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傳英
(中共南寧市委黨校 公共管理教研部,廣西 南寧 530007)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群眾最痛恨腐敗現象,腐敗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威脅。”“加大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問題力度?!薄皬娀桓腋恼饝?,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1]習近平總書記用兩個“最”,再次表達了我們黨對腐敗危害的清醒認識。早在黨的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2]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主要是指群眾耳聞目睹,能夠切身感受到的,利用公共權力謀取小團體或者個人不正當利益的行為。特別是近年來在征地拆遷補償、農村危房改造、農機補貼、水利建設、扶貧等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領域,出現了一些腐敗的窩案。這些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其危害之大,負影響面之廣,令老百姓深惡痛絕。為此,要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xù)聚焦“三農”問題,并首次提出“堅決查處發(fā)生在農民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保?]這表明了中央查處農村基層腐敗的堅強決心,同時,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群眾身邊腐敗問題亟需治理。從近年來紀檢監(jiān)察機關查處的案件看,群眾身邊腐敗問題主要呈現如下特點:
從調查情況看,群眾身邊腐敗問題多發(fā)生在危舊房改造、惠農補貼、扶貧資金、征地補償、農村低保、農機購置補貼、農業(yè)補貼、新農合、農田水利工程、飲水工程等領域,且案件數量呈逐年增多之勢。比如,2016年,南寧市共查處扶貧領域違紀案件1139件,給予黨政紀處分1021人,通報曝光扶貧領域典型問題1206起。2017年,南寧市共立案查處農村基層黨員干部832人,其中村支書、村主任179人,其他村組干部293人。[4]這些領域跟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發(fā)生在這些領域的腐敗案件,直接侵害了群眾的利益,嚴重影響群眾,尤其是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容易破壞黨群、干群關系和整個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通過對群眾身邊腐敗案件的分析,發(fā)現作案人員作案手段呈多樣化特點,如虛報冒領、截留挪用、索取回扣、權錢交易、優(yōu)親厚友、巧立名目等。作案方式比較直接、大膽,有的采取“一對一”的方式行賄受賄。如某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和分管危房改造工作的村委會副主任以“幫農戶做了很多的工作”為由,向危房改造對象直接索要好處費4.8萬元后兩人平分。
涉案人員處在一個非法利益的相關鏈條中,一個人犯罪難以得逞,經常是涉案人員相互勾結、合伙作案,群體犯罪現象頻發(fā)。如某縣市場開發(fā)服務中心6名涉案人員,借農貿市場升級改造之機,違反規(guī)定擅自向116戶經營戶收取經營權費(進場費)53.2萬元,違規(guī)發(fā)包市場攤位,造成國有資產流失。[5]個別基層干部把自己視為家族代表,將親朋好友拉進“兩委”班子,編織裙帶關系;有的村支書把持村委會的財權,一人說了算,群眾把這種現象描繪為,書記批錢,村主任管錢,會計成了保管員,出納只見票據不見錢。有的是支部書記、村主任和會計合伙或村委班子成員共同腐敗,在開展危改房改造工作中,以收取工作經費為由亂收費,所收費用村委干部均分。
從腐敗心理看,涉案人員明知故犯、心存僥幸,負罪感與僥幸心理相互交織。一些基層干部懂得法紀,卻抱著僥幸心理,認為被查處的只是個別運氣不好以及不懂得鉆法紀漏洞的人,自己運氣好,只要小心點,就會安然無事,于是,不惜以身試法。腐敗行為發(fā)生后,又老覺得遲早會出事,就不斷地自我安慰,終日處于郁悶、矛盾之中。例如,在某鎮(zhèn)危舊房改造腐敗案中,當事人一方面已意識到自己的違紀違法行為可能暴露,四處打聽,想方設法掌握辦案組的調查對象、調查內容,“打點”相關人員,研究對策,以防被查。另一方面,錯誤地判斷形勢,一廂情愿地認為“會沒事的,就算被查,也打算能賴則賴或拒不承認”。正是由于在紀律、法律面前心存僥幸,肆無忌憚地收受賄賂,以送禮名義違規(guī)支取現金占為己有。接受調查后才后悔不已,放聲痛哭,聲稱十分愧對組織和親人,負罪感、羞恥感特別強烈。
