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秀瑩 周燕 劉怡雪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臨床應用胎兒纖維連接蛋白(fFN)檢測對先兆早產孕婦發(fā)生早產的預測價值,指導臨床應用。方法隨機選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來我院門診產檢或住院的145例有早產高危因素的孕22~35周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取其陰道后穹窿分泌物,運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所取分泌物的胎兒纖維連接蛋白水平,以fFN≥50as/mL為陽性,反之則為陰性,將研究對象分為陽性組和陰性組,追蹤兩組孕婦的妊娠結局,分析胎兒纖維連接蛋白(fFN)檢測的敏感度、特異性,并對檢測結果比較分析fFN對早產的預測價值。結果145例有早產高危因素的孕婦中,fFN陽性82例(56.6%)、陰性63例(43.4%):呈陽性孕婦發(fā)生早產共67例,早產率81.7%;呈陰性孕婦發(fā)生早產共8例,早產率12.7%;陽性組孕婦早產率顯著高于陰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分析其7d內、14d內、34周內及37周內預測的敏感度分別為(100%、97.8%、91.7%、89.3%)、特異性(51.6%、60.8%、68.2%、78.6%)、陽性預測值(28%、51.2%、67.1%、81.7%)及陰性預測價值(100%、98.4%、92.1%、87.3%)。對檢測(fFN)陽性的孕婦給予宮縮抑制劑及促胎肺成熟等治療,盡量延長孕周爭取其促胎肺成熟的時間,取得良好的效果。統計發(fā)生早產的孕婦共75例,約占全部孕婦的50%,其中5例因分娩孕周<28周而治療胎兒外,其余出生的早產兒均存活。結論對中晚期有早產高危的孕婦進行胎兒纖維連接蛋白檢測(fFN)能預測早產,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對陽性者進行干預治療,可改善妊娠結局,且研究表明其近期陰性預測價值更高,孕期連續(xù)檢測(fFN),對早產進行早診斷、早治療,減少圍產兒致病率和死亡率,臨床應用價值更高,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胎兒纖維連接蛋白;早產預測;檢測方法;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71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7)18-113-04
早產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病理妊娠,也是圍產兒患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國早產發(fā)生率為5~15%左右。早產的病因很多,而其具體的發(fā)生機制尚不明確,因此早產防治成為當前婦產科臨床上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要想有效降低早產發(fā)生率,提高早產兒的生存質量,必須積極運用臨床上的一切檢測手段及時預測早產的發(fā)生并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切實改善不良妊娠結局。胎兒纖維連接蛋白檢測就是一種有效的檢測手段。主要由滋養(yǎng)層細胞所產生的胎兒纖維連接蛋白,存在于絨毛膜和蛻膜的間隙,在孕21周后,孕婦子宮絨毛膜與蛻膜將會融合,阻止胎兒纖維連接蛋白的釋放,在孕22~35周孕婦的宮頸陰道分泌物中不應檢測到胎兒纖維連接蛋白或數量極少,若孕婦有早產跡象,將會出現絨毛膜與蛻膜分離,致使宮頸陰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胎兒纖維連接蛋白。因此,對孕22~35周的孕婦進行胎兒纖維連接蛋白(fFN)檢測,被認為是一種預測早產的重要方法。本文通過分組比較方式分析在我院就診及住院145例孕婦的胎兒纖維連接蛋白(fFN)水平與早產發(fā)生的關系開展臨床觀察研究,以探討其對預測早產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產科門診及住院的有先兆早產癥狀的孕婦145例,年齡最小22歲,最大37歲,平均(27.8±3.1)歲;孕周均在22~35周之間,平均(33.6±1.2)周。均為單胎妊娠,初產婦92例,經產婦63例,開展檢測前,孕婦均符合如下要求:(1)有宮縮,至少每15min一次宮縮;(2)宮口擴張<3.0cm,胎膜完整未破;(3)24小時內無性交史;(4)無其他嚴重妊娠并發(fā)癥和合并癥。
1.2方法
1.2.1標本采集 孕婦取膀胱截石位,并進行常規(guī)外陰消毒,用陰窺器打開陰道暴露宮頸,將無菌拭子放置于陰道后穹窿10~15s,采集分泌物,在取樣前無其他陰道操作(24h內無性交史)。
