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萍 崔素梅
【摘 要】目的:分析在眼科護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總結提出相應有效的對策 方法:對我院眼科住院患者的護理資料進行分析總結,找出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結果:通過改變護理措施模式不僅使患者的治療安全得到保障,同時也使護理質量不斷得到提高。結論:分析眼科護理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不僅保障了患者的治療安全也使護理質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關鍵詞】眼科護理;不安全因素;防范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1
眼科病房護理治療工作中潛在風險被越來越多人發(fā)現(xiàn)并提出,護理安全越來越能反映眼科病房醫(yī)護人員護理質量的高低。眼疾對患者的工作與正常生活產生了嚴重地影響,對患者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傷害[1]。同時,眼科疾病有著其自身的特殊性,這就使眼科護理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大大增大,使患者的治療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引起不必要的法律糾紛[2]。本文通
回顧性分析86例眼科患者治療和護理過程中的風險,針對這些風險,提出并總結護士在臨床護理治療過程中管理對策,報告如下
1 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不安全因素
1.1 跌倒、墜床、暗室碰傷:眼科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地面上的水跡、病房內物品擺放不合理、雙眼敷料包扎、臥床時間長等均可造成患者站立或行走時跌倒;患者高齡,未加床檔易致墜床;患者進入暗室檢查時,由于對環(huán)境陌生及視力障礙,沒有適應暗環(huán)境就接受檢查很容易碰傷。
1.2 用藥中的隱患:縮瞳眼水、散瞳眼水、多種備用藥品混放,給患者點眼時,對藥物劑量、作用及毒副作用不夠熟悉,不能正確的給藥,注意事項告知不到位等均有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1.3 護理人員方面的因素:⑴護士責任心不強,與患者家屬溝通不到位。少數(shù)老年患者聽力下降,溝通較困難。未按要求點眼,注意事項不清楚等,影響手術與治療。⑵個別護士未嚴格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在患者多、工作人員少時,易出現(xiàn)安全問題。
1.4 健康教育不到位:對患者的圍手術期及出院健康指導做的不夠。如視網膜脫離患者玻璃體切割后聯(lián)合惰性氣體注入時禁止乘坐飛機;需要俯臥位的患者胸部不能長時間壓迫,以免靜脈回流障礙使頭部供血不足,引起視神經缺血最終視力下降;青光眼的患者不易大量飲水,不易長時間看電視等,這些如果沒有及時告知患者,將會給患者帶來安全問題。
1.5 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因科室有限的護士除了護理、治療任務外,還承擔一些非專業(yè)性工作,如拿藥、催款、解釋費用等,這均會導致護理人員絕對或相對不足。護士長期加班加點超負荷工作,身心疲憊,容易造成工作責任心不強。眼科引起醫(yī)療糾紛的主要因素是并發(fā)癥誘導的視力下降所造成的,而這些并發(fā)癥的大多數(shù)在現(xiàn)有醫(yī)療條件下是在所難免的[3]。
2 根據(jù)調查結果提出以下幾點安全管理措施。
2.1 進行護理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提高護士對護理安全重要性的認識,是做好眼科護理安全工作的前提。結合本科工作特點、護理安全案例,學習相關的《護理安全應急預案》,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不安全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2.2 創(chuàng)造安全的病區(qū)環(huán)境,應用安全警示牌:病區(qū)走廊設置扶手,應用安全警示牌,如“防止跌倒”,“請使用護欄”等放在患者床頭,提醒患者注意安全。病室物品擺放整齊統(tǒng)一,確保過道通暢。衛(wèi)生間、病區(qū)內保持地面清潔干燥,并在衛(wèi)生間擺放“防止滑倒”的安全警示標識,需要陪護的要留陪護。
2.3 加強對藥品的管理:要求護士嚴格按照規(guī)章制度和操作規(guī)程辦事,尤其是查對制度要認真執(zhí)行。貴重藥品要上鎖,對毒、麻、限等藥物要有專人管理。治療班護士每天認真查對備用藥的名稱、質量、批號、效期,效期按先后順序擺放。備用眼藥水、縮瞳劑與散瞳劑分開放置,定點定位,三班嚴格交接班。
2.4 增強護士的工作責任心與服務意識:教育護士要有高度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對患者要有同情心和耐心。加強知識的學習、做好護患溝通。隨著技術快速發(fā)展,要求護士不斷學習眼科新理論及新知識。同時要尊重、關心患者。另外也要注意從法律的高度和職業(yè)道德和對眼科護士的護理行為進行約束,使各項規(guī)章制度得以落實,必須讓護理人員清晰地認識到遵守規(guī)章制度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從根本上提高其自覺性,使隱患得以消除,做到未雨綢繆[4]。
2.5 合理配置護理人力資源:護理管理者要根據(jù)科室情況,科學配置護理人力資源,保證臨床一線護士的數(shù)量和素質,并注意結合學歷、職稱、年資及實際能力等對護士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分層次使用護士,確保護理安全質量。
2.6 加強對眼科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識:主要是促進患者康復與不利患者康復的行為,患者的食、臥位、用藥、檢查,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等。對于網脫患者需要俯臥位的,除指導俯臥位,我們還制作了可調節(jié)“u”型枕,在臨床應用中使患者更加舒適,得到了患者的好評。
2.7 加強護理安全監(jiān)管,建立護理安全管理監(jiān)控網絡:不斷建立健全各項護理工作程序和護理安全制度,護理部、科室護士長、科室監(jiān)控員三級護理安全網絡層層把關,最大限度地減少護理差錯、事故糾紛的發(fā)生。發(fā)揮護士長中層管理職能,在管理實踐中查找隱患,認真分析發(fā)生護理糾紛及患者投訴的原因,尋求具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對改進醫(yī)護管理工作,提升安全質量,預防醫(yī)療糾紛,促進醫(yī)院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2.8 建立健全各項制度,改善服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急診、急癥患者服務流程。針對化學燒傷、眼外傷、青光眼急性發(fā)作的患者制訂急診服務流程,使患者得到及時準確的治療及護理,最大限度地恢復患者視力,促進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滿意度。
3 小結
眼科患者對視功能障礙的問題比較關注,這就使得患者對其視力恢復有著很高的期望值。而目前如何將護理工作做到最好也是醫(yī)院所著重考慮的問題,只有讓患者感受到了護理人員最貼心的護理,才是護理工作真正價值實現(xiàn)的開始[5]。隨著醫(yī)學模式的改變,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眼科護理工作是一項高風險的工作,護理安全始終貫穿在檢查、治療、備皮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作為眼科護士,除具備一定的專科理論及操作技能外,還要學習相關知識,加強護患溝通,增強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確保眼科護理安全,提高護理質量。從而進一步保證本院眼科患者得到更為安全、優(yōu)質、系統(tǒng)的護理。
參考文獻
韓姣, 李學珍. 眼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 2016, 16(50):271-271.
龔莉, 李林熹, 王金鳳. 眼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與防范對策[J]. 養(yǎng)生保健指南, 2017(6).
韓愛萍. 眼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與防范對策[J]. 醫(yī)藥前沿, 2015, 5(35):252-253.
陳仁芝. 眼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與防范對策[C]// 2015臨床急重癥經驗交流第二次高峰論壇. 2015.
梁義紅, 趙靜, 柴樹潔. 眼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 中國醫(yī)療前沿, 2012, 07(11):82-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