群眾身邊腐敗案件的發(fā)生,既有個人思想素質方面的內因,也有體制機制漏洞以及社會不正之風侵蝕的外因,部分基層干部走上違紀違法的道路,是主觀原因與客觀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關鍵還是主觀原因起決定性作用。
從近年來查處的腐敗案件看,由于受自身政治修養(yǎng)、宗旨意識、大局意識、法制意識等的局限,部分基層干部政治素質不高,公仆意識不強,缺乏責任擔當,法紀觀念淡薄,無法抵擋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的刺激和誘惑,理想信念動搖,最終走上腐敗道路。一些干部認為,基層生活條件比較艱苦,工作任務比較繁重,工資收入較低,自己為所在鎮(zhèn)村的經濟社會發(fā)展付出巨大辛勞,拿點用點,是理所當然,就算自己有一些違紀違法行為,群眾也不會責怪,組織也會“寬容諒解”;一些基層干部“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思想根深蒂固,公私不分,“公私兼顧”,甚至將公權作為替自己家族和熟人謀取利益的工具;有的基層干部認為“我給你辦事,你給我酬勞”合情合理,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有的基層干部特別是一些鎮(zhèn)村干部過分迷戀權力,把自己凌駕于法紀之上,以權代法、以權壓法,肆意突破防線,觸碰“紅線”,最終墜入腐敗深淵。究其根由,這些干部大多平時不注意自身修養(yǎng)、不注重學習,放松了對自己的約束和對世界觀、價值觀的改造,從政理念出現偏差,思想防線逐步崩潰,“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熱情”被“追求物質享受的低級趣味”所代替,將黨紀國法、規(guī)章制度完全拋于腦后。
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處于不完善階段,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不高,基層社會參與、群眾自治的意愿還不夠強,這就為某些人為了自身或者小團體的利益搞權力尋租、權錢交易提供了可乘之機。應當說,近年來,基層一些領域腐敗現象易發(fā)多發(fā),與現行的經濟、管理體制和機制不完善、管理措施有漏洞密切相關。有的制度,操作性不強;一些行為規(guī)范,該具體的不具體,該量化的不量化。例如,關于不準搞形式主義、不準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等,缺乏規(guī)范性的具體規(guī)定?!洞迕裎瘑T會組織法》規(guī)定,村委會應當實行村務公開,接受村民的監(jiān)督。但關于如何公開、誰來監(jiān)督、不公開怎么辦等,卻缺乏具體規(guī)定,致使在一些鄉(xiāng)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并不能及時、規(guī)范地公開。有的村干部為謀取私利方便,根本就不想讓群眾了解政務和財務,更談不上村務公開,依法應當公開的事項,他們卻樂于暗箱操作或避重就輕。一些村干部長期奉行“愚民”政策,致使農村普法教育和政策教育沒有到位,相當多的農民不懂法、不懂政策,既不知道用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也不知道怎樣行使民主權利與村干部職務犯罪行為作斗爭,甚至屈服于村干部的胡作非為。
不受制約和監(jiān)督的權力必然滋生腐敗?;鶎咏M織機構相對簡單,“一把手”權力比較集中,甚至包攬了管理權、話語權和資金分配權,一些基層干部不顧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搞個人“一言堂”,主張“我的地盤我做主”,在重大決策、重大項目建設、重要人事任免等方面大權獨攬,全憑個人意愿拍板。雖然有一些對人、權、財、事的監(jiān)管制度,例如,每年的《農村危房改造工程試點實施方案》,都明確規(guī)定如何申報審批,資金如何管理使用,都規(guī)定各職能部門要各負其責,嚴格程序,規(guī)范管理,陽光操作,杜絕違法亂紀行為發(fā)生??墒牵诰唧w工作中,這些制度規(guī)定卻被人為地掛到墻上。為了自己的私利,一些領導干部不愿意去落實執(zhí)行;少數基層干部對監(jiān)督的自覺性認識不夠,不能適應監(jiān)督的制約,采取種種方式回避監(jiān)督、排斥監(jiān)督,致使各種監(jiān)督“邊緣化”“外圍化”,徒有虛名,權力因此失去有效約束。