電機學有大量的理論公式需要推導,不容易記住,學生更加覺得學習索然無味。
2 學生學習現狀分析
2.1 學生自覺能力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形式,共發(fā)放100份調查問卷,調查本校大二學生對自己自學能力的評價。調查結果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占10%,有中等的自覺能力占10%, 有一般的自習能力的人占30%,不清楚的占20%。
2.2 學習態(tài)度分析
依據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學習態(tài)度有著下列幾方面的問題:
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十分自由,在學習方面靠的是自覺進行,沒有了像高中的督促式逼近式學習,然而很多大學生并未將這一學習態(tài)度轉變過來,最終選擇放棄學習。
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外界的干擾抵抗力較差。對于來到大學校園的學生來講,許多學生在進入大學后,一旦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便會逐漸的使用對學習的興趣,最終投入網絡游戲中去。
學習方法不科學。目前很多大學生的在學習的時候使用的方法還是高中時的方法,快考試的時候便開始背筆記與重點,這樣一來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 應用型本科電機課程教學的改革探討
3.1 教學內容改革
首先,詳細講解重點內容,但著重在于要講解清楚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充分的引導學生去自主的學習與思考,提升每一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對在講解電機的工作原理時,針對那些難度較小或者是不是很重要的內容時,可選擇引導學生去進行自學。針對現階段我國所提出的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目的,針對理論知識較深,教師多次講解也很難收到效果的知識,教師完全可以選擇不進行講解。另外,由于電機學這門課程中涉及較多的知道,不過許多知識間都存在著較大的相似性,比如針對四種電機的結構、運動我發(fā)等。針對這些特點進行分析與教學的時候,教師完全可以只講解其中的一種,并告知學生學習方法,剩下的三種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然后,教學內容側重點要跟得上時代變化。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一些過去較為重要的知識點,對現代而言已不再適用,所以在課程的重點上應當進行更正。比如,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進步,現階段交流電機在應用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傳張的直流電機已不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因此我們可以簡化對直流電機的內容講解。最后,教師應當將有關本課程的時代前沿知識傳播給學生,提高學生理論知識運用到新技術領域的能力。如開關磁阻電機、步進電機等知識。
3.2 教學方法改革
電機學課程難度較大,采用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學習疲憊,失去學習興趣。為了實現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應當充分的發(fā)揮出自身所應當具備的主導作用,而將學生做為學習的主體。因此,要對教學方法進行適當的改革,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現階段在課程改革中使用的教學方法多為:分組法、多媒體法等,通過這些方法的使用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選擇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有效的提升整體教學的質量。例如,電機結構內容的講解,為了使學生深刻了解電機結構,教師應改變單純的講述和圖片展示的教學方法,采取電機拆裝錄像播放,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對于電機學這門課程來講,其雖然內容較多,但是不同的電機間具有著很大的聯系,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使用類比的方法只對一種電機進行詳細的講解,而其他的電機完全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下的時間進行自學。教師可根據學生特點進行優(yōu)勢互補分組,采用啟發(fā)式教學進行知識點的講解,讓學生積極討論,闡述小組觀點,教師依據小組表現給予客觀積極的評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此外,教師可以設置一定的習題課,在習題課上介紹一些工程案例,表述出自己的見解,之后通過全體的討論來確定方案的可行性,以此能夠有效的避免學生出現高分低能現象,
3.3 以項目形式開展實訓課程,增加學生實踐能力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多數的本科院校在實訓課程上都是使用的驗證性的實驗,學生可根據實驗指導書進行線路連接,數據測量,報告書寫。就整體的實訓情況來看,學生在進行實訓的過程中只是機械的完成,而對于實訓的目的、原理等根本不進行思考,由此便出現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差的現象。為了符合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yǎng)需求,實訓課程應以項目形式開展。首先,教師根據學生特征進行優(yōu)勢互補分組;另外,對于一些實際的任務來講,教師完全可以將任務下發(fā)到每一位學生,讓學生自己完成項目書上所有內容的編寫,并展示實驗的結果。之后教師在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對其進行評定。
4 結語
電機學課程教學難度較大,為提高教學效果,本文對電機學教學現狀和學生學習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訓課程的開展等方面進行了具體的實踐和教學改革,以期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黃麗霞,吳必瑞.電氣專業(yè)電機電器及其控制方向培養(yǎng)模式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4,(01):18-19.
[2]肖金鳳,龔學余,王有香.電機學精品課程建設的實驗教學改革研究[J].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學報,2007,19(5):125-1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