1.2.2 fFN測定方法 采用fFN快速測試條,以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fFN水平。將拭子頭插入緩沖液中并充分混合,10~15s后將快速測試條下端插入緩沖液中準確放置10min,取出測試條并判讀,若測試條出現兩道線(反應線與質控線)則判斷為陽性(表示fFN≥50ng,mL);沒有質控線,則檢測無效,如反應線顏色較淺,仍判斷為陽性。若只出現質控線一條線,則判斷為陰性,陰性者需放置10min后再次判讀作為最終結果。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fFN檢測結果與早產的關系
145例有早產高危因素的孕婦中,分為胎兒纖維連接蛋白檢測陽性組及陰性組,陽性者82例(56.6%)、陰性者63例(43.4%)。呈陽性孕婦發(fā)生早產67例,早產率81.7%;呈陰性者發(fā)生早產8例,早產率12.7%。呈陽性組孕婦早產的發(fā)生率顯著高于陰性組,兩組的早產發(fā)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fFN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比較
胎兒纖維連接蛋白檢測與發(fā)生早產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析:7天內敏感度100%,14天內敏感度97.8%,34周內敏感度91.7%,而37周內敏感度89.3%,表明fFN檢測對早產的預測近期敏感度高;陰性預測值7天內100%,14天內98.4%,34周內92.1%,37周內87.3%,表示fFN檢測對早產預測的陰性預測值高,見表2。
3討論
早產是指妊娠滿28周至不足37周間分娩者。早產兒更容易出現新生兒呼吸道窘迫綜合癥、腦癱、肺炎、視網膜病變、腦室內出血及壞死性小腸炎等疾病。早產導致的不良生育結局是人們不能接受的,特別在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早產兒搶救和治療水平不高,早產兒的患病率高、存活率低。因此守護好生命第一道防線,提前預測早產的發(fā)生并給予及時積極的干預措施,可以有效預防早產的發(fā)生,所以,早產的預測,是臨床上十分重視及急于解決的問題。
傳統臨床上判斷先兆早產的方法主要有:宮縮情況、宮頸評分、胎膜是否破裂等,但這些判斷指標個體差異大、主觀性強因而準確性不高。隨著社會醫(y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早產的檢測方法也越來越多,例如宮頸長度測定、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催乳素、CRP、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1及胎兒纖維連接蛋白檢測(fFN)等,而胎兒纖維連接蛋白檢測(fFN),因其高敏感性和較高預測價值,被認為預測早產有很高的價值。fFN是由蛻膜及絨毛之間產生的復合物,富含于孕婦血循環(huán)及羊水中,與胎盤與蛻膜間的載附有關。孕婦在孕21周后,宮頸陰道分泌物中胎兒纖維連接蛋白的含量是微乎其微的,而近足月時升高,若孕20~35周宮頸陰道分泌物fFN≥50ng/mL,則早產的可能性較大。反之,若孕婦宮頸陰道分泌物中fFN<50ng/mL,其早產風險也比較低。本次研究結果也提示了若孕婦fFN檢測呈陽性,其極有可能發(fā)生早產;檢測呈陰性,則其近期發(fā)生早產的風險也比較低。
胎兒纖維連接蛋白檢測(fFN)相對于傳統早產預測方法價值體現在:(1)檢測準確性高,且指標客觀獨立,重現性好,可以更直接準確的篩選出早產高危人群,從而給予及時準確的干預措施,降低早產發(fā)生率,改善妊娠結局,減少圍產兒病死率。(2)對fFN檢測陰性者可以減輕孕婦的精神壓力,避免過度的治療干預,節(jié)省醫(yī)療資源的占用,節(jié)約患者醫(yī)療費用支出。
需要注意的是,為保證胎兒纖維連接蛋白檢測(fFN)測定結果的準確性,要十分注意陰道分泌物標本收集操作的清潔衛(wèi)生,確保分泌物標本不許被肥皂、消毒液、潤滑劑等物質污染,影響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同時,檢測陰性者,因其為早產高危人群,在整個妊娠期間,需連續(xù)監(jiān)測fFN的變化,以便早發(fā)現早產異常,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綜上所述,胎兒纖維連接蛋白檢測(fFN)預測早產方便、快捷、靈敏、安全,準確度高,不需任何儀器設備,孕婦接受程度高,本次研究結果提示胎兒纖維連接蛋白檢測(fFN)對預測早產的近期預測價值和陰性預測價值更高,能有效排除假性早產,減少孕婦的精神壓力,避免臨床過度干預,有效避免醫(yī)療資源的浪費,篩選出高危孕婦,并積極給予相應治療,以達到延長孕周、爭取促胎肺成熟時間,降低早產率的目的,因此在早產預測臨床應用中有較高的價值,可作為預測早產常規(guī)檢測方法在基層醫(yī)院加以推廣。endprint