有些基層,資金監(jiān)管幾乎成了一個真空地帶,資金的使用、管理缺乏有效的跟蹤監(jiān)督機制,容易出現主管部門管不來、基層政府管不了的現象。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通過不懈努力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保?]全面從嚴治黨,重在落實。要想有效地治理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必須有計劃的步步推進,全方位進行考慮,從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三個層次深入推進標本兼治。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鞏固壓倒性態(tài)勢,奪取壓倒性勝利的決心堅如磐石,要堅持無禁區(qū)、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堅持行賄受賄一起查?!保?]全面從嚴治黨,懲治這一手決不能放松,堅持以零容忍的態(tài)度懲治腐敗,嚴格依紀依法查處各類腐敗案件,黨內決不允許腐敗分子有藏身之地。對群眾身邊的腐敗行為,要以“零容忍”的態(tài)度,加大查處基層干部違法違紀案件的力度,形成不敢腐的社會氛圍。
1.常抓不懈,警鐘長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拒腐防變必須警鐘長鳴,關鍵在“常”“長”二字上下功夫。[8]這里的“常”,就是指要經常抓,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有一個抓一個,防止小錯釀成大錯、小貪變成大貪,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懲。而“長”就是指要長期抓,要全面根除腐敗,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要懲防并舉,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徹底清除腐敗滋生的土壤。
2.有腐必反,有貪必懲。無論是貪污金額過萬,還是公款吃喝上百,必須一查到底,處罰到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力度不減、節(jié)奏不變,嚴肅查處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讓人民群眾相信:腐敗行為,無論大小,都會受到法律的嚴懲,讓那些想搞腐敗的人望而卻步,讓那些想暫時不敢腐的人變成永遠不敢腐,從而達到以打促防的目的,真正遏制基層腐敗現象的蔓延。
要想從根本上有效解決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除了一般性的治理對策外,最為關鍵的要從“制度”出發(fā),對權力進行實質的限制,規(guī)范好權力的邊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用制度“管人、管錢、管事”。
1.堅決落實黨務、政務、村務公開制度。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防止基層干部腐敗,最好的辦法,就是將群眾關心的焦點、熱點內容,在公開欄內全部公開,充分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特別是涉及財務內容的工作,要在內容、形式、時間和程序上,嚴格按要求進行公開,防止出現形式主義。
2.完善基層財務稽查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或存在漏洞,容易給基層干部腐敗帶來可乘之機。第一,規(guī)范基層財務管理制度。不管是農村建設工程項目、扶貧項目,還是購置辦公用品,均應有明細賬目,定期進行公開,接受監(jiān)督。第二,設立基層財務專管員,專戶管理村級專項資金的使用,讓國家的惠農資金、財政補貼等專項經費直接進入農民賬戶,防止出現二次發(fā)放被截留的情況。第三,定期對基層組織財務情況進行審計。上級政府審計部門和紀檢檢查部門應履行好職責,絕不能放縱違反財務制度的財政支出問題。審計的內容包括財務收支、債權債務、國家撥款、社會捐贈、集體資產承包租賃出讓、公益事業(yè)建設、生產經營項目建設等;審計的方式采用事中審計和事后審計并行,讓審計成為定期化和規(guī)范化的一項制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強化自上而下的組織監(jiān)督,改進自下而上的民主監(jiān)督,發(fā)揮同級相互監(jiān)督作用,加強對黨員領導干部的日常管理監(jiān)督?!保?]
