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 征
無影塔,顧名思義,沒有影子的塔。對無影塔,很多人一直都覺得十分神秘:為什么在太陽下塔身會無影?無影塔又是否真的無影?
在武昌的洪山公園里,有一個武漢市現(xiàn)存最古老的建筑—無影塔。無影塔原來在洪山東麓,因塔身出現(xiàn)傾裂,1962年遷建于此。2013年5月3日,入選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
秋日的一天,筆者從公園入口進(jìn)入,沿著公園的林蔭小路前行,走過一段坡度很緩的上坡路后,小路左邊就出現(xiàn)了無影塔的身影。剛才還是熱鬧非凡的市區(qū),一轉(zhuǎn)眼就是滿目蔥郁的植被和這座古老的建筑,讓人仿佛有一種穿越的感覺。
無影塔高11.25米,底部直徑為4.25
米,八面四層。全塔以石塊壘砌而成,建筑形式特殊。塔的每層都有小龕,龕中嵌有羅漢、天王、力士等姿態(tài)生動的石刻浮雕和花草紋飾,大多因年久風(fēng)化模糊不清。惟有第一層向北的小龕中,還有一個菩薩,難得的是此塔本身刻有紀(jì)年。在第一層南面小龕的左側(cè)刻“住大洪山勝象興福寺重修”,右側(cè)刻“咸淳六年歲次庚午四月洛佛曰知事僧宗杰題”。
在民間,無影塔的來歷還有著一個關(guān)于龍脈的傳說。在武昌城內(nèi)外,一條蛇形山脊突起在武漢江南平川沃野大地,它自南而北繞東湖、穿越武昌,直抵長江南岸,與對岸龜山隔江相望。這就是著名的“江南龍脈”之地武昌蛇山。據(jù)傳,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對此“龍脈”耿耿于懷,多次派人建樓、挖洞、修塔以鎮(zhèn)龍頭、斷龍身、壓龍尾,直到辛亥革命前。此塔正是傳說中的鎮(zhèn)龍之物。江南四大名樓黃鶴樓正位于龍頭之上,而位于洪山東麓的興福寺內(nèi)的古無影塔,正處龍尾。
這座寶塔從原址搬遷過來的時候,并不是整體搬遷,而是將塔上的每一塊石頭編好號,記住它擺在什么位置。先給外圍一圈的石頭編號,搬開,再給第二圈石頭編號,搬開,每一圈一個圖,這樣將來擺回去的時候,每塊石頭才都在原位置。據(jù)傳,無影塔在原址的時候,每年夏至中午時分,塔身都沒有影子。此乃該塔一絕。為何無影,眾莫能破。
據(jù)《湖廣通志》記載:“古無影塔在黃鵠磯石上?!薄督目h志》也載:“古無影塔在黃鵠磯石上,高不三尺,每日返照略不見影,藏骨名不知誰何也?!彼^無影,一說為無論太陽在何處,該塔身后均無影子;一說為夏至正午無塔影。據(jù)傳,無影塔在原址的時候,每年夏至中午時分,塔身都沒有影子。如今,隨著無影塔的異地遷建,地理位置和空間都已改變,“無影的塔”是否存在,也成為歷史的難解之謎。
無影塔,穿越了千年歷史的長河,經(jīng)歷無數(shù)的劫難和炮火,卻依然屹立在江城大地的草木蒼翠之間,不得不說這是個奇跡。而無影塔以其低調(diào)、古樸、厚重,成為鮮為人知的武漢最古老的建筑,有幾分遺憾,卻依然有著令人心馳神往的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