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婷
“唧——”我聽見它們在叫著。
“唧——唧——”我又聽見那聲音應(yīng)和著,在另一側(cè)。我從字里行間的“林清玄的海潮音”之中訝然抬頭。
不覺之間,聽覺的饕餮盛宴便開席了。
眼前兀自是一片翠綠,極濃重的是新葉一叢,極清淡的、泛著光澤的是教室里的窗簾。天的白與葉間有著不知名東西構(gòu)作的線條,分明得突兀。這時便頗有幾分不適應(yīng)了。
“唧——”那聲音便又恰合時宜地響起來,緩解了不適。只一聲,便由那烏黑的小眼珠引導(dǎo)另一側(cè),聲音很脆,也很輕巧,空氣一樣無色無味。忙問同學(xué),“這是哪種鳥”,對方懶懶回一句:“麻雀呀,你不認(rèn)識?”
也不作回答,只是繼續(xù)出著神。只消一會兒,便見一黑影掠過,嬌小極了——是了,便是那極普通的鳥兒。隨著嬌影飛竄的,還有空氣一般的聲音。時而長得水流一般,卻又不起波瀾,平整如鏡;又能促似雨珠,聲聲叩擊,大珠小珠,皆落入玉盤之中。沒由頭地冒出一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來,雖非月出時候,更無山鳥受驚,但濃碧叢中的幾點(diǎn)聲息,若隱若現(xiàn)于四下,倒頗有幾分嫻靜。
燈光打在窗簾上,打在玻璃上,打在書本青綠色的封皮上。瞥到紙上一行字:溫一壺月光下酒。如若一切東西都留得住,我便是否可以擷幾聲這珠玉之聲,尋了校園里旁人不知道的一隅藏起來,三年之后再打開——
如若一切成真,再拭凈塵土,打開包裝之后,隨著珠玉之聲而來的,便是潮水般的回憶吧。人啊,能將一切的曲折輾轉(zhuǎn)縮進(jìn)幾聲鳥鳴之中,想象力果真豐富。珠玉之聲再次響起的時候,這些澄澈的東西便是“語”而非“鳴”了。
心緒越飛越遠(yuǎn)。我干脆擱下了筆——來,在腦海之中存下鳥語,來日好尋回。
★于有聲處尋無聲
一杯咖啡,一本書,一片暖陽,一個寧靜的下午,這是小編心中的靜謐。未曾想,這樣的歡欣不及幾聲突兀的鳥鳴來得舒坦。于鳥鳴處,是“沉沉暮靄”的消散,是記憶閥門的開啟;于有聲處,是無形壓力的釋放,是浮躁心靈的沉寂。大而化之,于煩躁塵世中尋求靜謐之心。善于抓住點(diǎn)滴美感,尋求最舒適的生活狀態(tài)。如此心境,來日不必“尋回”,這“鳥語”,自在心中永存。(青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