1.充分發(fā)揮基層紀檢監(jiān)察的監(jiān)督作用。針對基層紀檢監(jiān)察部門對基層干部腐敗存在監(jiān)督不力的問題,特別是鄉(xiāng)鎮(zhèn)紀檢監(jiān)察部門的監(jiān)督乏力和監(jiān)督失位,基層干部腐敗數量不斷增多,造成極大危害。為此,第一,要充分運用執(zhí)紀監(jiān)督“四種形態(tài)”,將監(jiān)督關口前移,及時提醒、警告和處理,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第二,要按《黨章》和中央《關于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意見》的要求,改革現行的鄉(xiāng)鎮(zhèn)紀檢監(jiān)察工作體制,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派駐紀檢監(jiān)察的精神,建立“分片派駐,統一管理”的紀檢工作新體制。讓鄉(xiāng)鎮(zhèn)紀檢書記真正履行起監(jiān)督職責,為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政治保障。
2.發(fā)動基層群眾,廣泛參與監(jiān)督。工會、婦聯、共青團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自己的信息渠道,最清楚基層的情況,容易掌握基層腐敗的現象和腐敗者的信息。如果能夠將這一股反腐敗力量充分利用起來,將是非常強大的。基層群眾對腐敗深惡痛絕,通過他們檢舉揭發(fā),可以全面地將基層隱蔽的腐敗行為揭露出來。
3.借助新聞媒體,監(jiān)督曝光腐敗行為。腐敗行為是一種非法活動,其最大的弱點就是怕被曝光,一旦腐敗行為被新聞媒體揭露,腐敗行為就會成為社會輿論的焦點,很容易被查出。媒體通過曝光一些群眾身邊的腐敗行為的方式,參與對基層干部的監(jiān)督,警示意圖腐敗的不法分子,引導人們反腐敗的方向,增強人們反腐倡廉意識。
鄧小平同志指出:反腐敗根本問題是教育人。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正確的思想意識指導健康的行為方式,錯誤的觀念引發(fā)失范的行為。[10]從現實的情況分析,大量的群眾身邊腐敗案例表明,放松世界觀的改造,是一些基層干部墮落為腐敗分子的根本原因。各縣鄉(xiāng)(鎮(zhèn))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對基層干部的教育培訓工作,各組織部門應把基層干部教育培訓納入大規(guī)模干部培訓總體規(guī)劃,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安排培訓時間和設置培訓內容,確保培訓工作取得真正實效。
1.充分利用縣鄉(xiāng)(鎮(zhèn)) 級黨校開展教育培訓。2015年12月11日,全國黨校工作會議提出:“黨校承擔著為領導干部補鈣壯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務,黨校工作的重心必須抓好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崩碚摻逃歉荆h性教育是關鍵,要充分發(fā)揮基層黨校的作用,通過舉辦有關黨的理論知識、黨風廉政建設、黨的全會精神和法律知識等方面的素質培訓,加強基層干部黨的思想理論教育、廉潔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職業(yè)道德教育,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辦事的能力。
2.有效利用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基地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形象地說: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保?1]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德”,如果缺失或動搖,就像“溫水煮青蛙的故事”一樣,在不知不覺中信念就可能消失,人生價值就可能扭曲。為此,要將各地黨風黨紀教育基地參觀學習內容列為市、縣、鄉(xiāng)鎮(zhèn)干部教育培訓的必修課程,有計劃地進行警示和理想信念教育,時刻敲響警鐘。
3.積極開展有效的廉政文化宣傳。結合基層干部的文化素質,釆用簡單明了的宣教形式,例如,運用黑板報、公開欄、櫥窗的形式進行板報圖片展示,也可以話劇、戲曲、小品、電影和專員講解的方式進行作品式的教育,在農村形成講正氣、講誠信、講和諧的正能量氛圍,從而達到提高基層干部抵御腐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